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不同說法
起義論
中國清代乾隆年間甘肅、寧夏地區穆斯林起義。亦稱石峰堡起義。
清廷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鎮壓了蘇四十三領導的撒拉、回、東鄉各族穆斯林起義,殺害了哲赫林耶領袖馬明心後,又令地方官以“辦善後”(即肅清回逆反叛之餘孽)為由,在各地設立鄉約制度,限制穆斯林正常的宗教活動,對各地穆斯林嚴加管制,並妄加罪名,肆意捕殺迫害,遂激起回族人民憤恨,起義再次爆發。起義前,鹽茶廳(今寧夏海原)小山阿訇、哲赫林耶創始人馬明心的弟子田五與通渭草芽溝人、馬明心妻侄張文慶及通渭馬營阿訇馬四娃(青海大通人)等秘密聯絡,選擇據點,製造器械、旗幟,分頭髮動起義,推田五為首領,張文慶為副。計畫於乾隆四十九(1784)“七八月間莊稼收穫之時”“定期舉事’,並提出了“護教保族”、“為馬明心報仇”的口號。起義者以通渭的石峰堡作為主要據點。當田五與其學生李可魁在鹽茶廳小山、老鴉溝一帶發動組織民眾時,被當地鄉約向靖遠守備營告發,清軍聞訊“查拿”。田五遂提前於當年四月十五日率領百餘人(一說300餘人)在小山率先起義,當即攻占鹽茶的西安州營堡,奪獲清軍一批軍火。當攻達靖遠縣城時,因內應回民被清軍捕殺,未克。田五率義軍數千人退往打拉池南山。二十三日與清軍相遇失利,田五腹中槍傷,自殺身亡。所部由李可魁率領轉移到通渭縣石峰堡,與張文慶等人領導的起義軍會合。張文慶、馬四娃與楊慎四等於五月初五日在馬家堡等處舉旗起義,推“張文慶為首,馬四娃為副”,組織義軍及眷屬集中於石峰堡·五月十一日,張文慶、李可魁率義軍攻開通渭縣城,燒毀縣衙,數次擊敗陝甘總督李侍堯及甘肅提督剛塔所部清軍,全殲西安副都統明善部,並擊斃明善。十九日圍攻伏羌縣城不克,遂走秦安蓮花城等地。此時義軍增至近萬人,聲勢日益浩大,清廷震驚。乾隆皇帝派尚書福康安帶兵鎮壓。義軍遂以石峰堡為根據地,布防於伏羌(今甘谷)的鹿鹿山、靜寧的底店山與隆德的蟠龍山,準備決戰。六月七日福康安率清兵抵隆德,並調集各路清軍10000名,先後攻陷蟠龍山、底店山和鹿鹿山,於十五日圍攻石峰堡,大學士阿桂亦采甘肅指揮。義軍“齊心死拒”,奮勇衝殺,多次擊敗清軍進攻,後因被敵封鎖圍困,水源斷絕,七月四日義軍先將1500餘名婦女幼童投出,然後奮力突圍,犧牲千餘人。次日,清軍入堡,張文慶、馬四娃、楊慎四、黃明阿訇等700餘人被俘就義,李可魁陣亡。石峰堡陷落,起義失敗。據《石峰堡紀略》記載,這次義軍先後攻打鹽茶、靖遠、安定、會寧、伏羌、靜寧、通渭、固原、隆德、秦安、華亭、莊浪、皋蘭、平番等10餘廳、州、縣1200餘村鎮。清廷鎮壓這次義軍共屠殺回民萬餘人,並拆毀各地清真寺數十座。這次起義是在“為馬明心復仇”的口號下,掀起的一次以哲赫林耶教眾為主,聯合甘肅中部及寧夏部分地區回民的反民族壓迫與宗教歧視的鬥爭,給予了清朝統治以重大打擊,使其對哲赫林耶穆斯林的剿殺政策有所收斂,李侍堯原制定的《籌議甘肅善後事宜條款》也未能完全實施,哲赫林耶不僅繼續得到傳播,而且以後又有發展。
不同說法
人物
田五(?—1783),
清乾隆年間甘肅回族哲合忍耶(或作哲赫林耶、哲赫忍耶)教派(後世稱為血脖子教、血教)起事領袖,伏羌新教阿訇。蘇四十三起事失敗後,他在通渭修築石峰堡作為根據地。公元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率眾起事,攻克通渭,進圍伏羌,在作戰中中槍陣亡。
張文慶是田武的隊伍在田武身亡之後所聯合隊伍的首領之一,後成為起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
田五、張文慶起事,也稱石峰堡暴動。乾隆清庭有《欽定石峰堡紀略》,紀昀(紀曉嵐)等編纂,凡二十卷。楊學林《哲赫忍耶》第二章第四節石峰堡紀事,也談過這個暴動。
起事原因
因為蘇四十三暴動失敗了。乾隆四十六(1781),馬明心被清廷殺了,蘇四十三領導的哲赫林耶穆斯林起事失敗,死亡八千人,乾隆稱新教是邪教,清廷下令對“通省新教(即哲赫林耶)回民密行查辦,斷絕根株”,地方官橫加罪名,濫肆捕殺迫害,不準哲派傳教,只得秘密傳教。
令地方官以“辦善後”(即肅清回逆反叛之餘孽)為由,在各地設立鄉約制度,限制穆斯林正常的宗教活動,對各地穆斯林嚴加管制,並妄加罪名,肆意捕殺迫害,遂激起哲派憤恨,起事再次爆發。起事準備田五遂同張文慶、馬四娃等秘密聯絡,選擇據點,製造器械、旗幟,貯蓄糧食於石峰堡,分頭到各地發動。準備了四年。乾隆皇帝後來批評當地官員長期辦事不利,竟然不知道田五準備了多年。起事前,鹽茶廳(今寧夏海原)小山阿訇、哲赫林耶創始人馬明心的弟子田五與通渭草芽溝人、馬明心妻侄張文慶及通渭馬營阿訇馬四娃(青海大通人)等秘密聯絡,選擇據點,製造器械、旗幟,分頭髮動起義,推田五為首領,張文慶為副。
楊學林《哲赫忍耶》第二章第四節石峰堡紀事說:當時,哲派領導穆憲章不同意田五起事,田五為人暴躁,謾罵穆憲章,但是田五死後,穆憲章高度讚揚他。
起事過程
以“為馬明心報仇”、“護教保族”、反對“剿洗回民”和“洗滅新教”作口號。
田五為首領,計畫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七八月間莊稼收穫同時起義。後因走漏風聲被人告發,田五便提前於四月十五日率領百餘人(一說300餘人)在小山地方發動起義,並攻占西安州營土堡。在進攻靖遠縣時,因城中內應回民盡被捕殺,清軍亦來增援,該城未能攻克。田五率眾撤往馮家園一帶,擊敗清軍守備池清的進攻,將其士卒殺傷大半。四月二十五日,清軍在打喇赤(打拉池)馬營水莊突向義軍反撲,田五在戰鬥中槍亡。起事以通渭的石峰堡作為主要據點。當田五與其學生李可魁在鹽茶廳小山、老鴉溝一帶發動組織民眾時,被當地鄉約向靖遠守備營告發,清軍聞訊“查拿”。田五遂提前於當年四月十五日率領百餘人(一說300餘人)在小山率先起義,當即攻占鹽茶的西安州營堡,奪獲清軍一批軍火。當攻達靖遠縣城時,因內應回民被清軍捕殺,未克。田五率哲軍數千人退往打拉池南山。二十三日與清軍相遇失利,田五腹中槍傷,身亡。
後田武所部由李可魁率領轉移到通渭縣石峰堡,與張文慶等人領導的起事軍會合。張文慶、馬四娃與楊慎四等於五月初五日在馬家堡等處舉旗起事,推“張文慶為首,馬四娃為副”,組織哲軍及眷屬集中於石峰堡·五月十一日,張文慶、李可魁率義軍攻開通渭縣城,燒毀縣衙,數次擊敗陝甘總督李侍堯及甘肅提督剛塔所部清軍,全殲西安副都統明善部,並擊斃明善。十九日圍攻伏羌縣城不克,遂走秦安蓮花城等地。此時哲軍增至近萬人,聲勢日益浩大,清廷震驚。乾隆皇帝派尚書福康安帶兵鎮壓。哲軍遂以石峰堡為根據地,布防於伏羌(今甘谷)的鹿鹿山、靜寧的底店山與隆德的蟠龍山,準備決戰。六月七日福康安率清兵抵隆德,並調集各路清軍10000名,先後攻陷蟠龍山、底店山和鹿鹿山,於十五日圍攻石峰堡,大學士阿桂亦采甘肅指揮。義軍“齊心死拒”,奮勇衝殺,多次擊敗清軍進攻,後因被敵封鎖圍困,水源斷絕,七月四日哲軍先將1500餘名婦女幼童投出,然後奮力突圍,犧牲千餘人。次日,清軍入堡,張文慶、馬四娃、楊慎四、黃明阿訇等700餘人被俘就義,李可魁陣亡。石峰堡陷落,起事失敗。據《石峰堡紀略》記載,這次哲軍先後攻打鹽茶、靖遠、安定、會寧、伏羌、靜寧、通渭、固原、隆德、秦安、華亭、莊浪、皋蘭、平番等10餘廳、州、縣1200餘村鎮。清廷鎮壓這次哲軍、共屠殺回民萬餘人,並拆毀各地清真寺數十座。
影響:放鬆新教
這次起事掀起以哲合忍耶教眾為主,聯合甘肅中部及寧夏部分地區回民的鬥爭,給予了清朝統治以重大打擊,同時哲赫林耶和其它人們付出二萬人的代價。死人很多,乾隆皇帝改變做法,從全面打擊改變為對新教部分放鬆,部分打擊,不再是禁止了。
中國宗教衝突歷史事件
田五、張文慶起義 | 蘇四十三、田五起義 | 哲合林耶穆斯林起義 | 西北穆斯林起義 | 同治陝甘回變 | 陝甘回民起義 | 馬明心暴動 | 石峰堡事變 | 陝甘回變 | 沙甸事件 | 金積堡之戰 | 天理教之亂 | 雲南回民起義 | 貴州回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