癔症一詞的原有注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神經病,。目前認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誇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於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症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症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
簡介
癔症是在各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神經症,但近年來發病有所減少。在綜合醫院的心理諮詢門診中,本病也較少見,僅占全部諮詢病例的0.3%。
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豐富,富於幻想,善於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點。這類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會因素的刺激下或暗示下,突然出現短暫性精神異常或運動、感覺、植物神經、內臟方面的紊亂。這些症狀可由暗示而產生,亦可通過暗示而使之消失。
本病的發病年齡多數在16~30歲之間,女性遠多見於男性。
癔症的表現可謂多種多樣,既可有運動、感覺等障礙的類似神經系統疾病的症狀,又可有各種內臟病變的類似各科疾病的症狀,也可有短期發作的精神症狀(變態心理症狀)。可以說癔症的表現可以模仿臨床各科的任何疾病的表現,因此極易誤診。已有許多最初診斷是癔症,而實際上是軀體疾病,因而拖延了治療的教訓。所以癔症在臨床上要作出正確的判斷,難度是較大的,特別對於臨床經驗缺乏者來講,不要輕易下癔症的診斷。
但癔症的第一次發作,絕大多數是在一定的精神刺激下發病的,以後遇見類似的刺激,或在病人回想起這種刺激的情況下,也可以促使癔症再發。此外,癔症所出現的各種表現,不論是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內臟病變等,其臨床症狀常是多變的,易通過暗示而改變病變表現的程度、範圍,而且這些病變表現常不符合人的解剖生理上的特點或疾病的固有規律,而這些對於正確判斷癔症是很有幫助的。
癔症的精神症狀亦可多種多樣,但其症狀呈現盡情發泄和表演的特點,使人印象很深,有的亦可出現許多幼稚性動作、行為,甚或離家出走,到處遊蕩等。
癔症的發病原因
精神因素和暗示的作用,是癔症發病的主要原因。但是,當人們受到精神因素的影響以及暗示的作用以後,為什麼有的人保持健康,有的人就患了癔症呢?這與他們的性格不同有關。癔症患者的病前個性,是屬於有強烈情感,缺少堅定理智,意志不穩定,幻想多,爭強好勝,虛榮,情感不穩定,易衝動。這類性格的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情感代替理智:癔症性格的人有高度的情感性,情緒反應強烈而不穩定,容易從一種情感轉移為另一種情感,他們對人處事往往感情用事,整個精神活動均易受情感的影響而趨向極端。如對某人有好感時,覺得他十全十美,是世界上少有的好人,但當遇到一點小事時就立刻認為這人一無是處,是最大的惡棍。這就是癔症者的“情感邏輯”。其判斷推理完全從當時的情感出發,情感有了變化,其判斷推理也隨之改變。
(2)暗示性強:他們的情感和行為極易受別人的言語和行為的暗示影響,尤其是當他對某人印象良好時,則該人的意見都會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下來。他們的自我暗示也很強烈,以致各種身體不造感可作為自我暗示的基礎。
(3)自我中心和好幻想:他們好誇耀自己,顯示自己,樂於成為大家注意的中心,喜歡得到別人的讚揚。他們富於生動的幻想,特別是當情感反應強烈時,想像和現實常易混淆一起,以致有時連他們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想像還是事實,因而造成他在說謊的印象。
癔症多發病於16~30歲之間,女多於男。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是癔病發病的主要原因。驚恐,被侮辱,委屈,不如意以及親人的遠離等較強烈的精神創傷,往往是癔症第一次發病的誘因。至於以後的發病,不一定都有很強烈的精神因素。也可能由於與精神創傷有聯繫的事件,或在與第一次起病相類似的情景下產生聯想而突然發病。
有些患者可因軀體因素,如疼痛,發熱,不適,勞累等,引起精神緊張和恐懼或精神不愉快而發病。
暗示有致病作用。具有特殊意義的談話、表情和傳說,以及看見其他患者發病均可成為病因,即通過自身體驗和聯想、產生疑慮,深信自己會發病而發病,這是自我暗示的作用。患者易受暗示,是癔症性格所致。
癔症的臨床症狀
癔症的臨床表現極為複雜多樣,可類似多種疾病的症狀,幾乎占據了醫學臨床各科的所有疾病的症狀表現。有人說“癔症的症狀包括整個醫學的內容”。法國夏克稱本病患者為“偉大的模仿者”,也有人稱患者是“不好的演員,各種角色都可扮演”、“調皮孩子,惡作劇 ”等,這都說明癔症的表現千奇百怪,無奇不有,哪一位醫生也無法完全的描述癔症的全部症狀。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第二版的修訂版,將癔症的臨床表現分為兩個類型:①分離症狀:表現以精神症狀為主;②轉換症狀:主要表現為軀體的功能障礙。在同一患者身上往往僅有一二種症狀出現,且每次發作多為同樣症狀的重複。
癔症是由明顯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或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導致的精神障礙。多數起病於35歲前,發病急驟,主要表現無器質性基礎的感覺或運動障礙,或意識狀態改變。具體有如下表現:
(1)癔症性精神障礙,又稱分離型障礙。
①情感爆發:患者在受精神刺激後突然出現以盡情發泄為特徵的臨床症狀。嚎啕痛哭,又吵又鬧,以極其誇張的姿態向人訴說所受的委屈和不快,甚至捶胸蹬足,以頭撞牆,或在地上打滾,但意識障礙不明顯。發作持續時間的長短與周圍環境有關。情感爆發是癔症患者最常見的精神障礙。
②意識障礙:表現為意識朦朧狀態或昏睡,病人突然昏倒,呼之不應,推之不動;癔症性朦朧狀態,興奮激動,情感豐富或有幻覺、錯覺;癔症性神遊症,患者表現離家出走,到處遊蕩;癔症性夢行症,睡中起床,開門外出或作一些動作之後又復入睡;癔症性假性痴呆,表情幼稚,答非所問,或答案近似而不正確。
③癔症性精神病:患者表現情緒激昂,言語零亂,短暫幻覺、妄想,盲目奔跑或傷人毀物,一般歷時3~5日即愈。
④癔症性神鬼附體:常見於農村婦女,發作時意識範圍狹窄,以死去多年的親人或鄰居的口氣說話,或自稱是某某神仙的化身,或稱進入陰曹地府,說一些“陰間”的事情,與迷信、宗教或文化落後有關。
(2)癔症性軀體障礙,又稱轉換型癔症。
①感覺障礙:感覺缺失,患者對強烈的刺激只能輕微感覺,甚至完全沒有感知,其特徵是不按解剖部位分布,不能用神經病理學的知識加以解釋:感覺過敏,患者對局部的觸摸特別敏感,非常輕微的觸摸即感到疼痛異常;感覺異常,患者感到咽喉部有異物或梗阻,好似球形物體在上下移動,但咽喉部檢查卻無異常發現;視覺障礙,常見者為突然失明,也有弱視、視野向心性縮小,但眼底檢查正常,雙瞳孔對光反射良好,患者什麼也看不見,但行走時可避開障礙物;聽覺障礙,在強烈的精神因素影響下,突然雙耳失去聽力,但來自背後的聲音可引起瞬目反應,睡眠中可被叫醒,客觀檢查無陽性發現;心因性疼痛,在受到精神刺激後出現的劇烈頭痛、背痛或軀體其他部位的疼痛,但客觀檢查未發現相應的器質性病變。
②運動障礙:抽搐發作,常因心理因素引起。發作時常突然倒地,全身僵直,呈角弓反張,有時呈不規則抽動、呼吸急促,呼之不應,有時扯頭髮、撕衣服等,表情痛苦。一次發作可達數十分鐘或數小時,隨周圍人的暗示而變化,發作可一日多次;癱瘓,以單癱或截癱多見,有時可四肢癱,起病較急,癱瘓程度可輕可重。輕者可活動但無力,重者完全不能活動。客觀檢查不符合神經損害特點,癱瘓肢體一般無肌肉萎縮,反射正常,無病理反射。少數治療不當,癱瘓時間過久可見廢用性萎縮;失音,患者保持不語,常用手勢或書寫表達自己的意見。客觀檢查,大腦、唇、舌、齶或聲帶均無器質性損害。
③軀體化障礙:以胃腸道症狀為主,也可表現為泌尿系統或心血管系統症狀。患者可出現腹部不適、反胃、腹脹、厭食、嘔吐等症狀,也可表現為尿頻、尿急等症狀,或表現為心動過速、氣急等症狀。
所謂“鬼神附體”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癔症發作形式,偶爾也見於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障礙。此種情況多見於好感情用事、富於幻想或具有迷信思想的人,農村婦女尤為多見。首先,病人有相信鬼神存在的思想基礎,有易於接受暗示性的性格特點,在強烈的精神刺激後,在自我意識障礙的情況下,經過自我暗示如疑心鬼神會附體,或環境或他人的言語暗示,患者自稱某某神仙,已死者靈魂的化身,此時病人常以這些附體者的口吻、身份講話,聲調也變得特殊,講話內容與患者當時的內心體驗有關。歷時可數分鐘或數小時,經暗示治療後,病人可迅速恢復其自身身份,發作過後可部分回憶發作經過。
“鬼神附體”本身僅僅是一種精神疾病的症狀,是患者在強烈的情感反應下的一種病態體驗,以死者、鬼神的口吻講出她的想法和要求。只有患者本身相信鬼神的存在,他們犯病時才會出現“鬼神附體”症狀。反之,不相信鬼神的人,不論怎樣犯病,也不會出現這種症狀。目前廣大農村文化落後、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情況下,一些癔症病人發病出現一些所謂“鬼神附體”的現象本身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可怕的是一些巫婆神漢藉此機會宣傳迷信,坑騙病人的錢財,催殘病人的心靈和軀體。希望廣大患者和患者親屬相信科學,不要上那些江湖騙子的當。
“老牛大憋氣”是癔症的一種表現形式,占農村中癔症患者的半數,占住院癔症患者的1/5。多見於易激動、感情用事、自以為是的女青年,一旦違背了自己的願望,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或爭吵失利時感到委屈而發病。表現為在有人注意的地點和場合突然倒在地上、沙發上或有依靠處,以求得同情,同時四肢無規律的亂動或呈四肢僵直不動,嘴裡喊叫、罵人或做怪樣,並伴屏氣或深嘆氣、吸氣。雖問之不答,但並無意識障礙和呼吸停止,患者聽得見,看得到周圍人的反應和舉動,其發作也隨之波動。發作中無大小便失禁及咬破舌頭,身體極少有外傷。發作時間至少半小時或數小時,多在白天、安全及人多的地方發病,不會因發病而致傷或致命。發作後行為正常,對病中情況可完全或片斷回憶,過後病人常說:“當時腦子是清楚的,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診斷要點
(1)發病者多為16~40歲的青壯年,多見於年輕女性。
(2)起病急,常有強烈的精神因素或痛苦情感體驗等誘因。
(3)可有精神症狀、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臨床症狀多,體徵少特徵。
(4)發病者大多受精神因素或暗示起病或使症狀消失。
(5)體格檢查和化驗檢查常無異常發現。
(6)有癔症特有性格,如高度情感性、暗示性,豐富的幻想,以自我為中心等。
鑑別診斷
(1)癲癇大發作:一般無精神因素,意識完全喪失,大小便失禁,病理反射陽性,暗示治療無效等,可資鑑別。
(2)反應性精神病:病程較久,常有強烈精神創傷史,症狀不呈陣發性,動作雜亂而無目的,暗示治療一般無效等可助鑑別。
家庭應急處理
(1)保持鎮靜,將病人置於安靜的房間內使與喧鬧聲隔離。
(2)可採用暗示治療,或針刺人中、合谷、足三里及湧泉等主穴,配以曲池、三陽交、少間等配穴治療。
(3)心理治療時,協助病人尋找發病原因和影響疾病恢復的因素。
(4)對病情嚴重者,可送醫院進一步診治。
癔症的治療
因本病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起病,病程可隨臨床徵象的不同而有差異。情感爆發、意識障礙、抽搐發作,一般於短期內即可消失,但常常有再發傾向。內臟機能失調和運動、感覺症狀則歷時較久,且於好轉後也可再發。病程的長短和能否再發還取決於病後是否正確處理。不當的處理或接受不良暗示,尤其是醫務人員的不當言語,常可增加疾病的頑固性,而使病程延長。因此,及時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暗示治療及藥物治療,恰當的處理,可以較快地使症狀消失,而且使療效獲得鞏固,避免再發。
本病的預後一般是良好的,少數病人若病程很長,或經常反覆發作,則治療比較困難,具有明顯癔症性格特徵者治療也較困難,且易再發。極個別表現為癱瘓或內臟功能障礙的癔病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恰當的治療,病程遷延,可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能力,可因合併症而影響壽命。
癔症的治療既容易也最難,關鍵是醫務人員應滿腔熱情地關心患者,幫助他們尋找發病的原因,引導患者正確地對待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疾病的治癒是醫生與患者共同努力的結果。癔症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等治療。
(1)心理治療
①解釋性心理治療:讓患者及其家屬知道,癔症是一種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癒的。消除患者及其家屬的種種疑慮,穩定患者的情緒,使患者及其家屬對癔症有正確的認識,並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引導患者認識病因及病因與治療的關係,應給予患者盡情疏泄的機會,給予適當的安慰或鼓勵。患者本身也應加強自我鍛鍊,用理智的態度處理所面臨的一切,而不要感情用事,用積極主動的姿態去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
②暗示治療:是消除癔症症狀,尤其是癔症性軀體障礙的有效方法。在施行暗示治療時,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方面,治療環境要安靜,以消除環境對病人的各種不良影響。一切無關人員均要離開治療現場,避免由於家屬或周圍人的驚慌態度,或過分關注而使症狀加重,給治療帶來困難。另一方面,醫生在認真詳細地詢問病史以後,在接觸病人並做全面檢查的過程中,態度應熱情沉著、自信,要對治療充滿信心,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使病人信任醫生。實踐證明,病人對醫生信賴的程度往往是決定暗示治療成敗的關鍵。在言語暗示的同時,應針對症狀採取相應的措施,如吸入氧氣,針刺,給予注射用水或維生素C針劑肌肉注射,靜脈推注鈣劑及電興奮治療。
③催眠療法:利用催眠時大腦生理功能的改變,通過言語,施以暗示,從而達到消除癔症症狀的目的。
(2)藥物治療
癔症發作時,若病人意識障礙較深,不易接受暗示治療,可用氯丙嗪或合用鹽酸異丙嗪各25~50mg,或安定10~20mg,肌肉注射,使病人深睡,不少病人醒後症狀即消失。
(3)物理治療
中藥、電針或針刺等治療可收到較好的療效,在治療時如能加以言語暗示,則效果更佳。痙攣發作、朦朧狀態、昏睡狀態、木僵狀態的病人,可針刺人中、合谷、內關穴位,均用較強刺激或通電加強刺激。對癱瘓、攣縮、呃逆、嘔吐等症狀,以直流感應電興奮治療或針刺治療。對失音、耳聾症等,也可用電刺激、電興奮治療。
癔症臨床表現儘管複雜多樣,但概括起來可分類兩型:一是分離型,表現以精神症狀為主;二是轉換型,主要表現為軀體功能障礙。
癔症的精神症狀,常在精神刺激後發病,呈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和情感失調,患者的情感色彩濃厚、誇張、做作和易受暗示。意識障礙以朦朧狀態多見,意識活動局限於與情感體驗相關的內容上,給人一種向外表露或“盡情發泄”的印象。有的自覺十分委屈;有的驚恐惶惑;有的情感爆發,易激動,甚至大哭大笑,捶胸頓足,以頭撞牆,在地上打滾,手舞足蹈,撕毀衣物,亂唱亂罵等戲劇樣表現;有的昏睡;有的過度換氣;有的抽搐發作;有的用生動的表情,誇張的動作以博取旁觀者的注意和同情,越是在人多的場合,發作越厲害。因此,發作時應將患者置於安靜環境中,並應儘量減少陪人,以穩定患者的情緒,促使症狀逐漸緩解。
癔症具有發作性、誇張性和易暗示性的特點,其症狀帶有明顯的情感色彩,甚至給人矯揉造作的印象,可以在暗示或自我暗示下發病,也可在暗示下好轉。如已明確為癔症發作,在場人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指責患者裝病。正確做法是,平息緊張氣氛,即不否定又不誇大渲染患者的症狀,使患者情緒平靜下來,使其相信給予一定刺激後即可好轉,隨機可刺激或針刺患者合谷、人中、內關等穴位,待其平靜後即可緩解。對於出現“老牛大憋氣”者,切忌捂住口鼻、屈曲四肢,以免窒息。癔症性興奮或軀體功能障礙者應及時找精神科醫生處理。
某些人為避免不愉快事件的發生,或為獲取賠償,或為避免服役,或在囚犯中,常出現詐病現象,其表現有時難與癔症相鑑別。因癔症的誇張、表演色彩,常給人一種裝病的感覺。但是詐病者有明確的目的性,症狀易受意志的支配,可因時、因人、因地而異,很少能持續存在,且在公開場合常矯揉造作。
在集體場合下,例如學校,一人患癔症後,周圍人目睹發病情況,由於對疾病不理解,產生恐懼緊張心理,或者受到迷信或不科學解釋的影響,更加重了精神負擔。在此情況下,由於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一些人相繼症狀相同地癔症發作,其中某些人由於精神緊張、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或月經期間,更容易引起發作。群體發作的症狀與第一個發病者基本相同。
因為癔病發作之前有明顯的精神刺激,加之癔症病人的病前的特殊的人格特點,如情感強烈而不穩定,易感情用事,情感幼稚,急躁及任性等,有高度的暗示性,其情感和行為極易被別人的言語、行為和態度所影響,因此,癔病發作時,如果親屬的言語、行為、態度不當,會形成新的不良暗示因素,造成症狀加重,給治療帶來困難。因此,癔病發作時,親屬應首先鎮靜自若,避免過分關心和過分熱情,避免驚慌失措,要正確對待該病的發生。為了改善病人的不愉快情緒,親屬可有意識地轉移病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有興趣的事物或讓病人暫時離開當時環境。
精神治療是癔病的一種主要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在進行治療時,病人的親屬、親友、鄰居及單位領導、同事能否積極配合,也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癔病病人的親屬應注意聽取醫生的解釋和勸說,了解本病的性質及發生原因,知道這是一種大腦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癒的。要改善對病人的態度,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及工作,調整環境,去除精神刺激。癔症發作時,親屬不要驚慌失措或過分關注。在癔症的治療過程中,親屬應全面而客觀地向醫生介紹病史。在實施各種治療方案時,親屬應放心地離開治療現場,給治療創造一個安靜寬鬆的環境。否則,親屬的過分關注,緊張或驚慌情緒會影響到病人,很可能又成為一個不良暗示因素,使症狀加重,給治療帶來困難。經治療後,某些症狀得到好轉時,親屬應配合醫生繼續鼓勵或暗示病人,使症狀更好地緩解。同時親屬也應正確對待精神刺激,給病人講解本病的性質和轉歸,解除病人的緊張情緒,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同時對鞏固治療,避免反覆發作有重大意義。
癔症性病態人格
癔症性病態人格是指癔症病人的情緒與性格表現,這種病態人格特徵於病後顯得更加突出:
(1)高度情感性:平時情緒偏向幼稚、易波動、任性、急躁易怒、敏感多疑,常因微小鎖事而發脾氣或哭泣。情感反應過分強烈,易從一個極端轉向另一個極端,往往帶有誇張和戲劇性色彩,對人對事也易感情用事。
(2)高度暗示性:指患者很輕易的接受周圍人的言語、行動、態度等影響,並產生相應的聯想和反應時稱暗示;當時自身的某些感覺不適產生某種相應的聯想和反應時稱自我暗示。暗示性取決於病人的情感傾向,如對某件事或某個人具有情感傾向性,則易受暗示。
(3)高度自我顯示性:具人自我中心傾向,往往過分誇耀和顯示自己,喜歡成為大家注意的中心。病後主要表現為誇大症狀,祈求同情。
(4)豐富幻想性:富於幻想,其幻想內容生動,在強烈情感影響下易把實現與幻想相互混淆,給人以說謊的印象。
女性要防癔症
癔症一般好發於年輕女性,因年輕女性普遍存在著好幻想、易動情、意志較脆弱、暗示性較高的心理特點,如果在其成長過程中,父母過於寵溺、或其它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其形成任性、孤僻、或自我顯示、好出風頭、以感情代替理智,以幻想代替現實的性格缺陷,那么,一旦其人生過高的要求不能如願,或生活發生重大變故(如親人亡故、夫妻離異等),或受到恐嚇、誤解、侮辱、委屈等,就會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崩潰,導致癔症的產生。
由於癔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心理疾患,且在症狀的發生和治療過程中,暗示和自我暗示起著重要作用,在一定場合還可導致集體發病。所以,必須對癔症進行防治。首先,要正確對待癔症患者,癔病是神經症而非精神病,癔症患者並無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一旦誘因消失,患者會霍然而愈。第二,要注意緩解緊張情緒,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輕鬆的環境,因為緊張情緒是蘊釀癔症的溫床。第三,要加強對患者意志品質的訓練,注意培養她們開闊的心胸和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第四,要設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創傷,以“要言妙道”的方式加以開導,指導患者正確對待人生。對待自己的性格缺陷。第五,採用暗示療法,“假藥”妙用,當癔症患者突然出現種種喪失功能的症狀時,可請有權威的醫生開點安慰劑,卻告訴患者是可以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以達到使症狀減輕和消失的結果。第六,當癔症患者發病時,首先要控制其言行,讓患者鎮靜下來,以免發生意外,嚴重時要立即送醫院。
症狀與表現:
痙攣發作、肢體震顫、肌陣攣、抽搐、癱瘓、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失語症、多種感覺障礙和特殊感官障礙,植物神經肌能障礙。情感爆發、意識朦朧狀態、昏睡狀態、遺忘症、童樣痴呆等。
諮詢要點:
(1)了解病因。病人都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發病的。精神因素是引起病人請病發作的直接原因,癔病病人的性格具有強烈的情感性和情感多變性,感情用事,情感活躍、生動、膚淺、幼稚;高度暗示性;高度自我顯示性;豐富的幻想性,在情感反應的強烈影響下,易於把現實與幻想互相混淆。
(2)運用暗示療法。富有暗示性的言行舉止,再輔以語言暗示和其他治療措施,如"藥物"的注射、針灸、穴位按壓或電刺激,都會收到良好效果。
(3)諮詢者應幫助病人對本病在正確的認識,將本病的有關知識,嚴重性、危害性,以及對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應明確、懇切而又委婉地告訴病人。在這個過程中,適當的暗示和保證是必要的。
(4)要認識真正的"自我"。學會用一些健全的策略和方法去應付種種精神刺激,學會不以這種幼稚的原始反應來應付困難,學會以成熟的創造性的態度來處理生活中的困難。幫助患者對己,對人和對環境有個理性認識,使其個性變得成熟穩定,能以理性態度處理他所面臨的困難。
歇斯底里症的真實及合理性
早期的醫學界認為,“歇斯底里症”是因為子宮異常引起的肢體異常收縮,被認為是婦女疾病。往往用切除這種野蠻的方法來醫治。
之後,弗洛伊德證明了歇斯底里症的真實性及合理性,他指出了歇斯底里症也常常發生在男性身上,並以催眠暗示等方法引發歇斯底里性的麻痹和收縮。
實際上,“歇斯底里症”這個名稱本身就是醫學史上恥辱的痕跡。“歇斯底里”(Hysteria)一詞的詞根“Hesteron”就是子宮,用這個名詞來命名精神系統疾病,表明早期醫學的無能。
弗洛伊德從巴黎留學歸來後不久,向醫學會報告自己在巴黎的學習成果,但當時醫學界權威竟然宣稱弗洛伊德的報告是“無法令人置信的”。當弗洛伊德談到一位男性歇斯底里症時,一位老外科醫生跳起來大叫:“老天!親愛的弗洛伊德先生,你怎么會講這些無聊的話呢?Hysteron的意思是子宮,一個大男人怎么會Hysterical(患歇斯底里症)呢?”
弗洛伊德在報告結束後與布洛伊爾合著《歇斯底里研究》,開啟了精神分析學的大門。
癔症病人的護理
癔症病人的評估
1、病人症狀的評估:了解願症發作的症狀特點,臨床表現。評估患病個體在癔症發作時的症狀特點、類型、症狀的頻度、症狀的嚴重程度。
2、病人人格特點的評估:許多學者認為,在一定的精神因素影響下,有癔症性格特徵的人較無癔症性格特徵的人較容易發生癔症。因此,要了解什麼樣的人格特徵是“癔症性格”,有哪些表現。按“護理程式”的方法、步驟、評估住院期間的病人的性格特點。了解其人際關係的情況、處事作風、情緒反應類型、對刺激的應對方式及適應能力、易受暗示的程度、情感反應的特點等。
3、病人心理社會因素的評估:心理社會因素往往是癔症發作的誘發因素。不容忽視。因此,對病人在發病前的不良刺激和刺激程度與疾病發生的相互關係做認真的評估。分析刺激是來自生活事件,還是來自病人自身的內心衝突,或是源於人格方面的易感素質等。
癔症病人的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
(一)癔症的護理要點:遇到癔症發作時,保持鎮定的情緒,維護好病人及周圍環境的安靜是首要的。心理護理是主要的護理措施之一。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要掌握和能很好地套用各種有關的暗示方法和技巧協助醫生,幫助病人。採用支持心理治療方法,調動病人的積極性,激發其對生活的熱情,堅定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是重要的護理內容。目的在於幫助病人獲得較完善的人格,增強精神免疫力,贏得良好的周圍支持系統的幫助。對急症發作時的軀體護理不容掉以輕心。要防止各種併發症的發生。做好各種症狀的對症護理。
(二)癔症病人的護理措施:
1、有暴力行為的危險(對自己和他人)與發作時意識活動範圍狹窄有關。癔症發作時,如突然的情感暴發,病人可表現為哭鬧、撕扯衣物、頭髮、抓、咬別人等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如在癔病的朦朧狀態時,意識活動範圍狹窄。所以,加強防範措施是必要的。護理措施:(1)應明確:雖然癔症的情感暴發具有戲劇性和發泄性的特點,但在護理上和病人接觸時避免用過激的言詞刺激病人,或過分地關注病人。病人可能會做出更加誇張的行為,造成自傷或傷人的後果,所以,要講究語言的使用。要使語言既要有威攝力讓病人聽從,明白自己行為的錯誤之處,又不對病人心理構成惡性刺激。(2)病人發作時,儘可能地維持好病人周圍的環境,使之安靜,避免嘈雜,減少過多人的圍觀,以減輕病人發作的程度,也有利於治療護理的順利進行。(3)對住院病人,要嚴格控制探視。尤其是要限制可能會對病人構成不良刺激的有關人員的探視,以利於病情的儘快康復。(4)對極度興奮、躁動、強烈的情緒反應的病人要嚴密監護。請示醫生套用適量的鎮靜藥。
2、有受傷的危險與漫遊時意識障礙有關。癔症發作時,有的病人可表現出漫遊症:突然出走,期間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這時若缺少必要的專人看護或有不安全的環境因素,病人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護理措施:(1)癔症多以門診治療為主。所以,讓病人及時到門診治療及院外護理很重要。(2)無論在院外,還是對住院的病人,最好能做到有專人看護。不讓病人獨居一室。晚上房門要上鎖。住院病人要限定其活動範圍。(3)不在病人居住的房間內放置危險物品。以減少不安全隱患。(4)為病人佩戴可以表明身分的證件。以防走失後意外發生。
3、有廢用綜合徵的危險與癔症性癱瘓有關。有的癔症病人可以出現功能性癔症性癱瘓症狀。這種症狀雖無任何神經系統的陽性體徵,但若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治療或伴有軀體誘因時,仍可嚴重地影響病人的正常活動。病人長期臥床、不能下地行走,依賴他人料理日常生活,而導致軀體系統退化的危險狀態。有的可出現軀體併發症。如褥瘡,便秘、泌尿系感染等。力量和耐力也明顯下降。護理措施:(1)病人出現“癔癱”時,要為病人講清這種病症的性質。減輕病人的恐懼、焦慮情緒。告訴病人只要配合治療是完全可以治癒的,以堅定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贏得病人的合作。(2)掌握運用藥物、催眠、結合良性語言暗示的方法和技巧協助醫生。幫助病人定期訓練肢體的功能活動。鼓勵病人下床走動,防止肌肉萎縮。(3)每日做皮膚受壓部位的按摩護理,防止褥瘡的發生。(4)為病人提供高纖維素類的食物。每日做腹部按摩。給病人多飲水,防止便秘。若已發生便秘,要及時交班、觀察、遵醫囑使用緩瀉劑或灌腸,以防腸梗阻。每晚為病人沖洗會陰,防止尿路感染。保證房間的濕度,定時通風、消毒、協助病人隨季節的變化增減衣服,以防感冒。
4、知識缺乏;病人的知識缺乏,主要表現在心理衛生知識的不足。缺乏心理保健常識。遇到外界不良刺激時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並且不會使用良好有效的心理預防機製做自我保護,性格不健全。病人親人的知識缺乏。表現對本病知識不了解,不能為病人提供有效的幫助。反之,經常會由於無意的行為和語言的不恰當而起到不良的暗示作用,而加重了病人的病情。護理措施:以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要幫助病人充分認識自己,挖掘出自身性格上的弱點及與疾病的關係。教會病人一些科學的、適用的方法完善性格,處理緊張的人際關係;調整不良的情緒,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指導病人用理智而不是用情感處理一些麻煩的問題。此外,要有針對性的幫助病人家人了解有關意症的常識,使病人能從中獲得更有效的幫助。也是我們護理措施的內容。
(三)癔症病人護理的預期目標
癔症發作期間,病人在監護下無傷人及自傷行為發生。出現癔症性癱瘓時,病人在護理下不出現肌肉萎縮及便秘、褥瘡等併發症。在接受了健康教育指導後。病人能客觀評價有身性格缺陷。或有完善人格的願望和行為的改變。病人家人可以清楚地複述本病的特點、症狀、護理要點等。病人在監護下不出現“漫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