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自從1967年van Wezel成功地將小的球形顆粒作為細胞生長的三維支架以來,有關微球的研究就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
![生物活性微球](/img/a/d55/nBnauM3X1ETO2IzN1AjMxgDM5ETM1IDNwIDMwADMwAzMxAzLwI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微球在靶向給藥中的套用
![生物活性微球](/img/1/b91/nBnauM3XyMTNzIDM4AjMxgDM5ETM1IDNwIDMwADMwAzMxAzLwI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由於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套用和研究最廣泛的藥物載體
![生物活性微球](/img/8/36b/nBnauM3XxEDMwQDNwEjMxgDM5ETM1IDNwIDMwADMwAzMxAzLxI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陶瓷作為一種理想的硬組織修復替代材料,已被廣泛的套用於臨床。大量的臨床試驗證明,這些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再吸收性以及多孔性,可以作為藥物的載體材料。其中羥基磷灰石陶瓷微球是研究較多的一種可作為藥物載體的生物活性陶瓷材料。Paul W等將多孔的羥基磷灰石陶瓷微球作為輸送胰島素的載體用於治療糖尿病,並且在其表層製備了一層聚乙烯基醋酸共聚物用於控制藥物釋放的時間。然而由於純羥基磷灰石在人體內很難發生降解甚至幾乎不發生降解 ,因此,更傾向於使用羥基磷灰石和磷酸三鈣混合的陶瓷微球作為藥物釋放的載體。另外,多孔羥基磷灰石陶瓷微球的製備也將直接影響著藥物微球在人體內的性能。Paul W等採用將羥基磷灰石與殼聚糖漿在分散介質中分散聚合的方法製備了直徑在200~1000μm之間的多孔羥基磷灰石微球,並將其作為蛋白質等大分子藥物的載體,效果顯著。在聚合體的藥物輸送體系中,藥物的釋放速度可以由其結構的交聯密度所控制,但在HA體系中藥物的釋放速度卻難以控制。為此,Komlev等利用懸浮聚合法,製得了粒徑範圍在50~2000μm的多孔HA微球體,用這種方法製備的微球體表面孔隙的尺寸較小,孔隙率較高,藥物在多孔的微球中擴散係數降低,從而有效的延長了藥物的釋放時間。另外,陶瓷微球還在對癌症的放射線療法上有重要的套用。Kawashita等採用高頻引導熱等離子熔化技術製備了20~30μm之間的高度球化的Y 2 O 3 和YPO 4 微球,並研究了其相關結構及化學穩定性。與用傳統的加熱冷卻方法製備的17Y 2 O 3 -19Al 2 O 3 -64SiO 2 相比,這兩種微球具有更高的化學穩定性,且在癌症的定位與放射治療方面更為有效。
磁性微球(Magnetic microspheres)是近幾年發展起來並已廣泛套用於生物醫領域的一種新型多功能試劑。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磁性微球可以將藥物載至預定的區域,提高靶區藥物濃度,從而達到靶向給藥的目的。Widder K和Gallo JM在20世紀80年代,製備了阿黴素磁性白蛋白微球並進行了動物實驗,結果表明,磁性微球有很好的抑腫瘤效果 。大量的研究表明,磁性微球的套用可以減少用藥劑量,提高藥物的靶向性並且減少了藥物對體內其它健康器官組織的不良影響,從而大大提高了藥物的療效。此外,磁性微球的固定化酶、免疫測定等方面也具有廣泛的套用。
微球在組織工程中的套用
目前常用的修復骨缺損的方法如自體骨移植、異體骨移植、人工合成替代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如供體來源有限、形狀難以加工設計以及存在免疫排斥反應和移植部位病變等問題 。隨著近幾年來有關於組織工程的研究為解決以上種種問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且為實現人工器官的真正替換成為可能。其中組織工程研究的重點之一就是尋找和製備作為細胞移植與引導新骨生長的支架材料。生物活性微球由於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有利於細胞的粘附而可以作為組織工程中的支架材料。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es)在植入人體後能夠較快的與周圍骨組織產生化學結合,並且能夠激發生骨細胞的活性,因此已廣泛的套用於骨修復和骨細胞培養之中,但對用於三維骨細胞培養的生物玻璃微球的研究直到近幾年來才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有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玻璃 微球的表面越粗糙越有利於提高造骨細胞在其上面的粘附 ,但由於固體陶瓷和周圍介質的密度存在明顯的差別,容易產生較高的剪下應力,從而影響了細胞在這些陶瓷微球上的生長。通過製備空心的生物陶瓷微球可以大大的減小固體陶瓷微球的密度,從而有利於細胞在微球上的粘附與分化 。理想的支架材料應該既具有生物相容性又具有可降解性,然而,空心微球中的鋁矽成分是生物相容的,但卻是不可吸收的,在植入人體後不能發生降解,所以仍需進一步的改進。Qiu等將可降解的聚乳酸(PLA)作為基體材料,經過改進的生物活性玻璃(MBG)粉末作為固體填充相,製備出既具有生物活性又有生物可降解性的PLA/MBG複合微球。單純的PLA在體內發生降解時生成的酸性產物在表面聚集時,容易引起局部的炎症反應,但在PLA/MBG複合微球中,生物活性玻璃的加入不但減少了PLA所占的比例,而且其與體液反應後所產生的鹼性環境可以大大的中和PLA的酸性降解產物,從而降低或避免了炎症反應的發生。另外,經過改進的生物活性玻璃還可以促進骨細胞的分化並且提高了骨樣組織的形成,因此,這種複合微球可以作為組織工程中的支架材料。
聚合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速度可調,降解產物易於代謝和排除並且易於消毒等特點,而且作為在組織工程中套用的材料能夠支持和促進骨修復和骨重建 ,因此也是一種套用較廣泛的支架材料。Borden M等採用燒結的方法製備了三維多孔的PLGA微球支架,這種支架的結構和機械性能可以通過改變加工工藝參數來得以改善。孔隙與機械性能之間的相互協調、平衡是多孔微球支架可以取代帶有橫樑的自體移植物的基礎條件。實驗證明,PLGA微球支架不僅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和一定的機械強度,使得造骨細胞和纖維原細胞能夠在其結構內生長,而且還具有較好的骨引導能力。此外,支架降解速度應該與新骨形成速度相一致以保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