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涇鎮

璜涇鎮

璜涇鎮,是江蘇省太倉市轄鎮,位於太倉市的北部,是市區的衛星鎮,接受市區的輻射,距離市區約28公里。璜涇鎮,“中國化纖加彈名鎮”、“中國加彈第一鎮”、“江南絲竹第一鎮”,鑲嵌於江蘇省太倉市東北部,長江入海口南岸的一顆璀璨明珠。地處當前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長三角腹地和沿海開放帶交匯處,面積83.44km2,設2個管理區、轄13村、4個社區。 璜涇鎮是江蘇省綜合實力百強鎮、蘇州市文明鄉鎮、國家衛生鎮、科技鎮、信用鎮、蘇州市平安鄉鎮。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晉代鹹和年間(326~334年),即有璜涇之記載,屬海虞縣雙鳳鄉。

南朝梁(502~557年)設定常熟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海虞縣併入常熟,璜涇隨雙鳳鄉隸屬變更而變更。

唐時(618~907年),就有集鎮。南宋遷都臨安,有一支趙姓皇族後裔移居璜涇,鎮也隨之日益興盛,被稱為巨鎮。

明初(1368年)遭兵火,直至成化年間重建。

弘治十年(1497年),雙鳳鄉歸屬太倉州,璜涇遂為直屬州境之地。

清雍正二年(1724年)太倉州下設嘉(定)、崇(明)、寶(山)、鎮(洋)四縣,璜涇設鄉,由州統轄。辛亥革命後,州縣合併,

民國元年(1912年)設太倉縣,璜涇隸屬太倉,沿襲至今。

1993年,太倉撤縣建市後。鹿河,王秀二鎮併入璜涇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3月璜涇鎮設2個管理區、轄13村、4個社區。

地理環境

地貌

璜涇鎮上古時代是海。據舊志記載,四五千年前,太倉境內鹽鐵塘西側有一條“岡身”(古海岸線),璜涇在“岡身”以東,成陸年代應向後推。又據地理學家考證,五千年以前,長江的入海口在江陰附近。長江夾帶泥沙東流逐步沉積,大致每隔40年擴張1公里,按此推算,璜涇成陸年代距今約2500年。地勢南部略低,沿江稍高,地面高度在海平面5米左右。

境北濱大江,東通滄海,西繞錢涇,南峙帆山(一名穿山),帆山孤峰突起,實際是海中礁石,經泥沙堆積成為陸地平原上的殘丘,對地面高度無關。據桑悅《州志》記載:“明正統中,近山居民鑿池得桅,其末徑尺二寸,過帆(船)之言或非妄。”由此證明穿山古為海中孤島(本世紀50年代初被開採成平地),璜涇成陸前是海便可置信了。

土壤

據1983年土壤普查結果顯示,璜涇土壤母質是長江沖積土,全部屬水稻土類。主要土種有:沙夾壠 面積為18775.47畝,占普查時集體耕地的58.33%,是全鎮分布面積最廣的土種,各村都有分布。地面高度2.4~3米,該土適耕性好,地下水層在一米左右,水旱作物相宜,適耕期長,但有部分粘性較大,稍有淀漿板結現象,因此要掌握適耕期。由於沙夾壠土粘性適中,通透性好,水氣協調,養分分解快,作物早發穩長,不早衰,是比較理想的高產土壤。但由於該土種分布面廣,肥力上不平衡性差異較大,據當時調查,有三分之一的土壤面積有機質含量偏低,潛在肥力尚嫌不足,因此要做到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增施磷鉀肥,推廣秸稈還田,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肥保水性能。老沙夾壠 面積為4635.27畝,占普查時集體耕地的14.7%,分布於新華、長樂、廣豐等村,地面高度為2.7~3.2米,母質形成同沙夾壠,因剖面底部有明顯鐵錳沉積物,故取名老沙夾壠。

該土種通透性較差,多雨年景易受漬害,故應注意開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增施有機肥,改變土壤物理結構,實行輪作,提高礦化能力,增加肥效,促進作物高產。壠夾沙 面積為6674.64畝,占普查時集體耕地的20.74%,分布在南片永樂村和廣樂、廣新、荷花三村的交界地帶。地面高度南片為2.6~2.7米,低田1.8~2米。這部分地區地形稍低,又是清水灌溉區域。還有北片利華村、林場村的一部分以及萬新、新聯村的交界處部分地塊。該土種母質同沙夾攏,只因土體稍緊於沙夾壠,濕時較爛,乾時硬,作物早發性差於沙夾壠,後勁較好不早衰。老壠夾沙 面積為1710.29畝,占普查時集體耕地的5.31%。

主要分布於長樂村三、九村民組、萬新村的南部至新聯村的交界處,地面高度2.5米左右。該土種質地較粘,土色灰暗,有鐵錳沉積物,缺磷少鉀,保肥力較強,後勁較足。宜注意水利建設,開好排水溝爽田。灰底壠夾沙 面積392.76畝,占普查時集體耕地的1.22%,分布在長樂村與王秀包橋村的部分插花田,地面高度2.6米。該土種性能與沙夾壠相似,只因剖面底部有黑灰色腐泥埋藏層而定名,改良方法同老沙夾壠。

氣候

璜涇鎮 璜涇鎮

璜涇鎮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區,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根據氣象部門劃分四季標準,即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下稱冬季;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稱夏季;平均氣溫介於10—22℃之間,就是春季和秋季。據此,璜涇地區冬季時間約為三個半月,夏季時間約四個月,春秋兩季各占兩個月略多。年平均氣溫15.3℃,活動積溫4582℃,全年雨量1011毫米,日照2015小時。

自然資源

水產

長江水產品有鰣魚(近年已絕跡)、鱭魚(亦稱鳳尾魚)、白蝦、河豚、白鮚等。內河水產品有青魚、草魚、鰱魚(黃白二種)、扁魚、鯽魚、塘里魚、螃皮、竄魚、丫魚、泥鰍、黃鱔。刀魚、綿魚、甲魚、螃蟹、鱖魚、鱸魚、鰻魚,以上幾種近年數量銳減。還有河蚌、螺螄、蜆子、螃蜞等。

人口

截至2012年3月璜涇鎮常住人口6.5萬人,流動人口4多萬人。

交通

璜涇鎮瀕臨長江,接軌上海,呼應蘇州,接壤常熟,具有沿江沿滬、依託港口的獨特優勢。水陸空交通便捷:陸路鄰滬嘉瀏、蘇嘉杭、蘇崑太、沿江等高速公路入口,接204、312國道、錫太、滬太一級公路,太海汽渡貫通長江南北;航空距上海虹橋機場60分鐘路程,浦東機場90分鐘路程;水運經長江達國內各口岸,依太倉港連線國際航運。 擁有11公里長江黃金岸線,是上海港配套幹線大港、國家一類口岸太倉港的規劃區。

經濟概述

鄉鎮風光(圖1) 鄉鎮風光(圖1)

化纖加彈名鎮—璜涇。璜涇素以化纖加彈著稱,年產滌綸低彈絲DTY近140萬噸,占全國總量的20%以上,享有“中國化纖加彈名鎮”盛譽。全鎮共有化纖加彈企業1159家,預計2012年底,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29家,規上企業292家,基本形成了以化纖加彈、紡織服飾為主導的工業產業體系。榮獲“第一批蘇州市優質產品生產示範區產業集群”的榮譽稱號。

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917元,在蘇州各鄉鎮中名列前茅,榮獲“蘇州市農民增收致富十強鎮”稱號。

綜述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65億元(預計數,下同),同比增長6.94%;全口徑財政收入4.35億元;公共預算收入2.24億元;工業總產值378億元,同比增長4.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億元,同比增長16.77%,其中工業固定資產預計實現30億元,同比增長9.17%;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8元,增長15.8%。總投資37.6億元的12隻市重點項目按序時推進。

落實13個新農村示範村重點建設項目40隻,總投資1.12億元。新增合作農場經營面積1856畝,累計達4.3萬畝。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7家,累計達78家。積極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完成全年365人次培訓任務。2013年實現村級平均可支配收入671.8萬元,同比增長15.1%。

第一產業

2013年完成全市“四個十萬畝”璜涇7.33萬畝落地上圖工作,被省農委單獨命名為“江蘇省級農業現代化示範鎮”。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小河流重點縣項目、水系連通試點工程按序時推進。投資2000萬元的新聯生態肉羊、種羊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全力抓好了盪茜生態林果示範區、王秀湘里特色林果基地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全鎮6個村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室建設加快推進。“璜涇”大米被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選定為年會推薦優質品牌大米。全年新增工廠化育秧大棚19000平方米,累計面積達28500平方米,完成機插秧實插面積8300多畝,處於全市領先水平。

第二產業

總投資1.5億美元的嘉民汽配項目,完成發改委立項、環評、節能審批等點供手續,土地已掛牌上市;總投資3600萬美元的瑞高新材料、1.8億元的惠林節能材料、3.6億元的星諾遊艇已全面啟動開工手續;總投資5.6億元的長樂加彈機、2億元的曉諭精密機械,今年可竣工投產。榮文研究院、潤孚軋輥等5隻市重點技改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年累計完成工業技改投入22.04億元,同比增長10.45%。預計完成註冊外資5518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520萬美元,同比增長14.03%。服務外包完成接包契約額1002萬美元,同比增長1236%;離岸執行額完成556萬美元,同比增長2155%。預計實現進出口總額3億美元,其中出口實現1.3億美元,同比增長25.48%。引進內資當年新增註冊資本5.19億元。個私經濟註冊資本當年淨增數完成4.15億元。落戶了嘉民汽配、保威融資租賃、喬力雅洗衣設備、伊味兒食品、學泰印業、大田包裝、清城光環境研究院、兆豐節能科技等9個內外資項目,儲備了鑫邁汽配、PM2.5檢測設備、海底撈食品、鹿影包裝、澳牛冷鏈、力順燃機、味全食品等一批優質意向項目。

第三產業

2013年城鎮功能配套不斷完善,知青家園、江南美食一條街、美泉宮溫泉度假村等現代服務業項目紮實推進,中潤科技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蘇州銀行等金融機構成功入駐,實現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14億元,同比增長37.29%。商務文化園建設成效顯著,被蘇州市文化部門評為“商務文化示範園區”,被太倉市科技局評為“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完成不占用資源註冊項目15個,全年實現開票2億元,實現稅收近300萬元。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3年全年新增參保企業77家,新增城保2018人,新增基本醫療957人,辦理各類退休581人。就業培訓、勞動監察等工作有效開展,鎮社保所榮獲“江蘇省首批創業示範崗”。弱勢群體關愛工作成效顯著,全鎮在冊各類低保對象623戶833人,全年共發放各類固定民政對象經費685.91萬元。在全市範圍內首創“社會救助聯動機制”,成立了蘇州市首家“殘疾人創業就業促進會”。流動人口一站式服務、“連心家園”、0-3歲科學育兒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教育

璜涇學校教育的歷史,先追溯到前清塾學:有經費來源於地租免交學費的義塾;有富家請門館先生的家塾;有個人設館授徒的私塾。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鄉人就在“文昌宮”創設義塾,為文人學士會文講學的處所。富紳為培養本族子女設的家塾有:薛家橋的顧氏家塾(今園林路與新華街交接處南端的轉角地段);鎮北長涇的戴氏家塾(今前進村一組)。為民間教讀的私塾和較有名的塾師(塾址注今街名)有:新農街楊仲良;中心街唐羲人;互助街陸淵靜、陳楚才、錢似蘭;建中街唐秋渠;團結街仇湛姍、程星彩;勝利街陸敦;建設街孫竹如;生產街魏遠亭、郁厚生、郁三寶、邵徵久、王樹森、陸誦芬。私塾可隨意開設、停歇。規模較大者,有學生一、二十人,規模小者僅七、八人,教學內容主要有識字、寫字、珠算和傳統倫理道德等。從識天、地、君、親、師方塊字開始,循序而讀《三字經》《神童》《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詩》《孝經》《幼學》《四書》《五經》等,女生加讀《烈女傳》。民國期間,大都採用學校課本作教材。教育內容,新舊結合。鎮上習商者居多,兼學珠算、尺牘(書信範本)等。注重個別教育,背誦課文,練習寫字。致送塾師的酬金,按教學進度而遞增。例如“把筆”(塾師讓學生站在自己坐身前教他握筆寫字)、“開講”“開筆”(開始講解和學做詩文),全年約有5~6元至20餘元大洋,貧困者酌減,分端午、中秋、年節三期致送。

文化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

2013年成功舉辦“第二屆璜涇民企文化節”,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加強,被評為“江蘇省文明鎮”,雅鹿村被評為全市首個“江蘇省文明村標兵”。

文化藝術大鎮—璜涇。璜涇歷史久遠,文化底蘊深厚。據史書記載璜涇早在晉代即為集市,鎮域內明清古建築群及擁有300餘年歷史的西塔至今存留完好。各項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擁有民樂、橋牌、舞蹈、戲曲四大文化品牌,各類文藝團隊共33支,演出人員近千人,少年民樂隊在參加國內外比賽演出中屢獲佳績。成功舉辦璜涇民企文化節、村企文化節、“百團大展演”等民眾性文體活動,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稱號。

科技

2013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3.7億元,增長20.1 %,新興產業產值104.7億元,增長3.2%。成功獲批國家星火計畫1項,省民營科技企業6家,省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高新技術產品6隻。教授博士柔性進企業成功對接8個。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入,共建產學研聯合體3個,產學研項目20項。蘭燕甲板和錦凱紡織獲批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潤科技申報省博士後工作站。惠林節能科技獲批省創新創業人才、蘇州姑蘇人才和太倉“522”項目。全年新增專利申請750件,制定出台了專利資助實施辦法。滌綸低彈網路絲成功申報省聯盟標準化試點項目。企業商標品牌意識不斷強化,成功獲評“蘇州市商標戰略實施示範鄉鎮”。

太倉市金祥氨綸纖維廠專門從大連輕工學院聘請專家研發出了耐高溫氨綸纖維絲,產品已獲一項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因該產品屬環保型、保健型產品,符合國際市場發展趨勢,獲得國家火炬計畫項目立項;其他如長樂化纖、錦凱化纖等企業相繼聘請碩士以上專業人才研發新產品,04年至06年全鎮引進相關領域中高級技術人才77名。

2005年,我鎮註冊了我鎮加彈產品的“璜涇”圖文商標,許多加彈廠家也註冊了自己的商標,使得我鎮化纖加彈產業走入了品牌化發展的道路。

歷史文化

飲食

鄉鎮風光(圖5) 鄉鎮風光(圖5)

主食 歷來以大米為主,其次是元麥製成的麥粞、麥片,再有麵粉、糯米,輔以一定數量的雜糧,如玉米、高粱、山芋等。60年代中期起,元麥已不再為食,用作飼料,高粱也很少見,雜糧變成調節品。用膳方法習慣於一日三餐。50年代以前,家境較貧困的中午吃乾(飯),早晚吃稀(粥),也有三餐全吃粥的;一般人家是一稀兩乾,農忙時,下午三、四點鐘加飯一頓,有吃飯的,有吃餅及其他雜糧的,稱“四頓頭”。目前,用膳習慣未變,大都為一稀兩乾,也有晚餐喜歡吃稀,主食全部是優質大米。菜餚 家常菜:水產類主要有魚,一般分炒、紅燒、清燉幾種,還有蝦、蟹、蚌肉等,當今蝦、蟹既少又貴,家常食用的很少。肉類以豬肉為主,以紅燒、炒肉絲和白燒為多。蔬菜則以四季分之,名目較多。璜涇還多豆製品,如豆腐、豆腐乾、油泡、油繭子、臭豆腐乾、百頁等。還有不少海鮮,主要也是各種魚類。民間還習慣加工鹹魚、鹹肉、鹹菜、醬瓜及蛋類。禽類現在也成了家常菜,主要是雞、鴨、鵝,以紅燒、白煮、生炒為多。鄉間習慣葷素夾燒,素菜稱“和頭”。碰到婚、喪、喜慶都請廚師,要搞幾湯幾沙幾冷盆,有甜菜、點心等,品名繁多。

方言

鄉鎮風光(圖4) 鄉鎮風光(圖4)

璜涇方言屬於太倉北片方言區,西面和北面雖與王秀、鹿河相接,但在語言上卻有明顯區別。王秀,鹿河二地方言有特別重的常熟口音。甚至,鹿河,王秀北部鄉村與常熟話(指常熟東鄉話,常熟市區為西鄉話)相差無幾。璜涇相比,明顯少用舌根音,倒與時思、九曲比較接近;語法結構和國語基本一致,只是在個別語序上略有不同,例如“撥塊洋錢我”,應該是“給我一元錢”。


特色文化

鄉鎮風光(圖3) 鄉鎮風光(圖3)

古鎮璜涇,具有豐厚文化積澱和濃郁藝術氛圍,歷來崇文尚教,古塔名剎留存,絲竹民樂發達,書畫藝術盛行,是省民眾文化先進鄉鎮,民樂之鄉、橋牌之鄉、武術之鄉。擁有少兒及成人民樂隊,老年人藝術團,“江南絲竹”是璜涇的特色文化。擁有百年校史的璜涇榮文藝術學校則是弘揚江南絲竹文化的搖籃,被教育部譽為“鄉村藝術教育之花”。鎮民樂團隊參加全國、省、市各級比賽中,屢屢摘金奪銀,遠赴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地區交流演出,飲譽海內外。張曉峰、陸春齡、閔惠芬、喬奇、崔傑、朱踐耳、俞遜發、曹燕珍、左翼偉、王永德、朱道忠、吳朝勝等大師名家皆親臨璜涇藝術指導!橋牌則是璜涇的特色體育項目,近來,勇奪取國家省市獎項,成功舉辦全國中學生夏令營橋牌賽事。

二OO七年九月四日,該鎮經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國家衛生鎮。

獲得榮譽

2004年10月和12月,我鎮先後被省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化纖工業協會確定為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基地,並被命名為“江蘇省化纖加彈名鎮”、“中國化纖加彈名鎮”。04年末,全鎮加彈企業發展到1000多家,擁有各類加彈機1300多台,年生產能力超過60萬噸,占全國低彈絲加工量的2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