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蝴蝶歌

瑤族蝴蝶歌

2008年,瑤族蝴蝶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瑤族蝴蝶歌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瑤族蝴蝶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簡介

瑤族蝴蝶歌流行於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鐘山縣和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及其毗鄰等地的瑤族聚居區。蝴蝶歌在瑤族二聲部民歌中,用一種漢語方言土語演唱,內容以情歌為主,因為在歌的襯字詞中,常出現“蝴的蝶”、“蝶的蝶”、“黃蜂”之類襯詞,故此得名“蝴蝶歌”。 2008年,瑤族蝴蝶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傳承和保護瑤族蝴蝶歌,富川已先後投入60多萬元用於蓮山鎮蓮塘村作為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基地建設。
富川瑤族自治縣蓮山鎮蓮塘村蝴蝶歌傳承人袁水生、鄧桂蘭、聶春蘭。他們三位是蓮塘村的村民。鄧桂蘭、聶春蘭兩位富有經驗的老歌手,作為傳承人,鄧桂蘭主要唱蝴蝶歌中的低音,聶春蘭則唱蝴蝶歌中的高音。村里人說,她們兩位合唱的蝴蝶歌歌聲雄厚飽滿,幾乎是無人能比。
袁水生告訴記者,蝴蝶歌在瑤族二聲部民歌中,用一種叫做“梧州土白話”的方言土語演唱,內容涉及記事、傳情、祭祖、述史等瑤族人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和領域。蝴蝶歌原生態二聲部的唱法,歌手們即興創作、出口成章、一唱群和的民族藝術特質深深吸引了國內外藝術家、民族藝術愛好者和各方遊客。蝴蝶歌曲調清麗優美,宛轉悠揚,悅耳動聽。
袁水生還說,聽眾在看蝴蝶歌表演時還要學會聽歌。袁水生介紹說,好的歌手唱出來的歌優美動聽,猶如成群的黃蜂飛過一般,有發出嗡嗡的聲音,村里人就形容歌聲為“黃蜂音”,又叫“波浪音”。唱功不好的人如果唱蝴蝶歌,旁邊的如果取笑他就說像街道上賣桐油的。只顧拉著嗓子在喊,沒有音樂的美感。

傳承

口耳相傳、歌書記錄、世代相襲、民間傳授是多年來瑤族蝴蝶歌的主要傳承形式。
傳人袁水生(中)在展示自己收藏的歌本
自蝴蝶歌起源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蝴蝶歌曾是富川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和交友形式。隨後因時代的發展,人們審美角度和娛樂休閒方式的轉換,蝴蝶歌未能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因為大多數年輕人以外出務工為主,離開了廣袤的瑤族蝴蝶歌誕生地就無法傳習甚至知之甚少,導致蝴蝶歌傳承乏人。
蓮山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瑤族蝴蝶歌的系統化挖掘工作始於上世紀80年代。至2006年,富川以蓮山鎮大蓮塘村歌手演唱的瑤族蝴蝶歌為素材,以文字資料和音像資料並用的形式向自治區申請瑤族蝴蝶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瑤族蝴蝶歌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後瑤族蝴蝶歌得到了更廣泛人士的關注。2008年,瑤族蝴蝶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隨後的幾年來,當地黨委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宣傳、文化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加大對瑤族蝴蝶歌的挖掘、整理、傳承、發展等工作的投入。
蝴蝶歌吸引廣西師大的學者前來考察研究
2011年6月,落戶蓮山鎮蓮塘村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瑤族蝴蝶歌傳承樓建成交付村委使用;為使蝴蝶歌能夠更完整、更原聲態的挖掘和傳承,在大蓮塘的民間歌手中選定兩位富有經驗的老歌手作為傳承人,從事蝴蝶歌的展示工作;在青壯年歌手中挑選出4位唱腔圓潤、聲樂功底好的女歌手從事蝴蝶歌的傳唱工作。同時,在村中挑選出四名條件較適合的年輕人為傳承人,從蝴蝶歌的唱法、填詞等方面培養他們作為蝴蝶歌的新一代歌手。在縣二小和蓮山鎮國中分別開辦了一個蝴蝶歌傳承班,請資深歌手教授蝴蝶歌。
雖然保護和傳承工作正在有計畫、有步驟的開展,但面臨的問題依然不少:人員配備嚴重不足,除文化部門部分從事民族藝術研究工作的同志和民間歌手外,沒有更專業更高層次的研究人員從事瑤族蝴蝶歌的挖掘工作;資金投入不足;留下的原始文字資料較少,音像資料留存也不完善。傳承基地所在地蓮山鎮政府工作人員說,下一步,該鎮將以項目建設為契機、文化旅遊為平台,從文化建設、人才培養、課題研究等方面全方位、系統化地做好瑤族蝴蝶歌的傳承工作,讓瑤族蝴蝶歌永遠傳唱、並散發出璀璨奪目的民族文化光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