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正逢時

生正逢時

《生正逢時》是2010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屠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他信奉陶淵明,追蹤布朗寧,朝頂詩神繆斯,一生無怨無悔。他就是詩愛者、詩作者、詩譯者、出版家——屠岸。《生正逢時》是他耄耋之年對過往歲月的潛心回顧:猶記在幹校時為了與兒女短暫的團聚,他與妻子徒步幾十里趕往車站的身影;難忘批鬥時,吳曉邦那一聲“我愛她”的深沉低吼,田漢撲通一跪時依然挺立的胸脯。小組會中,艾青發出了“寫作品比較麻煩,打棍子比較容易上去”的憤懣之語,讓人感同身受;第四次文代會上,丁玲吐出了“給我們稍微地,留一條路”的卑微懇求,令人無限唏噓。在對文壇往事、故友舊交的平靜敘述中充滿了寬容與豁達,回首自身遭際卻在在是反思與自省。確實說過錯話,也曾違心做事,屠岸坦承曾經的軟弱與恐懼、彷徨和懊悔,以真誠與歷史和解。

著名戲劇作家吳祖光,生前給人題詞留墨,最愛寫的四個字就是“生正逢時”,前前後後給人寫了有上千條之多,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升斗小民,你要稀罕我的字,就是這句話。

其實,就吳祖光這一輩子來看,他還真是有點“生不逢時”。出生時,趕上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長大了點,碰上日寇侵華,顛沛流離;30多歲,正是才華橫溢進入創作高峰時,被戴上右派帽子,發配到北大荒,一去就是20多年。進了晚年,本該享享清福吧,又為“國貿案”一篇雜文惹上官司,搭進好幾年不得安寧。認真算算,他這輩子,“逢時”的好日子不多,可是他卻偏偏喜歡“生正逢時”這幾個字,也許這就是一種達觀的生活態度吧。

民國元老於右任也是極達觀的一個人,每有友人問及他的長壽之道,他總是笑而不答,指指客廳牆上那幅對聯: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橫批:如意。這就是古人那個老話: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消極悲觀的人,就容易被這不如意的“八九”擊倒;積極達觀的人,卻能以一當十,緊緊抓住如意的“一二”,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縱有挫折,也無怨無悔。於老與吳老無疑都是這後一種人。

可是,這世界上還是抱怨“生不逢時”的人多,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提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就是兩個“生不逢時”的典型。特別是馮唐,歷經三代,本事也有,可就是官升不上去,90多歲了,還是個郎官,大約相當於副科級。人問他咋回事?馮無奈答曰:文帝好文,我卻以武見長,景帝愛用老成人,我正年輕,武帝上台搞年輕化,我已經老了。這位還真是夠倒霉的,陰差陽錯,就這么蹉跎了一輩子,連蘇東坡都為他抱屈:“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江城子·密州出獵》)

曹操算“生正逢時”還是“生不逢時”?這要看怎么說了,後人評價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換言之,阿瞞是左右逢源,不管生在啥時候,不論是“天下大治”,還是“天下大亂”,都是出類拔萃的大人物,都有一番大作為。這也給我們啟發,也甭管你是否“逢時”,只要有本事,有能耐,肯努力,敢拼搏,生在啥時候都不會被埋沒。

魯迅呢,從小環境來看,生下來時,正趕上家道中落,祖父坐牢,家產被抄;及長,父親又病故,肯定是生不逢時。從大環境來看,社會黑暗,國家積弱,官吏腐敗,生計艱難,更是生不逢時。可魯迅就在這樣萬分險惡的環境中,倔強地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以文化偉人的身份彪炳史冊,如果從“國家不幸詩家幸”的角度來看,迅翁也是“生正逢時”啊。

其實,是否生逢其時,是個偶然性。人本來到世上就是很偶然的事情,你根本就沒什麼挑選的餘地,生在哪裡,生在何時,父母是誰,都是無法事先預定的,只能接受和適應。佛家有輪迴之說,這輩子生不逢時,下輩子再托生個好人家吧,可生命就這一回,既不能“調換”,也無法“退賠”,要不要都是它。因而,一個人不論是否“逢時”,不論遇到什麼磨難,都應積極進取,好好生活,以吳祖光老“生正逢時”的人生態度激勵自己,建功業,寫春秋,展抱負,以充分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也不白往人間來一遭。

作者簡介

屠岸,1923年生,江蘇常州人。詩人、翻譯家、出版家、文藝評論家。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戲劇報》常務編委兼編輯部主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當代詩壇》漢英雙語詩學季刊主編。著有《萱蔭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傾聽人類靈魂的聲音》等。譯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莎士比亞歷史劇《約翰王》、《濟慈詩選》等,其中《濟慈詩選》譯本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翻譯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童年(1923年11月——1930年8月)

童年在我記憶里一直是很美好的

祖父、祖母及姑母

心血寫成《蒙兀兒史記》的大舅公屠寄和外祖父一家

主張科技救國的父親

我母親是個了不起的女子

第二章 國小、國中、高中(1930年9月——1942年8月)

余宗英老師——不可代替的人生領航人

十三歲演《雷雨》中的周沖

逃難:火車離開常州時,我心裡很難受,覺得要與故鄉

永別了

繼續在上海中學上課

高中:作文比賽得第二

喜歡話劇、電影

愛上寫日記

我雖然不再唱歌,卻變為音樂的迷戀者

繪畫,成了我一輩子的愛好和習慣

第三章 大學(1942年9月——1946年5月)

考入上海交通大學

野火詩歌會及《野火》

我給唐慶詒老師伴讀,他教我古詩文

麥桿:宣稱“畫有價,情無價”的畫家

董申生:刻骨銘心的初戀

第四章 青年黨員(1945年8月——1949年5月)

地下黨外圍組織活動

解放區之行後入黨

第五章 譯筆初試

背英詩,“淘”原版英語書

最早翻譯的詩是斯蒂文森的《安魂詩》

唐駛:鼓勵後進不遺餘力的文學編輯家

第六章 與戲劇結緣(1949年5月——1972年12月)

後來我慢慢體會到,黃源是為了保護馮雪峰

總理的話極大地鼓舞了我們

創辦《戲劇報》

我的黨小組長職務被免了

反右,我覺得是田漢和伊兵保護我過了關

下放勞動和焦慮症

從《戲劇報》到戲劇研究室

第七章 難以忘懷的同事

張穎:“文革”時和我同蹲一個牛棚

伊兵:在迫害中活活憋死

葛一虹:歷次政治運動中沒有給別人貼過一張大字報

唐浞:“廿載沉冤唯一笑,平生豪富是詩才”

張真:“毫鋒橫掃長安霧,彩筆敢為天下先”

第八章 荒唐歲月

死亡對於我來說,是親切的,甜蜜的

幹校點滴

張志新式的女英雄馬正秀

第九章 幾位領軍文藝家

田漢——“壯絕神州戲劇兵”

張光年調我到劇協,考驗我的能力

“騰空的天馬”吳曉邦和他的愛妻盛婕

黃源:對我和妙英關懷備至

曹禺:慨嘆寫戲難的大戲劇家

第十章 初到人文社(1973年1月——1979年12月)

有人說,屠岸放爆了一顆炸彈

打倒“四人幫”後中國文聯和作協的兩個會

第十一章 第四次文代會

周揚:我這個人,做文藝工作時間長,欠的債也多

“寫作品比較麻煩,打棍子比較容易上去”

丁玲:“給我們稍微地,留一條路”

醞釀選舉作協的理事

周揚:“四人幫”把我們的隊伍打爛了,許多人死了,我們必須團結

“我們都是倖存者,能活下來見到面就是幸福”

第十二章 受命挑重擔(1980年1月——1987年11月)

我可以跳單人舞,但如果是滿檯燈光,我就暈了

我的焦慮症及自我療救的方法

第十三章 文壇的前輩和朋友

夏衍到晚年記憶力始終沒有衰退

晚年的周揚愛流淚

陽翰笙很和藹,能體貼人

胡風:“披荊斬棘尋芳草,瀝血嘔心鑄恨詩”

巴金思想的精髓:“講真話”,“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

楚圖南和我關於介紹惠特曼的一次論戰

我稱冰心“同志”時,她沒有吃驚,雖然那時都是“黑幫”

丁玲:“兩部作品沒有寫成,我就是欠了債”

李季私下對我說,“三結合”是曇花一現的東西,不會有生命力

馮牧談“文革”和清查“三種人”

彭柏山:堅持真理,昂首不屈

王元化:“誰的命也不要遵,要獨立思考”

孫家繡:命運跟她開了一個悲慘的玩笑

第十四章 人文社談笑有鴻儒

嚴文井:參透宇宙人生的大悟者

聶紺弩:“煉獄天堂唯一笑,人間不覺淚痕多”

樓適夷:“生無所息,老有可為”

蕭乾、文潔若與我:大城市兩端的一線聯繫

綠原:詩人和翻譯家,苦難和成就都遠超過我

韋君宜半身不遂寫出傳世之作,成為大勇者

牛漢:不屈的脊樑,質樸的詩風

第十五章 結緣莎翁和濟慈

我譯詩,最初由於愛好,後來帶有使命感

創作憑靈感,譯詩憑悟性

翻譯不是“訂婚”,魯迅說“非有復譯不可”

第十六章 翻譯界往來無白丁

卞之琳:不愧為中國大詩人和翻譯家

楊德豫:在現當代英詩漢譯的翻譯家中,他首屈一指

方平和我:不打不成交的兩條“好漢”

黃呆炘:眼睛有視力障礙,但翻譯工作沒有停止

吳鈞陶:在苦難中熬過來的詩人兼翻譯家

王佐良:英國詩歌研究家、翻譯家

袁可嘉:現代主義詩歌理論家和翻譯家

穆旦:感嘆詩很難寫的詩人、翻譯家

第十七章 我的家庭及親友

我和妙英:春蠶到死絲難盡,蠟炬成灰淚不乾

心智有千萬隻眼睛,心靈只有一隻

願你是個新生的嬰兒

睿是聰明,絢是美麗

“晨笛”家庭詩會及常州吟誦

手足情深:“永憶當年昆季好,芝蘭玉樹滿芳庭”

想起妹妹,我就忍不住流淚

學富五車的百歲老人周有光和他的夫人張允和

陳占祥:“梁陳方案垂千古,娘舅片言抵萬金”

第十八章 我的詩歌創作

“詩呆子”的痴迷狀態

第二個創作高潮

第十九章 詩界師友

馮至:被魯迅譽為中國最優秀的抒情詩人

艾青:“我的信念,像光一樣堅強”

臧克家:“一團火,灼人,也將自焚”

邵燕祥:時代的良心、正直知識分子的代表、思想者

吳越:革命者·囚徒·詩人

灰娃與張仃:“少陵筆墨無形畫,韓乾丹青不語詩”

鄭敏:從她的詩中讀到格律,從她的格律中讀到自由

尾聲 繼續向前,絕不回頭,絕不氣餒

後記(一) 屠岸為什麼是“獨一無二”的?

後記(二) 溫暖之旅

附錄一

我的父親

父親——個內心豐富的人

爸爸的愛與詩

附錄二

年譜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