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微生物學實驗技術

現代微生物學實驗技術

《現代微生物學實驗技術》是 2011年 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旭芬。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朱旭芬編著的《現代微生物學實驗技術》以自然環境中功能微生物的分離、篩選、鑑定及生物活性物質的研究為主線,主要包括了八部分107個實驗內容,既有微生物分離、形態觀察、生理生化特徵等基礎性實驗,還蓋

了微生物分子生物學、化學分類和生物活性分析等設計性和科研性綜合實驗內容。每一個實驗介紹試劑、設備儀器和實驗操作過程,還突出介紹實驗原理、注意事項以及評議方面的內容,將多年來積累的教學以及科研方面的經驗充實到教材內容中去,並且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原理的說明圖片與實驗結果的照片。《現代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可供不同層次、不同教學學時數要求的人員使用。

圖書目錄

導論

1 微生物實驗器材與基本操作

1-1 實驗室的基本設定

1-2 培養器皿準備

1-3 培養基的製備

1-4 滅菌與消毒

1-5 微生物的無菌操作與檢查

1-6 微生物的接種與培養

2 微生物的形態特徵

2-1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2-2 微生物的單染色

2-3 革蘭氏染色

2-4 鞭毛染色與運動觀察

2-5莢膜染色

2-6芽孢染色

2-7 細菌的異染顆粒

2-8 細菌類脂粒PHB

2-9 放線菌的觀察

2-10 黴菌的觀察

2-11 酵母菌的觀察

2-12 噬菌斑及效價

2-13 微生物的群體特徵

2-14 電子顯微鏡

3 微生物菌種的自然選育

3-1 自然界微生物的採樣與保藏

3-2 目標微生物的富集

3-3 微生物的分離、純化

3-4 目標微生物的初篩

3-5 苯酚降解菌的分離

3-6 表面活性劑降解菌的分離

3-7 光合細菌的分離及培養

3-8 抗生素產生菌的分離

3-9 厭氧微生物的分離與培養

3-10 產甲烷菌分離和純化

3-11厭氧培養箱的使用

3-12 菌種保藏

4 微生物的生長特徵與計數

4-1 微生物大小的測定

4-2 微生物的顯微直接計數法

4-3 微生物的活菌計數

4-4 微生物的最大或然數法

4-5 光電比濁法測定微生物生長曲線

4-6 溫度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4-7 pH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4-8 滲透壓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4-9 氧氣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4-10 紫外線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4-11 化學藥劑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4-12 抗生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5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學特徵

5-1 染色體DNA的提取

5-2 核酸檢測

5-3 PCR擴增16S或18S rRNA

5-4 TA克隆

5-5 質粒的提取

5-6 測序與序列同源性分析

5-7 微生物的系統發育分析

5-8 G+C含量的測定

5-9 核酸雜交

5-10 非培樣品的分析

5-11 變性梯度凝膠電泳

5-12 宏基因組文庫構建與篩選

5-13脈衝場凝膠電泳

5-14 螢光原位雜交技術

6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徵

6-1 糖(醇、苷)類利用

6-2 氧化-發酵試驗(0-F試驗)

6-3甲基紅試驗

6-4 V-P試驗

6-5 七葉苷水解

6-6 澱粉水解試驗

6-7 葡萄糖酸鹽(或酯)氧化試驗

6-8 纖維素分解

6-9 石蕊牛乳試驗

6-10 吲哚試驗

6-11硫化氫試驗

6-12 蛋白氨化試驗

6-13明膠液化試驗

6-14 酪素水解試驗

6-15 酪氨酸水解試驗

6-16硝酸鹽還原試驗(反硝化作用)

6-17 硝化作用

6-18過氧化氫酶試驗

6-19 氧化酶試驗

6-20 脲酶試驗

6-21苯丙氨酸脫氨酶

6-22 脂肪酶

6-23 磷酸酶試驗

6-24 DNA酶活性

6-25 β-半乳糖苷酶試驗

6-26 卵磷脂酶試驗

6-27 賴氨酸和鳥氨酸脫羧酶試驗

6-28 精氨酸雙水解試驗

6-29 抗生素敏感性試驗

6-30 微量多相試驗鑑定系統

7 微生物的化學分類特徵

7-1 細胞壁肽聚糖組分分析

7-2 細胞膜中醌類的分析

7-3 脂肪酸的分析

7-4 極性酯的分析

7-5 細胞壁胺基酸與多糖的分析

7-6 多胺分析

8 微生物發酵與生物活性的測定

8-1 幾丁質或殼聚糖酶活測定

8-2 澱粉酶活性的測定

8-3 蛋白酶活性的測定

8-4 脂肪酶活性的測定

8-5 纖維素酶活性測定

8-6 脫氫酶活性的測定

8-7 酚分解能力的測定

8-8 表面活性劑的含量測定

8-9 抗生素的效價

8-10 COD的測定

8-11 BOD的測定

8-12 甜酒釀發酵

8-13 泡菜發酵及亞硝酸含量的測定

9 設計性實驗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