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漢字:鋶
拼音:liǔ
注音:ㄌㄧㄡˇ
繁體:鋶
筆劃:12
部首:釒
部首筆劃:05
筆順編號:311154154325
鄭碼:PSZN
U:950D
GBK:EFB3
英文釋義:milometer;
中文釋義:
1、一價的陽離子H3S+或基H3S,類似於氧,只是用硫代替了氧的位置。
2、金屬(如銅、鉛、鎳)硫化礦熔煉時所形成的粗製硫化物混合物。
詳細解釋
概念
有色重金屬硫化物與鐵的硫化物的共熔體,亦稱熔鋶。是銅、鎳等金屬的硫化物精礦火法冶金的重要中間產物。以產出鋶為目的的熔煉過程稱為造鋶熔煉。在造鋶熔煉中,把要提取的金屬以硫化物的形態富集於鋶中,貴金屬及其他有價成分也隨之富集於其中,脈石則熔合成渣而與鋶分離。
典型類型
銅冶煉得到的鋶稱為銅鋶(或冰銅),屬於Cu2S-FeS系。冰銅吹煉造渣期終獲得的含FeS較低的鋶俗稱白鈹(或白冰銅)。硫化鎳精礦電爐或閃速爐熔煉可得到 Cu2S-Ni3S2-FeS系的銅鎳鋶 (或銅鎳冰銅)。有些工廠添加硫化劑(石膏、黃鐵礦)和還原劑處理氧化鎳礦石,進行所謂還原硫化熔煉,獲得一種屬於Ni3S2-FeS系的鎳鋶(或冰鎳)的中間產物。在含銅高的鉛燒結塊還原熔煉中,為了分離和回收伴生的銅,常常
在粗鉛和爐渣之間造成一層組成為Cu2S-FeS-PbS系的鉛冰銅。幾種曲型鋶的主要成分見表1。
物理化學性質
FeS 是各種鋶最基本的組成之一。因此,FeS與相應有色重金屬硫化物組成的二元系也是鋶的最基本體系。幾種主要的硫化物(或氧化鐵)與硫化鐵的二元系液相線匯總於圖1。由圖可見,在有色重金屬冶煉溫度下(1200℃左右),除FeS-ZnS系外,各系均為完全互溶的熔體。FeS-ZnS系的熔融組成範圍則甚狹窄,在實際生產中ZnS容易在熔池中析出,形成隔層,在爐壁和爐底生成爐瘤,影響冶煉作業的正常進行。
下面以冰銅為例,進一步說明鋶的性質。鋶中銅、鐵、硫三者之和常占總量的90%左右。冰銅的某些物理
化學性質近似地可用 Cu-Fe-S三元系的狀態圖(見相圖)說明。還原硫化熔煉的鋶可用 Cu-Fe-S三元系狀態圖的一部分Cu2S-FeS-Fe-Cu圖表示(圖2)。圖中存在較大的分層區(兩液相區),對生產有實際意義的冰銅成分應在靠近Cu2S-FeS一側的三元共晶點附近,其理論含硫量為25%左右。通常在硫化銅礦物的氧化熔煉中,一般不會出現金屬相。因此,此圖有較大的局限性。冰銅的含硫量往往低於按硫化物考慮的化學計量,含硫量不足的基本原因是冰銅實際上溶解少量的鐵的氧化物。因此氧是冰銅的第四個重要組分。冰銅含氧量與平衡共存的渣含SiO2量、冰銅品位和氧勢等有關。一般工廠冰銅含氧量波動在1~6%之間。冰銅中氧的存在形態有兩種觀點(是FeO和是Fe3O4)。中國冶金工作者研究了Cu2S-FeS-FeO系的熔點,並繪出相應的等溫液相線圖(圖3)。1200℃時此系各組分的等活度曲線見圖4。實際生產中的冰銅含硫量波動範圍較狹,為22~26%。冰銅的熔點多在950~1050℃,比爐渣的熔化溫度低。熔融冰銅的密度大(約4.4克/厘米3),粘度較低(約10厘泊),這足以使冰銅沉降到渣層(密度3~3.7克/厘米3)下面,並且流動性遠優於爐渣。熔融冰銅的電導率(300~1000西門子/厘米)也比爐渣(0.5西門子/厘米)高得多。其比熱約為 0.5~0.63千焦/(公斤·開)。冰銅是貴金屬的良好溶劑,95~98%的貴金屬和硒、碲進入冰銅,所以造鋶熔煉常用作富集貴金屬的重要手段。必須注意,熔融冰銅與水接觸會發生劇烈爆炸。與爐渣相比,對熔融冰銅的研究較少,冰銅的物理化學性質如活度和結構等尚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