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千佛洞

甘肅千佛洞

甘肅天水千佛洞 ,甘肅西千佛洞 莫高窟等統稱為甘肅千佛洞.一般以甘肅武山千佛洞為甘肅千佛洞的代表.它位於在武山水簾洞西北500米的山溝盡頭西崖壁上,因壁上影塑千佛而名,又因原摩崖懸塑七佛又名七佛溝。造像、壁畫占崖面500平方米,其造像壁畫被木樁棧道均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崖面直接高塑、影塑三世佛、二弟子、二脅待菩薩及一佛二菩薩。造像莊嚴肅穆,風格古樸,與甘肅永靖炳靈寺石窟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塑像風格略同,時代同《寧遠縣誌》述鳩摩羅什所建時代相近。且菩薩身短腿粗,軀體比例不勻稱,陰刻單線衣紋的作法,既具國內早期技法,又具地方特色。下部正中殘大佛像呈低平肉髻,面相方圓,含有西魏遺風。千佛洞壁畫雖多為吳帶當風盛行時期的中唐及五代作品,亦有典型的北周雙飛天壁畫,因避光作畫,至今色澤鮮艷,線條流暢,給人以滿壁風動之感。

簡介

千佛洞是位於拉稍寺西北約一公里的天然岩洞,是武山水簾洞石窟群所包括的顯聖池、拉稍寺、千佛洞、水簾洞、三清洞5處名勝景觀之一,坐落在天水市武山縣城東北約50公里處的鐘樓山峽谷中,因壁畫千佛而得名。又因有摩崖懸塑七佛,故俗稱七佛溝。

景色

岩洞一側崖面上以木樁棧道分為壁畫和懸塑造像兩部分。洞內原有七窟,現殘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畫,造像豐滿,神態各異。特別是菩薩像豐盈清秀,頗具北周特點,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遺風,是研究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重要資料。水簾洞石窟已架設了懸崖棧道,加固了河堤護坡,並對遊人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