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尼西亞

玻利尼西亞

玻利尼西亞(Polynesia)位於南太平洋的法屬玻利尼西亞群島,是世界著各的度假聖地之一,許多人到這裡來休閒度假恬淡閒談的生活讓人恍如置身天堂一般。太平洋三大群島之一。火山島是由海底的火山噴發物質主要是熔岩堆積而成,如玻利尼西亞群島中的夏威夷群島,至今火山還在活動著,其特點是海拔較高,地勢險峻。

玻利尼西亞玻利尼西亞
玻利尼西亞(Polynesia)位於南太平洋的法屬玻利尼西亞群島,是世界著各的度假聖地之一,許多人到這裡來休閒度假恬淡閒談的生活讓人恍如置身天堂一般。太平洋三大群島之一。火山島是由海底的火山噴發物質主要是熔岩堆積而成,如玻利尼西亞群島中的夏威夷群島,至今火山還在活動著,其特點是海拔較高,地勢險峻。

國家歷史

玻利尼西亞玻利尼西亞
依據考古證據和比較的語言相同性之判斷,專家們認為來自美拉尼西亞的移民大約在3000∼4000年前定居於玻里尼西亞中部。後來其中一部分的人群又向更遙遠的玻里尼西亞地區遷徙。馬克薩斯群島可能早在西元300年就已經有薩摩亞人定居,復活島則可能早在西元400年就有薩摩亞人從馬克薩斯群島至此定居。夏威夷也同樣居住著一些來自馬克薩斯的航海者,他們遷入的時間在西元500∼1000年之間;來自社會群島的探險者在幾個世紀以後也到達了這裡。社會群島可能是後來定居於科克群島的玻里尼西亞人的原始居住地。馬克薩斯和社會群島兩者之一則是紐西蘭島民(他們在西元1000年前的某個時間開始定居於此)的原始居住地。各種玻里尼西亞語言散布地被使用於太平洋上一片廣大區域,它們之間有密切的關聯,這一點可以支持考古學上認為玻里尼西亞文化的擴散相對上是很近期的事情的說法。
在與歐洲人接觸以前,玻里尼西亞群島的聚居方式可以分為小村落和村莊兩種類型。在較大的火山群島上,由於食物的來源不同,並分布於不同的環境地帶,因此居民一般採取小村落的聚居方式。這些小村落的房舍四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果園、芋頭園、椰子樹和麵包樹就環繞在房舍的旁邊。村莊由30或更多的房舍所組成,這種型式的聚落可見於薩摩亞和紐西蘭(特別是沿岸地區),它們通常都有一道石牆或木塹以資防衛。紐西蘭毛利人所建的村莊有最精密和使人印象深刻的防衛設施。

傳統文化

玻利尼西亞玻利尼西亞
宗教和巫術在玻里尼西亞的傳統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玻里尼西亞人的神種類繁複,惡神與善神具全。這些神靈的地位與重要性各有不同,有些屬於萬神殿(這些神曾參與宇宙的創造),有些則是非常地方性的神。各神都有一套專屬的祭祀儀式,由不同種類的祭司主祭。宗教儀式包括獻祭(有時候會用人來當獻祭品)、吟唱、大宴和豐年祭。玻里尼西亞文化中的一個關鍵信仰是人們相信萬事萬物(不管有生物或無生物)都各自具有一個馬那。這種馬那是動態的,人會因為不當的行為而減損、削弱乃至於喪失他的馬那。婦女尤其被人視為具有力量(雖然是不潔)的生物,人們相信婦女可以污染某些地帶土地或樹叢的聖潔,也相信她們可以污染不計其數她們碰到過的沒有生命的物體。玻里尼西亞人依據馬那的原則建立了一套精密的社會規則系統,以供保護馬那和避免觸犯禁忌之用。巫術也同樣的流行,有無數跟求愛、戰爭、復仇、農耕與捕魚有關的儀式被執行。
玻里尼西亞的文化是一個依海洋為生計的文化。但一如其他依海洋為生計的文化,園藝業和樹木栽培在此並未受忽視。除了魚類以外,軟體類和甲殼類動物也是食物的主要來源。捕魚通常是一種群體活動,一隊人一起將魚群(有時候甚至是海豚和鯨魚)驅向岸邊或一起撒網與拉網。海灣和礁湖並非玻里尼西亞人捕魚的唯一地點;玻里尼西亞的漁人也在他們棲息島嶼四周的廣大海洋上活動,找尋石斑魚和鮪魚群,有時也捕到鯊魚和美味的鰩魚。其他的主食與副食一般由果園和栽種的林木提供。甜馬鈴薯、芋頭、麵包果、香蕉、甘蔗和椰子都是玻里尼西亞具重要食用價值的農作物,但對所栽種農作物的選擇則視特定社會的需求和生長條件而定。以胡椒屬作物根部製成的卡瓦酒(kava)不含酒精,是一種成年人喜愛和在典禮中飲用的飲料。

社會模式

玻利尼西亞玻利尼西亞
親屬模式和家族繼嗣制度是小村落和村莊的組織原則。玻里尼西亞常見的親屬模式是以擴大的父系制和夫父居家族為基礎。然而,收養也很常見,而社會習俗也具彈性。某些玻里尼西亞社會裡(如大溪地島和夏威夷),在較有利的情況下,一個人可循母系制繼嗣;父系繼嗣雖然是社會的習尚,但繼嗣在實際上卻可以是雙邊的。在玻里尼西亞社會中,宗支型是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的繼嗣群中最常見的一種。這種繼嗣群的繼嗣權由長子傳給長子,並將祖先上溯到過去的神話中。一個獨立地區或島嶼的酋長被視為第一個占領或征服這塊土地的長者世系最直接嫡裔。繼嗣家系是玻里尼西亞社會中親屬組織的另一種主要類型,它似乎是宗支型組織下層結構倒塌的結果。繼嗣家系並不考慮個人在父方繼嗣系統中相對位置的高低,也不考慮一條繼嗣家系與另一條繼嗣家系的譜系關係。
酋長在古代的玻里尼西亞社會裡雖然擁有最高的社會地位,且無疑是整個群體神聖力量的執著者,但他並沒有被視為與眾不同。後來這套系統在某些玻里尼西亞社會裡(諸如夏威夷、大溪地和東加)被一種新的秩序所取代。酋長的家族(有時候是以聲望和勢力來取決的)把自己確立為一個有別於一般人的階級,而他們的地位也變得世襲罔替。他們將系譜上溯至一些創造神,而創造神又是馬那(mana一種非凡的與超自然的力量)所從生的神祇。這些社會設有一套嚴格的禁忌(觸犯禁忌的人常被判以死刑)以保護酋長,防範那些血統與地位不同的人接近他。它也是維護酋長權位的宗教性支柱。這些社會中階級分明,戰事頻繁。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類型的社會中,如果一個基督教的傳教士想成功地推翻原有的宗教信仰,他首先要能說服酋長改信基督教。由於酋長的權力深植於傳統的宗教信仰,並且必須透過宗教的禁忌以有效的執行,因此假使社會的宗教信仰發生改變,酋長對人民的許多掌控也將隨之喪失。

文化來源

玻利尼西亞玻利尼西亞
玻里尼西亞與歐洲文化的接觸始於1
Tahaa島Tahaa島
8世紀頭十年晚期,這種接觸徹底地改變了玻里尼西亞人的生活方式。尋找財富與熱衷傳播基督教的西班牙探險家是最早到達玻里尼西亞的歐洲人。阿爾瓦羅•德•孟丹努厄•德•雷瓦拿(Alvaro de Mendana de Neira)在1595年登入馬克薩斯群島,佩德羅•費爾南德斯•德•吉洛許(Pedro Fernandez de Quiros)則在1606年發現了土阿莫土群島與北科克群島。葡萄牙人在不久之後也到達這裡。塔斯曼(Abel J. Tasman)在1642年發現了紐西蘭,稍後又發現了東加群島。英法兩國對玻里尼西亞的探險始自1767年,當時英國航海家沃利斯(Samuel Wallis)發現了大溪地島,而法國航海家布乾維爾(Louis-Antoine de Bougainville)也到達了大溪地島,他稍後又發現薩摩亞群島。英國海軍軍官及探險家科克(James Cook)船長在1769和1770年環紐西蘭的兩個主島航行,繪下海圖,並在稍後抵達了大溪地島。科克在1778年登入了夏威夷群島,並將它命名為桑威奇(Sandwich)群島,以表示對桑威奇伯爵的敬意。幾乎所有的玻里尼西亞島嶼都曾展開對歐洲人的反抗行動,但都為時甚短。
1898年美國兼併了夏威夷;法國在1880年兼併了馬克薩斯和社會群島;智利在1888年提出它對復活島的主權;英國在1840年兼併了紐西蘭,又在1901年兼併了科克群島;東加則始終保持獨立王國的地位(但從1900年開始受英國的保護)。到19世紀末所有的玻里尼西亞島嶼都落入歐洲列強與美國的控制之下。西屬薩摩亞在20世紀獲得獨立(1962);1929年美屬薩摩亞成為美國的領地;1959年夏威夷成為美國的第五十州;1947年紐西蘭獲得獨立,成為大英國協的一員;科克島政治上依賴於紐西蘭;馬克薩斯群島、社會群島及土阿莫土群島則共同構成了法屬玻里尼西亞(法國的海外領地)。 殖民者和基督教的傳教士(尤其是後者)在向玻里尼西亞人灌輸西方信仰系統與生活方式的同時,成功地剷除了玻里尼西亞本土的傳統與習俗。大部分傳統的生活習慣不是被西方的生活習慣所取代就是與之混合。薩摩亞和東加是所有的玻里尼西亞島嶼中傳統文化保存較多的兩個地區。在別的地方,西方文化的影響幾乎顯著地隨處可見,尤以消費品最明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