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廣東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提出,從2010年起,廣東將用3年左右時間,在珠三角地區率先建成總長約1690公里的6條區域。構成珠三角綠道網的主體框架,將綠道打造成為廣東省的“標誌工程”。2012年後,引導珠三角綠道網向省內東西北地區延伸。力爭一年基本建成,兩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將珠三角綠道網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標誌性工程。《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建設宜居城鄉的實施意見》發布。《實施意見》要求,逐步開展6條區域綠道的建設工作,構建珠三角綠道網,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將廣東省建成安居、康居、樂居、具有嶺南特色的宜居城鄉。將珠三角綠道網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標誌性工程。《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編制省立公園——珠江三角洲綠道建設規劃”的任務要求,將把公園、自然保護地、名勝區、歷史古蹟及其他高密度住宅區內的開敞空間聯繫起來,構建珠三角綠道網,並選取若干“區域綠道”,按照“省立公園”的模式進行保護和利用。
自2010年起,將用3年左右的時間,在珠三角地區率先建成6條區域綠道,串聯200多處主要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濱水公園和歷史文化遺蹟等發展節點,連線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區,服務人口約2565萬人。
珠三角6條區域綠道走向
1號綠道:主線長約310公里,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為特色,西起肇慶波海湖公園,經佛山、廣州、中山,至珠海觀澳平台,途經50多個發展節點。2號綠道:主線長約470公里,沿珠江東岸布局,以山川田海為特色,北起廣州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經增城、東莞、深圳,南至惠東稔平半島巽寮休閒度假村,途經50多個發展節點。
3號綠道:主線長約360公里,橫貫珠江三角洲,以文化休閒為特色,西起江門帝都溫泉,經中山、廣州、東莞、東至惠州橫瀝黃沙洞自然保護區,途經60多個發展節點。
4號綠道:主線長約220公里,縱貫珠江三角洲中部,以生態休閒為特色,北起廣州芙蓉嶂水源保護區,向南途經佛山、珠海,南至珠海御溫泉度假村,途經20多個發展節點。
5號綠道:主線長約120公里,縱貫珠江三角洲東部,以生態休閒為特色,北起惠州羅浮山自然保護區,途經東莞、深圳,南至深圳銀湖森林公園,途經20多個發展節點。
6號綠道:主線長約210公里,縱貫珠江三角洲西部,沿西江布局,以濱水休閒為特色,北起肇慶貞山,向南途經佛山、江門,南至江門銀湖灣濕地及古兜溫泉,途經16個發展節點。
綠道的分類
分為3類:生態型,郊野型和都市型生態型區域綠道 主要沿城鎮外圍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線設立,通過對動植物棲息地的保護,創建,連線和管理,來維育珠三角地區的生態環境和保障生物多樣性,可供進行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生態型綠道控制範圍寬度一般不小於200m。
郊野型區域綠道 主要依託城鎮建成區周邊的開敞綠地,水體,海岸和田野設立,包括登山道,棧道,慢行休閒道的形式,旨在為人們提供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綠色休閒空間,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郊野型綠道控制範圍寬度一般不小於100m。
都市型區域綠道 主要集中在城鎮建成區,依託人文景區,公園廣場和城鎮道路兩側的綠地設立,為人們慢跑,散步等提供場所,發揮貫通珠三角綠道網的作用。都市型綠道控制範圍寬度一般不小於20m。
規劃
結合珠三角城鄉空間布局、地域景觀特色、自然生態與人文資源的特點,根據綠道所處位置和目標功能的不同,《綠道網規劃綱要》將珠三角區域綠道分為生態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種類型,並提出了分類建設指引。《綠道網規劃綱要》結合珠三角資源和城鄉發展布局、生態環境保護、區域交通網路建設等實際情況以及各城市的發展意願,研究提出了珠三角綠道網總體布局的構想,包括主要功能、路線走向等主要內容。綠道控制範圍
綠道網是一個開放的線性空間,除以下允許保留和進入的用地類型或項目外,在綠道控制範圍內嚴格限制與區域綠道功能不兼容開發項目的進入:1、耕地,園地,林地,水域,濕地;
2、公共性開敞綠地:各類公園,遊樂園,野營基地,野生動物園,名勝古蹟等;
3、體育運動設施:高爾夫球場,滑草場,賽馬場,馬術表演場等;
綠化比率高,景觀佳或曠地型用地:自來水廠,小型污水廠等大型公共設施以及現存的具有嶺南特色的村落等;
4、生產性綠地:花圃,苗圃,植物園等;
5、遊憩服務設施:農家樂,漁家樂,燒烤場等;
6、其它:紀念性林地,防護林等。
意義
綠道網意義重大,可以解決珠三角結構性生態廊道保護體系缺失的問題,滿足城鄉日益增長的親近自然的需求,為進一步擴內需促增長,轉變發展模式提供新載體,為推動珠三角生態保護和生活休閒一體化及城鄉建設奠定基礎。名詞解釋
綠道:查理斯·萊托的經典著作《美國的綠道》這樣定義:綠道是連線公園、自然保護地、名勝區、歷史古蹟等與高密度聚居區之間的開敞空間紐帶。它可能沿著河濱、溪谷、山脊線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用作遊憩活動的廢棄鐵路線、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綠道按照等級和規模劃分,可以分為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
綠道網是由眾多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構成的網路狀綠色開敞空間系統。這些綠道通過腳踏車道和步行道,將珠三角具有較高自然和歷史文化價值的各類郊野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歷史古蹟等重要節點串聯起來,同時建設完善的配套設施並對一定寬度的綠化緩衝區實施空間管制,融合環保、運動、休閒和旅遊等多種功能,在構築珠三角區域生態安全網路的同時,為廣大居民提供更多的生活遊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