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現代物流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現代物流學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的最新物流現象,物流的最新發展趨勢的科學,是物流學科的核心。

所屬分類:圖書>>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供應鏈物流學

現代物流學
現代物流學
現代物流學現代物流學

現代物流學介紹物流系統的基本概念:物流,配送,物流中心等,分析物流的各個功能以及功能之間的關係。

現代物流學的研究對象是物流系統,包括物流的輸入,輸出,轉換,反饋,影響與干擾等。重點分析物流的空間與時間轉移過程,以及5個轉移要素:流體,載體,流向,流量,流程

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

物流是一個十分現代化的概念,由於它對商務活動的影響日益明顯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

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一詞最早出現於美國,1915年阿奇·蕭在《市場流通中的若干問題》一書中就提到物流一詞,並指出“物流是與創造需求不同的一個問題”。因為在本世紀初,西方一些國家已出現生產大量過剩、需求嚴重不足的經濟危機,企業因此提出了銷售和物流的問題,此時的物流指的是銷售過程中的物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圍繞戰爭供應,美國軍隊建立了“後勤”(Logistics)理論,並將其用於戰爭活動中。其中所提出的“後勤”是指將戰時物資生產、採購、運輸、配給等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布置,以求戰略物資補給的費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務更好。後來“後勤”一詞在企業中廣泛套用,又有商業後勤、流通後勤的提法,這時的後勤包含了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物流,因而是一個包含範圍更廣泛的物流概念。

因此,物流概念從1915年提出起(PhysicalDistribution),經過70多年的時間才有定論(Logistics),現在歐美國家把物流稱作Logistics的多於稱作PhysicalDistribution的。Logistics包含生產領域的原材料採購、生產過程中的物料搬運與廠內物流和流通過程中的物流或銷售物流即PhysicalDistribution,可見其外延更為廣泛。

日本的物流概念是1956年直接從英文的PhysicalDistribution翻譯而來,1956年日本派團考察美國的流通技術,引進了物流的概念。到了70年代,日本已成為世界上物流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目前國內外物流的概念很多,如有以下幾種:

現代物流學現代物流學

“物流是一個控制原材料、製成品、產成品和信息的系統。”

“從供應開始經各種中間環節的轉讓及擁有而達到最終消費者手中的實物運動,以此實現組織的明確目標。”

“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運動,是創造時間價值、場所價值和一定的加工價值的活動。”

“物流是指物質實體從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動,它由一系列創造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的經濟活動組成,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處理等多項基本活動,是這些活動的統一。”

《物流術語》的國家標準正在修訂之中,當國家標準頒布實施時,我國對於“物流”的定義將得到統一。

我國物流概念的引入及其特點

物流概念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從國外傳入我國,一條是在80年代初隨“市場行銷”理論的引入而從歐美傳入,因為在歐美的所有市場行銷教科書中,都毫無例外地要介紹“PhysicalDistribution”,這兩個單詞直譯為中文即為“體分配”或“實物流通”,我們普遍接受“實體分配”的譯法。所謂“實體分配”指的就是商品實體從供給者向需求者進行的物理性移動。

另一條途徑是“PhysicalDistribution”從歐美傳入日本,日本人將其譯為日文“物流”,80年代初,我國從日本直接引入“物流”這一概念至今。

在物流概念傳入我國之前,我國實際上一直存在著物流活動,即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其中主要是存儲運輸即儲運活動。國外的物流業基本上就是我國的儲運業,但兩者並不完全相同,主要差別在於:

1.物流比儲運所包含的內容更廣泛,一般認為物流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相關信息活動,而儲運僅指儲存和運輸兩個環節,雖然其中也涉及到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信息活動,但這些活動並不包含在儲運概念之中;

2.物流強調諸活動的系統化,從而達到整個物流活動的整體最最佳化,儲運概念則不涉及存儲與運輸及其他活動整體的系統化和最最佳化問題;

3.物流是一個現代的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在各國興起,而在我國儲運是一個十分古老、傳統的概念。

物流的分類

社會經濟領域中的物流活動無處不在,對於各個領域的物流,雖然其基本要素都存在且相同,但由於物流對象不同,物流目的不同,物流範圍、範疇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類型。在對物流的分類標準方面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看法,主要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幾種:巨觀物流和微觀物流;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

在此,我們將採用第二種分類方法,對物流進行劃分。

1.社會物流

社會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戶的以一個社會為範疇面向社會為目的的物流。這種社會性很強的物流往往是由專門的物流承擔人承擔的,社會物流的範疇是社會經濟大領域。社會物流研究再生產過程中隨之發生的物流活動,研究國民經濟中的物流活動,研究如何形成服務於社會、面向社會又在社會環境中運行的物流,研究社會中物流體系結構和運行,因此帶有巨觀和廣泛性。

2.企業物流

從企業角度上研究與之有關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微觀的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企業物流又可以區分為以下具體的物流活動:

(1)企業生產物流

企業生產物流指企業在生產工藝中的物流活動。這種物流活動是與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伴生的,實際上已構成了生產工藝過程的一部分。企業生產過程的物流大體為:原料、零部件、燃料等輔助材料從企業倉庫或企業的“門口”開始,進入到生產線的開始端,再進一步隨生產加工過程一個一個環節地流,在流的過程中,原料等本身被加工,同時產生一些廢料、余料,直到生產加工終結,再流至生產成品倉庫,便終結了企業生產物流過程。

過去,人們在研究生產活動時,主要注重一個一個的生產加工過程,而忽視了將每一個生產加工過程串在一起,使得一個生產周期內,物流活動所用的時間遠多於實際加工的時間。所以企業生產物流的研究,可以大大縮減生產周期,節約勞動力。

(2)企業供應物流

企業為保證本身生產的節奏,不斷組織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輔助材料供應的物流活動,這種物流活動對企業生產的正常、高效進行起著重大作用。企業供應物流不僅是一個保證供應的目標,而且還是在最低成本並以最少消耗、最大的保證來組織供應物流活動的限定條件下,因此,就帶來很大的難度。企業競爭的關鍵在於如何降低這一物流過程的成本,可以說是企業物流的最大難點。為此,企業供應物流就必須解決有效的供應網路、供應方式、零庫存等問題。

(3)企業銷售物流

企業銷售物流是企業為保證本身的經營效益,不斷伴隨銷售活動,將產品所有權轉給用戶的物流活動。在現代社會中,市場是一個完全的買方市場,因此,銷售物流活動便帶有極強的服務性,以滿足買方的需求,最終實現銷售。在這種市場前提下,銷售往往以送達用戶並經過售後服務才算終止,因此,銷售物流的空間範圍很大,這便是銷售物流的難度所在。在這種前提下,企業銷售物流的特點,便是通過包裝、送貨、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實現銷售,這就需要研究送貨方式、包裝水平、運輸路線等,並採取各種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時、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達到目的,因而,其研究領域是很寬的。

(4)企業回收物流

企業在生產、供應、銷售的活動中總會產生各種邊角余料和廢料,這些東西回收是需要伴隨物流活動的,而且,在一個企業中,如果回收物品處理不當,往往會影響整個生產環境,甚至影響產品的質量,也會占用很大空間,造成浪費。

(5)企業廢棄物物流

企業廢棄物物流是指對企業排放的無用物進行運輸、裝卸、處理等的物流活動。

物流管理

1.物流管理的定義和內容

所謂物流管理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套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

物流管理的內容包括:

(1)對物流活動諸要素的管理,包括運輸、儲存等環節的管理;

(2)對物流系統諸要素的管理,即對其中人、財、物、設備、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

(3)對物流活動中具體職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計畫、質量、技術、經濟等職能的管理等。

2.物流系統化

系統化是現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模式。對於企業來說,怎樣建立所希望的物流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物流系統就是指在企業活動中的各種物流功能,隨著採購、生產、銷售活動而發生,使物的流通效率提高的系統。這種系統大致可由作業系統和信息系統兩個系統組成。

作業系統就是在運輸、保管、配送、裝卸、包裝等作業中,引入各種技術,以求自動化和效率化,同時,使各功能之間能完滿地聯接起來的系統。信息系統也稱物流信息系統,在企業活動中與其他的功能——採購、生產、銷售系統有機地聯繫起來,從而使從訂貨到發貨的信息活動更完滿化,從而提高物流作業系統的效率。

物流系統的作用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將商品在適當的交貨期內準確地向顧客配送;
對顧客的訂貨要儘量滿足,不能使商品脫銷;
適當地配置倉庫、配送中心,維持商品適當的庫存量;
使運輸、裝卸、保管等作業自動化;
維持適當的物流費用;
使從訂貨到發貨的信息流暢通無阻;
把銷售信息迅速地反饋給採購部門、生產部門和營業部門。

物流系統化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項:

(1)大量化

隨著消費的多樣化,產品的多品種化,多數顧客往往要求頻繁地訂貨預約,迅速交貨。在接受訂貨的企業中,因為要儘可能地使發貨的批量變大,採取最低限額訂購制,以期降低成本。

大型超市、百貨店,從製造廠或批發商那裡進貨,把向各店鋪個別交貨的商品,由中間區域設定的配送中心集約起來,再大批量地送往各店鋪,並按照顧客的訂貨量,採用減價供貨制。

(2)共同化

主要在同一地區或同一業種的企業中,謀求物流共同化的情況比較多,尤其在大城市,由於交通過密,運輸效率大大降低,積極參加共同配送的企業越來越多,各種銷售業,面向百貨店、大型超市的共同配送的例子舉不勝舉。不少小規模的企業,也共同出資建立“共同配送中心”,全面地使裝卸、保管、運輸、信息等物流功能協作化。

(3)短路化

過去,很多企業的商品交易過程是按照製造廠—一次批發—二次批發—零售商—消費者的渠道進行的,商品經由的各個階段都有倉庫。現在,銷售物流可以不經由中間階段,而直接把商品從製造廠送至二次批發或零售商,使物流路線縮短減少了商品的移動速度,壓縮了庫存量。

(4)自動化

企業在過去的運輸、裝卸、配送、保管、包裝等物流功能中,引進了各種機械化、自動化的技術。在運輸等方面,由於運用托盤、貨櫃而發展起來的單位載荷制,提高了貨物分揀機械化水平的技術;在保管方面,由於高層貨架倉庫發展為自動化倉庫,大大提高了保管的效率。

(5)信息化

物流系統中的信息系統是指企業從訂貨到發貨的信息處理結構。在企業活動中,信息是控制生產和銷售系統的相結合的物流作業系統的組成部分,因此,物流信息的系統化、效率化是物流系統化必不可少的條件。

近年來,由於計算機性能的提高,以及數據通信技術的進步和通信迴路的開放,信息處理的速度大大提高了,遠距離貿易雙方的信息交換變得容易起來,有力地推進了物流信息的系統化,實現了從訂貨到發貨的信息處理。

在我國,由於物流業起步較晚,觀念滯後,加之硬體老化、體制落後,難以形成信息化、規模化的現代物流模式。雖然近年來有關於物流的理論探討和實踐經驗頗多,但很少有人將其與電子商務結合起來探討如何卓有成效地在電子商務中開展物流活動。然而隨著電子商務在我國的推廣,傳統的物流模式已難以滿足新型商務活動的需求,如何將傳統的物流模式轉化為電子商務下的新型物流模式已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

物流學-相關條目

比較經濟學保險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畜牧業經濟學傳媒經濟學
供應鏈物流學第三方物流學燈塔經濟發展經濟學福利經濟學
服務經濟學分銷物流學風險經濟學法律經濟學房地產經濟學
非稀缺經濟學房地產金融公共經濟學規模經濟學管理經濟學
經濟社會學家庭經濟學氣象經濟學稅收學

質量經濟學

參考文獻

現代物流學現代物流學
作者:梁金萍主編
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9-1

所屬分類:圖書>>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