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歷
求學階段
1867年11月7日,生於波蘭王國華沙市一個中學教師的家庭。
1891年9月,赴巴黎求學,11月進入索爾本大學(即巴黎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1894年4月,經波蘭學者、瑞士福利堡大學物理學教授約瑟夫·科瓦爾斯基的介紹,與比埃爾·居里結識,以便利用居里領導的設備較好的實驗室。
1895年4月,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的論文《鈾和釷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讀於科學院。
1895年7月26日,瑪麗與比埃爾·居里在巴黎郊區梭鎮結婚。瑪麗·居里任女子中學教師。
研究階段
1896年3月,8月瑪麗通過大學畢業生擔任教師的職稱考試。得到理化學校校長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瑪麗謀得職位,在該校物理實驗室工作,與比埃爾(室主任)共事。
1898年7月,居里夫婦向科學院提出《論瀝青鈾礦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質》,說明發現新的放射性元素84號,比鈾強四百倍,類似鉍,居里夫人建議以她的祖國波蘭的名字構造新元素的名稱釙(polonium)。從此居里夫婦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學工作方法。
1898年12月,居里夫婦和同事貝蒙特向科學院提出《論瀝青鈾礦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強的新物質》,說明又發現新元素88號,放射性比鈾強百萬倍,命名為鐳(Radium)。瑪麗·居里關於發現新元素釙的報告,用波蘭文在華沙《斯維阿特羅》畫報月刊上發表。
1900年3月,瑪麗在巴黎西南的賽福爾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任教,講授物理學。瑪麗的論文《論放射性鋇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婦在巴黎國際物理學會上宣讀論文《論新放射性物質及其所發射線》。
1900年10月,兩位德國學者瓦爾柯夫和吉澤爾宣稱鐳對生物組織有奇特效應。後經居里夫婦證實鐳射線會燒灼皮膚。
1902年,經過三年又九個月的提煉,居里夫婦從數噸殘渣中分離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鐳RaCl2,測得鐳原子量為225,後來得到的精確數為226。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8年,為《比埃爾·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業績。該書由法國物理學會委託郎之萬編輯,出版於巴黎。晉升為教授。
1911年,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獲諾貝爾化學獎。
1915年,從索爾本大學物理學實驗室遷入鐳學研究院放射學實驗室。奔波於國內外各地,指導十八個戰地醫服務隊。
1916年,在鐳學研究院為衛生員開設輻射學速成課,教醫生學會尋找人體中異物(例如:彈片)位置的新法,受協約國軍方讚許。
1921年,根據戰時筆記整理,寫成《放射學和戰爭》,出版於巴黎。
1921年3月8日,接見中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蔡出國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請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學講學。答稱:“此不能往,當於將來之暑假中謀之”。終未成行。
1921年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國瑪麗·居里鐳基金募捐委員會“瑪麗·居里委員會”所贈送的鐳一克(時價美元十萬)。贈送儀式於20日在華盛頓白宮舉行,美國總統主持。到費城,接受新釷五厘克;她則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壓電石英計贈美國哲學會。論文《論同位素學和同位元素》出版於巴黎。
1922年2月,當選為巴黎醫學科學院院士。
1922年5月,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國際聯盟秘書長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據國際理事會的決定發出的邀請,參加上年設立的國際文化合作委員會。初任委員,後當選為副主席。為此,經常去日內瓦出席會議。
1930年,法國政府申請特別研究補助費,得到50萬法郎。
1934年,著作《放射性》(兩卷)寫成,1935年年出版。約里奧-居里夫婦在居里夫人指導下,發現人工放射性。居里夫人感到自己身心日漸衰竭,但眼見實驗室研究工作取得進展,親自培養的第二代取得成就,感到新慰。她預計女兒夫婦的成績會得到諾貝爾獎金,果然她們於下年得獎。
1934年6月:住進上薩瓦省桑塞羅謨療養院。7月4日:以惡性貧血症(由鐳引起)逝世於療養院。7月6日:葬於巴黎梭鎮居里墓穴。她的兄(約瑟夫·斯可羅多夫斯基)姊(布羅妮施拉娃·德盧斯卡)向墓穴灑上從波蘭帶來的泥土。
科研相關
研究領域
放射物理、化學、數學
2、提出了-射線(現在已知它是由電子組成的)是帶負電荷的微粒的觀點。
科學成果
居里夫人在實驗室在實驗研究中,居里夫人設計了一種測量儀器,不僅能測出某種物質是否存在射線,而且能測量出射線的強弱。她經過反覆實驗發現:鈾射線的強度與物質中的含鈾量成一定比例,而與鈾存在的狀態以及外界條件無關。居里夫人對已知的化學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獲得了重要的發現在:一種叫做 釷的元素也能自動發出看不見的射線來,這說明元素能發出射線的現象決不僅僅是鈾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這種現象稱為 放射性,把有這種性質的元素叫做 放射性元素。它們放出的射線就叫“放射線”。
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煉出了十分之一克極純淨的 氯化鐳,並準確地測定了它的 原子量。從此鐳的存在得到了證實。鐳是一種極難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它的形體是有光澤的、象細鹽一樣的白色結晶。在光譜分析中,它與任何已知的元素的 譜線都不相同。鐳雖然不是人類第一個發現的放射性元素,但卻是放射性最強的元素。利用它的強大放射性,能進一步查明放射線的許多新性質。以使許多元素得到進一步的實際套用。醫學研究發現,鐳射線對於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細胞,一經鐳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壞了。這個發現使鐳成為治療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異常迅速的細胞組成的,鐳射線對於它的破壞遠比周圍健康組織的破壞作用大的多。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國發展起來。在法蘭西共和國, 鐳療術被稱為居里療法。鐳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對於促進科學理論的發展和在實際中的套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個人生活
家庭關係
瑪麗·居里,1867年( 丁卯年)11月7日生於 波蘭王國華沙市一個中學教師的家庭。父親烏拉狄斯拉夫·斯可羅多夫斯基是中學的數學教師,母親布羅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羅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學校校長。幼名瑪麗亞·斯可羅多夫斯卡。家人對其的愛稱為“瑪妮雅”。瑪麗亞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蘇菲、布羅尼施拉娃、海倫娜和哥哥約瑟夫。1934年7月6日葬於巴黎梭鎮墓穴。瑪麗在索邦結識了一名講師,皮埃爾·居里, 也就是她後來的丈夫。他們兩個經常在一起進行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以成噸的工業廢渣,因為這種礦石的總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鈾的放射性還要強。1898年,居里夫婦對這種現象提出了一個邏輯的推斷:瀝青鈾礦石中必定含有某種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遠遠大於鈾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布了這種新物質存在的構想。
在此之後的幾年中,居里夫婦不斷地提煉瀝青鈾礦石中的放射成分。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地分離出了氯化鐳並發現了兩種新的化學元素:釙(Po)和鐳(Ra)。因為他們在放射性上的發現和研究,居里夫婦和亨利·貝克勒共同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居里夫人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八年之後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為成功分離了鐳元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她並沒有為提煉純淨鐳的方法申請專利,而將之公布於眾,這種作法有效的推動了放射化學的發展。居里夫人晚年跟丈夫生前的學生保羅·朗之萬有一段韻事,這個事件在法國鬧得風風雨雨。 1911年巴黎新聞報在11月4日的標題《愛情故事:居里夫人與郎之萬教授》,傳言皮埃爾仍在世時,郎之萬和居里夫人有密切的來往。愛因斯坦對這件事的看法是,如果他們相愛,誰也管不著,他在1911年11月23日給居里夫人寫了封信,以表安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居里夫人倡導用放射學救護傷員,推動了放射學在醫學領域裡的運用。之後,她曾在1921年赴美國旅遊並為放射學的研究籌款。居里夫人由於過度接觸放射性物質於1934年7月4日在法國上薩瓦省逝世。在此之後,她的大女兒伊雷娜·約里奧-居里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她的小女兒艾芙·居里在她母親去世之後寫了《居里夫人傳》。在20世紀90年代的通貨膨脹中,居里夫人的頭像曾出現在波蘭和法國的貨幣和郵票上。化學元素鋦(Cm, 96)就是為了紀念居里夫婦所命名的。
情感風波
丈夫去世後,瑪麗·居里的生命一度陷入了冰河狀態。直到保羅·朗之萬——另一顆偉大而聰穎的頭腦,介入了她的生活。朗之萬是熱愛瑪麗·居里的——當然,他的離婚失敗了。同時他還愚蠢地讓自己的妻子拿到了瑪麗·居里寫給他的情書,這些情書最終被公布給了報社。瑪麗·居里在45歲的這年,陷入了身敗名裂的低谷。保羅·艾培的女兒,瑪麗·居里最忠實的學生與支持者之一,卻因此與自己的父親發生了巨大衝突,她站在自己的父親面前一字一句地說道:“如果你敢於趕她走,我將永遠不會再見你,我的父親。”她一生里沒有頂撞過父親,惟獨在這一件事上表現出了怒不可遏。她清晰地說了以下留給父親也足以留給未來的話語:“如果瑪麗·居里是個男人,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瑪麗·居里在這場輿論風暴中,走向了她生命的隕落。有幾乎三年的時間裡,她的精神是在一種崩潰狀態里,她被她周圍的強大的、惡毒的、殘忍的敵意打垮了,不得不住進一所由修女開辦的醫院,以求得身體與心理的雙重治療。
最終她恢復過來。強悍的意志和工作讓她再度站了起來。在這之後她持續工作了22年,繼續為法國和世界科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名人名言
弱者坐待時機;強者製造時機。如果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
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於至美至善的境地。
我以為人們在每一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們已經作了我能作的事”,人們只能要求我們如此,而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一點快樂。
如果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 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於至美至善的境地。
我們每天都愉快地過著生活,不要等到日子過去了才找出它們的可愛之點,也不要把所有特別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來。
我們不得不飲食、睡眠、瀏覽、戀愛,也就是說,我們不得不接觸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過我們必須不屈服於這些事物。
在科學上重要的是研究出來的“東西”,不是研究者“個人”。
體操和音樂兩個方面並重,才能夠成為完全的人格。因為體操能鍛鍊身體,音樂可以陶冶精神。
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
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
我們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麼關係?我們應該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於至美至善的境地。
人物著作
《我的信念》(已收入人教版國中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9課)
《論放射性》
《放射性通論》
《放射性物質的研究》
《同位素及其組成》
個人榮譽
居里夫人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在兩個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一生中,共得過包括諾貝爾獎(1903年、1911年。第一位兩次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科學家)等在內的10種著名獎金,得到國際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16枚;世界各國政府和科研機構授予的各種頭銜多達100多個。
她的各種榮譽稱號有:會員56個,會長2個,院士19個,院長1個,博士20個,教授1個,榮譽市民3個。
獎金
1898年若涅獎金,巴黎科學院。
1900年若涅獎金,巴黎科學院。
1902年若涅獎金,巴黎科學院。
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與亨利·貝克勒爾和皮埃爾·居里合得)。
1904年奧西利獎金(巴黎報業辛迪加頒發,與埃都亞·布郎利合得)。
1907年阿克托尼安獎金,英國皇家科學協會。
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金。
1921年埃倫·理查茲研究獎金。
1924年阿讓德依侯爵1923年大獎金,附銅獎章,法國工業促進會。
1931年卡麥倫獎金,愛丁堡大學頒發。
獎章
1903年伯特洛獎章(與皮埃爾·居里合得)。
1903年巴黎市榮譽獎章(與皮埃爾·居里合得)。
1903年戴維獎章,倫敦皇家學會(與皮埃爾·居里合得)。
1904年馬特奇獎章,義大利科學學會(與皮埃爾·居里合得)。
1908年克爾曼大金獎章,利爾工業協會。
1909年埃利約特·克瑞生金獎章,佛蘭克林研究院。
1910年亞爾伯特獎章,皇家藝術學會,倫敦。
1919年西班牙阿爾豐斯十二世大十字勳章。
1921年本哲明·佛蘭克林獎章,美國哲學學會,費拉德爾菲亞。
1921年約翰·斯考特獎章,美國哲學學會,費拉德爾菲亞。
1921年國家社會科學研究院金獎章,紐約。
1921年威廉·吉布斯獎章,美國化學學會,芝加哥。
1922年美國放射學學會金獎章。
1924年羅馬尼亞政府一級褒獎,有證書和金獎章。
1929年紐約市婦女俱樂部聯合會獎章。
1931年美國放射學學院獎章。
名譽頭銜
1904年莫斯科帝國人類學及人種志之友協會名譽會員。
1904年英國皇家科學協會名譽會員。
1904年倫敦化學學會外國會員。
1904年巴塔維哲學學會通訊會員。
1904年墨西哥物理學會名譽會員。
1904年墨西哥科學院名譽院士。
1904年華沙工業及商業促進委員會名譽委員。
1906年阿根廷科學學會通訊會員。
1907年荷蘭科學學會外國會員。
1907年愛丁堡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1908年聖彼得堡帝國科學院通訊院士。
1908年布朗斯威克自然科學學會名譽會員。
1909年日內瓦大學名譽醫學博士。
1909年波倫亞科學院通訊院士。
1909年捷克科學文學藝術學士院外國合作院士。
1909年費城藥劑學院名譽職員。
1909年克拉科夫科學院現任院士。
1910年智利科學科學院現任院士。
1910年美國哲學學會會員。
1910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外國院士。
1910年美國化學學會會員。
1910年倫敦物理學會名譽會員。
1911年倫敦通靈研究學會名譽會員。
1911年葡萄牙科學院外車通訊院士。
1911年曼徹斯特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1912年比利時化學學會名譽會員。
1912年聖彼得堡帝國實驗醫學研究院合作會員。
1912年華沙科學學會實任會員。
1912年雷姆堡大學哲學部名譽職員。
1912年華沙攝影學會會員。
1912年雷姆堡工藝學校名譽博士。
1912年維爾那科學學會名譽會員。
1913年阿姆斯特丹皇家科學院特別院士(數學部及物理學部)。
1913年北明翰大學名譽博士。
1913年愛丁堡科學及藝術聯合會名譽會員。
1914年莫斯科大學物理醫學學會名譽會員。
1914年劍橋哲學學會名譽會員。
1914年倫敦衛生學研究院名譽會員。
1914年費城自然科學院通訊院士。
1918年西班牙皇家醫療電學及醫療放射學學會名譽會員。
1919年西班牙皇家醫療電學及醫療放射學學會名譽會長。
1919年馬德里鐳研究院名譽院長。
1919年華沙大學名譽教授。
1919年波蘭化學學會會員。
1920年丹麥皇家科學及文學學士院普通院士。
1921年耶魯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1921年芝加哥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1921年西北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1921年史密斯學院名譽理學博士。
1921年維爾斯利學院名譽理學博士。
1921年賓夕法尼亞女子醫學院名譽博士。
1921年哥倫比亞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1921年匹茲堡大學名譽理法博士。
1921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1921年布發羅自然科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1年紐約礦物學俱樂部名譽會員。
1921年美國放射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1年新英格蘭化學教師聯合會名譽會員。
1921年美國博物學博物院名譽會員。
1921年新澤西化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1年工業化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1年克力斯提阿尼亞學士院院士。
1921年諾克斯藝術及科學學士院終身名譽院士。
1921年美國鐳學會名譽會員。
1921年挪威醫學放射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2年紐約法國同盟會名譽會員。
1922年巴黎醫學科學院自由合作院士。
1922年比利時俄國科學組名譽院士。
1923年羅馬尼亞醫療礦泉學及氣候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3年愛丁堡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1923年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數學家及物理學聯合會名譽會員。
1924年華沙市名譽市民。
1924年姓名與巴斯特並列刻於紐約市政廳某建築上。
1924年華沙波蘭化學學會名譽博士。
1924年克拉科夫大學名譽醫學博士。
1924年克拉科夫大學名譽哲學博士。
1924年裡加市名譽市民。
1924年雅典通靈研究學會名譽會員。
1925年波蘭盧布林醫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6年馬羅“旁提菲西亞·泰伯林那”普通會員。
1926年巴西聖保羅化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6年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
1926年巴西女權發展聯合會名譽會員。
1926年巴西聖保羅藥劑及化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6年華沙工藝學校化學部名譽博士。
1927年莫斯科科學院名譽院士。
1927年波希米亞文學及科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7年蘇聯科學院名譽院士。
1927年美國州際醫學研究生聯合會名譽會員。
1927年紐西蘭研究院名譽會員。
1929年波蘭波茲南科學之友學會名譽會員。
1929年格拉斯哥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1929年格拉斯哥市民名譽市民。
1929年聖勞倫斯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1929年紐約醫學科學院名譽院士。
1929年美國波蘭醫科及齒科聯合會名譽會員。
1930年法國發明家及學者協會名譽會員。
1930年法國發明家及學者協員會名譽會長。
1931年日內瓦世界和平聯合會名譽會員。
1931年美國放射學學院名譽職員。
1931年馬德里純物理學及自然科學學士院外國通訊院士。
1932年哈雷德國皇家自然科學院院士。
1932年華沙醫學學會名譽會員。
1932年捷克化學學會名譽會員。
1933年倫敦英國放射學研究院及倫琴學會名譽會員。
人物評價
愛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演講:“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許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僕,她的極端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餘地。由於社會的嚴酷和不公平,她的心情總是抑鬱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生誤解—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脫的少見的嚴肅性。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並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世界各地傑出女性
自古以來世界各地都有著各個領域的傑出女性人物,他們給當地乃至世界都有著其不同的貢獻,有帶領人民走出困苦走向解放的,也有在科研中創造出新的奇蹟為科學界增添璀璨的,還有影響一代影視文化的等等等等,女性在當今社會中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對每一位女同胞都表示尊敬,對每一位傑出的女性都舉目敬仰,在此任務中讓我們一起為世界各地的傑出女性搭建一個展示其風采的“舞台”吧。 |
自然科學人物分類導航
自然科學人物主要指在自然科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 |||
農學人物 | 醫學人物 | 化學人物 | 數學人物 |
天文學人物 | 氣象學人物 | 生物學人物 | 物理學人物 |
影響世界的12位魅力女人
100年前,1910年,德國婦女運動先驅克拉拉·蔡特金提議,為紀念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婦女舉行的大罷工而設立“國際婦女節”,這是“國際婦女節”的緣起。100年來,世界各國婦女為爭取和平、平等和發展不懈努力,從未停歇;100年來,世界各國婦女在政治、外交、科學、文化、教育等領域創造的重要成就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