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釋義
【詞目】:生不逢時
【發音】:shēng bù féng shí
【導讀】:本文中的周人屢仕而不得志,他一味地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使他自己終身一事無成,其失敗的經歷和慘痛的教訓可留於後人借鑑。
【解釋】:生下來沒有遇到好時候。舊時指命運不好。
【出自】:《詩經》
【近義詞】:生不逢辰、時運不濟
【反義詞】:吉星高照、吉人天相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啟示】:人要立長志,要有長遠的目標。
【引申】:點背。例如:我在地球上只生活了短短的二十幾年,就遇到了很多次百年不遇的災難,真是生不逢時啊!
文言文介紹
導讀
本文中的周人屢仕而不得志,他一味的為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使自己終生一事無成,其失敗的經歷和慘痛的教訓可留與後人借鑑。
原文
昔周人仕,數不遇,年老白首,泣涕於塗。人或問之:“何為泣乎?”對曰:“吾仕數不遇,自傷年老失時,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對曰:“吾少年之時,學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主好用老。用老主亡,後主又用武。吾更為武,武節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嘗一遇。”
仕宦有時,不可求也。
譯文
過去有個人在洛陽一帶做官,(一生中)多次求官沒有得到晉升的機會,(直到)年老鬢髮斑白,(這天)在路上哭泣。有人問道:“您為什麼哭泣呢?”他回答說:“我幾次謀官都得不到晉升。現在自己傷心已經年邁,失去機會了,因此傷心地落淚。”那人又問:“您為什麼一次都得不到晉升呢?”他回答說:“我少年時苦讀經史,後來文德兼備,試圖求官,不料君王卻喜歡任用老年人。這個君王死後,繼位的君王又喜歡任用武士,我改學武藝,誰知武功剛學成,好武的君王又死去了。現在新立的君王開始執政,又喜歡任用年輕人,而我的年齡已經老了,所以終生不曾得到一次機會。”
做官是靠時機,是不可以強求的。
注釋
周:今洛陽一帶。
仕:做官。
數(shuò):屢次。
遇:得到機會。這裡指得到晉升的機會。
塗:通“途”,道路。
是以:即“以是”,因此。是,此。
漢 焦贛 《易林·中孚之渙》:“生不逢時,困且多憂,年衰老極,中心悲愁。”《新唐書·魏元忠傳》:“昔 漢文帝 不知 魏尚 賢而囚之,知 李廣才而不用,乃嘆其生不逢時。” 寧調元 《武昌獄中書感》詩:“死如嫉惡當為厲,生不逢時甘作殤。”亦作“ 生不逢辰 ”。 羅廣斌 楊益言 《紅岩》第二章:“ 蕭紅是中國有數的女作家,是魯迅先生一手培養的。可惜生不逢辰,年紀輕輕地就被萬惡的社會奪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