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

發生於體表或某組織中的一類腫塊狀病變。是由瘀血、痰飲、濁氣留結於組織中而產生的贅生物。首見於《靈樞·刺節真邪》。發生於體表,發展緩慢,一般沒有自覺症狀,長期不易消散,大都屬於良性腫瘤。多因七情勞欲,復感外邪,臟腑失調,生痰聚瘀,氣血凝結而成。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liú
【注音】:ㄌㄧㄡˊ
【部首】:疒
【筆畫】:15
【五筆】:UQYL 
【倉頡】:KHHW 
【鄭碼】:TRYK 

詳細解釋

【名】 
瘤

瘤子,身體組織增生形成的贅生物,多由刺激或微生物寄生而起。分癌瘤、肉瘤、淋巴瘤、血管瘤、脂瘤和骨瘤等。 
瘤,腫也。從疒,留聲。——《說文》 
肉凸曰瘤。——《通俗文》 
瘤,息肉也。——《聲類》 
瘤,小腫也。——《三蒼》 
又如:瘤牛;瘤贅(體表或筋骨間增生的肉疙瘩)。 
樹木乾、根外皮隆起的塊狀物。如:瘤癭(樹木外皮隆起的塊狀物)。

英漢互譯

burl hump knurl nubble tumour lump 

方言集匯

粵語:lau4
客家話:[海陸豐腔]liu2[寶安腔]liu2[台灣四縣腔]liu2[客英字典]liu2[沙頭角腔]lieu2[客語拼音字彙]liu2[梅縣腔]liu2[2]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字部》 ·瘤
《正字通》俗癅字。

分類

現臨床分為氣瘤血瘤肉瘤筋瘤骨瘤5種。

①氣瘤。證見腫塊浮淺在皮膚,柔軟而有彈性,按壓後能隨手彈起,相當於皮膚神經纖維瘤。治療宜益肺調氣,化痰散。用通氣散堅丸,外用消瘤二反膏敷局部。

②血瘤。證見瘤體色現紫紅,軟硬間雜,隱約若有紅絲纏繞,偶有擦破則血流不止,常發於唇、頸、四肢,相當於血管瘤。治宜涼血養血,滋陰抑火。用芩連二母丸化裁,也可用手術切除。

③肉瘤。證見瘤體初如桃李,漸大如拳,其根寬大,堅實柔韌,皮色不變,無熱無寒,相當於肌纖維瘤。治宜健脾益氣,開郁化痰。用歸脾湯化裁,亦可手術治療。

④筋瘤。證見瘤體堅而色紫,青筋盤曲,甚者筋結如蚯蚓,即淺表靜脈瘤,靜脈曲張。治療宜清肝、養血、舒筋。用清肝蘆薈丸,亦可手術或放射治療。

⑤骨瘤。良性者症狀多不明顯,發展緩慢。惡性者病初隱痛,繼則難忍,入夜尤甚,生長較速,腫塊推之不移,堅硬如石,與相連,常伴有低熱、消瘦、神疲、食欲不振等。治宜補益腎氣、散腫破堅為主,內服腎氣丸,外貼陽和解凝膏,必要時可用手術治療。

相關詞語

瘤子、肉瘤、腫瘤、根瘤、瘤胃。

拼音是liu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