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明

亦作“疎明”。 《莊子·應帝王》:“向疾強梁,物徹疏明。 疏:“鑒物洞徹,疏通明敏。

shū míng ㄕㄨ ㄇㄧㄥˊ
疏明 
亦作“疎明”。 1.通達明智。《莊子·應帝王》:“向疾強梁,物徹疏明。”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物,事也;徹,通也;事能通而開明也。” 成玄英 疏:“鑒物洞徹,疏通明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中山 劉穎 士端 ,疎明簡暢; 潁川 韓拯 佐元 ,行備而文。”
(2).簡要明確。 宋 葉適 《法度總論二》:“及 隋 之末年,喪亂蠭起,癰疽潰裂;而 太宗 一旦立法定製,疏明簡直,上下易遵。”
(3).疏朗透光。 宋 張耒 《局中晚坐》詩:“高林晚葉漸疎明,雨過 長安 萬屋青。” 元 劉因 《登武陽》詩:“斷虹雲淡白,返照雨疎明。”
(4).指疏淡的光輝。 宋 朱淑真 《閒步》詩:“查德好涼宜散步,朦朧新月弄疏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