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玻姆(DavidJosephBohm,1917~1992)是飲譽當代的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他以反潮流的大無畏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對玻爾創立的量子力學正統觀點提出了挑戰,同時致力於量子理論的新解釋。
戴維·約瑟夫·玻姆教授(DavidJosephBohm,1917年12月20日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巴尓小鎮;1992年10
月12日卒於倫敦一家醫院,享年74歲),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人類探索實在本性的科學事業。作為一位卓越的量子物理學家,他不僅在主流研究(諸如電漿物理學理論、金屬理論、高能粒子理論以及AB效應等等)中做出其獨特的貢獻,而且更重要得是,在量子力學的基礎研究中,他以反潮流的大無畏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對於玻尓創立的量子力學正統觀點提出了挑戰。四十多年來,他於1952年發表的關於量子因果解釋的兩篇著名論文,一直是實在論物理學家從事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鼓舞力量和思想源泉。作為一位偉大的科學思想家,他和愛因斯坦一樣,堅持科學的任務不僅在於描述自然,而且在於理解自然。他強調科學觀念中概念的明晰性,高度重視第一原理的基礎研究。他的自然哲學思想是反還原論的與開放的。他寓西方科學精神與東方哲學於一體,堅持受到現代科學支持的整體性實在觀。他關於物質與精神本性的隱纏序觀念,超越了傳統科學與傳統哲學的疆域,對於科學和人類文明的未來具有潛在的深遠影響力。
在接受物理學啟蒙教育的高中階段,他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甚至思考過這樣的問題:物理學理論是怎樣使人們構造起對實在的一種理解的?他在故鄉的賓州大學第一次有一定深度地系統學習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時,立即就著了迷。對於戴維來說,走科學的道路已經成為了他不可逆轉的選擇,他決心把自己塑造成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以物理學的認識形式去探索實在的奧秘。
1939年,玻姆在賓州大學獲得科學學士學位,隨即來到加利福尼亞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成了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博士生。當時,奧本海默領導著美國研製核子彈曼哈頓工程。玻姆參加了加利福尼亞大學輻射實驗室有關曼哈頓工程的研究工作。他最早從事的課題是弗化鈉在電弧中的電離化研究,這是曼哈頓工程中分離U238課題的子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