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者: 伊莉莎白·朱
譯者: 李力 / 余石屹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1987年
頁數: 391
定價: 2.44
ISBN: 9787220000607
內容簡介
當今社會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越來越多的人脫離了詩,疏遠了詩。詩被冰冷地擱置在藝術殿堂難以企及的塔頂上,以致於人們懷著某種逆反心理甚至於不屑於詩。但問題就在於人們同時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精神追求,相反隨著物質活動的加強,在情感和精神領域的空白帶越來越大。除了其他原因外,恐怕這裡還存在著一個對詩歌的理解問題。因此,當我看到《現代英美詩歌鑑賞指南》(按照原名直譯,應該是《理解和欣賞詩歌的現代導引》,編譯者可能是為了照顧國內讀者的習慣而命之為“鑑賞指南”)。就不禁想到,這裡淡漠了一個重要因素:理解。儘管我們承認,在人類的全部精神現象中,哲學一向是最為精華的一部分,但比起它的嚴酷抽象性來講,詩無疑是更具有召喚力和生命感,人類也更易在詩中鑒照出自己的靈魂自己的歷史。因為就詩人創作來說,雖然其原始衝動仍舊是一個難於解說的謎,但這種行為本身卻實實在在是不同時代的某些人類共通的本能。然而對於詩人和人類來說,創作畢竟是一種發現而非喪失,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生活的創造。同時這種似乎神秘莫測的一瞬間,的創造,不論是起因於什麼——一種性格,一個場景,一次頓悟,一掣意念——它決不會是一種完全孤立的存在。一方面,它無疑包含有某種民族的甚至是人類的文化淵源,是民族傳統和原型、集體有意識和集體無意識的自然積澱;另一方面,它所代表的某種人類精神的創造,總是在適宜地擴展著豐富著,與人類的經驗達到了某種溝通。這樣,詩也就真正地超越了空間和時間,詩人把自己創作中所發現的自我與世界轉達給了讀者,使讀者在閱讀中發現自我和世界。這樣理解的含義也就包括了詩人與讀者之間通過人生經驗所形成的寬廣無涯的交流範圍。
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人再懷疑詩是人類感覺的某種激情的顯示,雖然詩歌在歷史的蛻變中早已喪失了它在往古時候的輝煌和魅力。感覺世界,這是全部人類的天性。但把對世界感覺這種最廣泛的人類經驗轉化為一種靈巧的藝術形式,這卻只有詩人才能完成。這部“辭典”提供了人們對詩與詩人的可能的理解,不過形成詩歌過程中的參數和變數太多了,可以說任何一部辭典也不可能令人滿意,但至少我們要理解詩歌,必須明白詩是一種感情性東西,它既來自宇宙人生甚或一剎那的感覺衝動,卻又帶有某種超驗性質。詩所表現的是人生,卻又不是人生瑣屑平庸的凡事;它依循著感情的發泄,卻不同於生物性的自然排遣,而是一種藝術性的精神創造。因而真正理解的前提,便包含著對詩的藝術的自覺認識。《當代英美詩歌鑑賞指南》的引導價值就表現在這裡。到了這一步,我們似乎再也沒有必要喋喋不休地爭論“詩是什麼”這個問題了,那只是理論家們的興趣所在。對於我們來說,更為親切的倒是這種娓娓清新的敘述,它沒有一般理論的晦澀,但並不缺乏思考的深沉,人生的體驗,藝術的感悟。也許是時下文學批評中純理論性的譯作太多了,那種充滿邏輯限定和命題推演的長句子常給人以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之感,因此本書才情盎然、詩意流暢的論述,通過譯者清麗優美的譯筆展示在我們面前,就彌顯珍貴和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