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歷史
2政治
3行政區劃
4地理
5經濟
6人口
7文化
7.1節假日
歷史
主條目:
原住民多明尼加原來由阿拉瓦克人(Arawak語系)的一支——台諾族(Taíno)和其他加勒比人(Carib)居住,他們稱自己居住的島嶼為 Kiskeya 或是 Quisqueya,為“大地的母親”的意思,也有原住民稱之為 Haití(海地) 或是 Aytí,Bohio。台諾族當時主要以農耕,守獵,魚獲和採集食物為主。1492年時粗計台諾族人口數字從10萬人到200萬人都有。當時共分為五個酋長國:Marién、Maguá、Maguana、Jaragua、Higüey。這些酋長國之下又分成小酋長國。這些酋長國以一種進貢制度為基礎,進貢的物品包括了台諾族所耕種的食物。西班牙統治 1492-1795
主條目:1492年
哥倫布首航艦隊帶領著九十多位船員抵達西班牙島的北邊海地附近。台諾族人以為這些歐洲人是超自然的生物,於是竭盡所能地招待這些歐洲人。兩者的社會完全不同,歐洲人穿著的衣服數量激起了當地原住民的好奇心,因此開始稱這些歐洲人為 “guamikena”——“蓋住的人”。Marién的酋長瓜卡納加里克斯(Guacanagarix)熱情地招待了哥倫布及他的隊員,提供了他們所需的物品。此後西班牙人開始以這裡當作跳板逐漸征服了加勒比海列島和美洲大陸。
哥倫布於1492年12月5日登入於島上西北端,為現今為海地的聖尼可拉鎮附近,哥倫布宣布整個島歸屬於西班牙,並取名為西班牙島。12月23日哥倫布的航船擱淺於今日的海地角附近,不得以他只好留置艦上其中39人於陸地,用沉船的枕木在當地建立了"聖誕節堡壘"。哥倫布隨著剩下的艦隊繼續往東北航行,探查今日多明尼加北部海岸,隨後即折返西班牙。隔年11月哥倫布帶領著十一艘航艦返回聖誕節堡,發現堡內的西班牙人因為強虜台諾人婦女而全部遭到當地土著殺害。哥倫布後來在聖誕節堡東邊建立了伊莎貝拉堡,以紀念當時的西班牙伊莎貝拉皇后,伊莎貝拉城為美洲第一個殖民地,西班牙人以此為根據地開始往島內探索,並逐漸在北部內陸現今的聖地牙哥附近建立了其他根據地。伊莎貝拉城五年後由於當地傳染病肆虐,最後只得遷都到西班牙島南方現今的聖多明哥城。哥倫布於西元1506年去世,葬於現今聖多明哥城附近。
主條目:聖多明哥城
西元1496年哥倫布的弟弟巴爾托洛梅奧·哥倫布在島上的南邊,現今的聖多明哥建立了"新依莎貝拉城",新伊莎貝拉城視為歐洲人在新大陸所建立的第一個永久殖民地。16世紀中葉開始,西班牙人在島上開始大量種植農作物,西班牙島逐漸的成為歐洲人前往征服加勒比海島嶼和安第列斯群島的跳板,最後進入了美洲大陸。
西班牙人登入西班牙島上後,逐漸開始對台諾族人施行奴隸統治,許多原住民因為反抗而遭到殺害,也有少許人逃往古巴,另外也有些人反抗中獲得勝利,得到些許喘息的機會。台諾族人本身缺乏抵擋西班牙人帶來的傳染病的免疫力,加上西班牙人施予的各種迫害虐待,台諾人被虐待死亡和自殺的人數不斷,據統計從哥倫布到達西班牙島上後短短30年間,塔諾族人口從40萬人驟減不到三千人。西元1864年曾有西班牙軍人描述台諾族人於復國革命時曾抵抗西班牙軍隊的占領,此後就無任何有關台諾族的記載,目前認定該族人已完全面絕。台諾族人的壁畫遺址目前仍可在當地的國家公園內多處的洞穴中觀察到。由於島上需要大量耕種人力,西班牙人於1520年開始引進非洲奴隸進行耕種,1568年時引進到島上的非洲奴隸已多達兩萬人,19世紀初時島上的黑奴已達到50萬名。法國統治 1795-1801
西班牙島初期是西班牙人在新世界最主要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征服了阿茲提克帝國和印加帝國後,重心開始放在美洲大陸,逐漸忽略了西班牙島的統治。1586年英國德瑞克船長曾率領艦隊攻打聖多明哥城,但被駐地西班牙部隊擊退。1605至1606年之間西班牙島西岸的城鎮常遭到海盜的掠奪,造成當地人口大多遷往內地。
法國、荷蘭和英國的海盜於17世紀初在西班牙島上的西部活動,由於受到島上山脈的屏障,沒有引起在東邊的西班牙人注意,法國開始讓農民和商人逐漸的在西班牙島上西邊開拓殖民地。1677年時已經有大約四千名法國人居住在島上西部的11個村莊。1697年法國和西班牙籤署了 Ryswick 條約,西班牙把島上西部地帶讓給法國,正式承認法國在西班牙島上西邊海地的屬地主權,西班牙島東部稱為東聖多明哥區。法國在西班牙島上對農業經濟一直不斷的發展,並大量的引進非洲奴隸耕作,這使得海地在18世紀末時已成為農作物產量非常豐盛的法國殖民地,當時海地的人口已達到50萬人之多,此時在海地的黑人奴隸和當地白人的比例已經差別到9:1,和東南邊的西班牙殖民地聖多明哥地區人口15萬人來比,多了將近四倍。
1795年,法國於在瑞士巴塞爾和西班牙籤訂巴塞爾和約,西班牙同意把西班牙島整個東半部的聖多明哥區域讓給法國,使西班牙島完全成為法國殖民地。但是好景不常,位於海地的黑人圖桑-盧韋蒂爾帶領著其他黑人奴隸群起反抗法國統治,並在1801年奪取法國才統治不久的聖多明哥區域,進而統一了整個西班牙島。
法國的拿破崙將軍於1802年派遣軍隊回到島上制服了圖桑-盧韋蒂爾並將他遣送到法國判刑,圖桑-盧韋蒂爾最後於1803年因肺炎死於法國地牢中。法軍曾試圖奪回西班牙島,但是受到追隨圖桑-盧韋蒂爾的反抗軍和當地的黃熱病侵襲下,一直無法攻占島上西北邊的聖多明城。反抗軍最後獲得勝利並於1804年宣布獨立,成立海地共和國,不過法國仍占有著東邊的聖多明哥區域。法軍於1808年侵略西班牙的同時,聖多明哥地區的反抗軍受到當時與西班牙同盟的英國和海地的援助,終於擊退法國的部隊,讓聖多明哥地區重新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聖多明哥回歸西班牙統治後,當地人民逐漸產生了獨立建國的共識。1821年11月30日,前任聖多明哥總督 何塞·努涅斯·德·卡塞雷斯將軍領導下宣告建國,命名為西班牙海地 (Haití Español),並期望合併在南美洲玻利瓦爾總統 (Simón Bolívar) 所領導的大哥倫比亞國之下。但是在九周后的1822年二月,海地的總統讓-皮埃爾·布瓦耶 (Jean-Pierre Boyer) 率軍占領了西班牙海地,再次完成了全島統一。布瓦耶占領了東部的西班牙海地國後,解放了當地所有的奴隸,布瓦耶命令沒收白人地主的土地,並且把全國的農地完全歸公。布瓦耶同時關閉了所有的大學,把18-25歲的多國男人全部納入軍隊,並開始對多國人採取高壓政策,許多上層社會的白人離開了島上逃往古巴、波多黎各和其他地區。
布瓦耶開始在島上廣種經濟性的農作物,進行賦稅改革政策並開放跟國外通商。這些政策雖然讓多明尼加的蔗糖和咖啡產量大為增加,但並未廣為農民所接受。布瓦耶認為解放多國是他帶給多國人的恩惠,於是對軍隊里的多明尼加軍人時常沒有發給任何薪餉,許多軍人便開始到處搶奪當地居民。這種惡性循環最後造成了經濟停滯,財政賦稅越來越重,導致各地多國人民甚至是當初被解放的奴隸開始結串反抗布瓦耶的統治,於1843年推翻了布瓦耶政權。
出生於首都聖多明哥城,25歲的杜阿爾特 (Juan Pablo Duarte) 為了爭取家鄉聖多明哥的獨立,於1838年秘密成立了 La Trinitaria(三位一體會,三位一體即是多國現在國家格言上帝,故鄉,自由)。梅亞 (Ramón Matías Mella) 和桑切斯 (Francisco del Rosario Sánchez) 在三位一體會的草創時期並沒有加入,但是他們後來在爭取多明尼加獨立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上述這三位後來皆被稱為多明尼加共和國開國的國父。1844年二月二十七日,多國人對海地展開了獨立戰爭並同時宣告多明尼共和國獨立。多明尼加共和國的草創的憲法仿效於美國憲章,於1844年十一月六日完成宣布。多明尼加在獨立成功後的數十年間,國內的經政起起伏伏,對外從1844年到1856年間不斷的遭到鄰國海地的侵襲,這段期間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不斷。同時期佩德羅·桑塔納(為抗戰創國初期的軍隊統帥,後來成為首任,第四屆,第八屆總統)、巴埃斯 (Buenaventura Báez 曾參與獨立戰爭,曾五次當選多國總統)兩人在掌握政權時各都剛愎自用而互不相讓,桑坦納堅信多明尼加必須依附在西班牙帝國的保護傘之下才能免于海地的侵略,巴埃斯在期望法國來保衛多明尼加的計畫不成後,轉向希望多明尼加能併入美國,但最後也功敗垂成。
擊退西班牙的復國戰爭 1863-1865桑坦納在當選總統後,逐漸展現出自己獨裁的一面,他馬上把和自己理念不和的杜瓦特全家人趕出多國,同時將其他反對自己的人士拘留或是驅逐出境。桑坦納總統擔心西邊海地侵略的威脅,在1861年和西班牙皇室簽署協定,讓多明尼加並為西班牙的屬國。 但是反對者的聲浪一直不斷,並於1863年掀起了復國戰爭,其中以羅德里格斯 (Santiago Rodríguez)、蒙西翁 (Benito Monción) 和魯佩隆將軍 (Gregorio Luperón) 為領導人物。當時位處西邊的海地政權擔心西班牙返回多明尼加後將會威脅到海地,於是積極的支援反抗軍。正處於南北戰爭狀態的美國也強烈抗議西班牙重返多明尼加進行殖民政策。復國戰爭持續不到三年,西班牙終究於1865年完全從島上撤離。
戰爭結束後,群雄在各方稱王,各地大小戰爭不斷,使得多明尼加的舉債日多。1869年當時的多國總統巴埃斯 (Báez) 徵求美國格蘭特總統的同意,期望能讓多明尼加併入美國聯邦,並讓美國償還多國當時150萬美元的外債。葛蘭特總統認為此舉可以讓在南方已解除奴隸制度的黑人能有一個自由居住地,不再受南方白人的威脅,但是最後仍遭到美國參議院投票反對,功敗垂成。
巴埃斯政權於1874年被推翻,但在兩年後又被選為總統,最後於1878年下台。烏里塞斯·歐魯將軍於1882年掌握政權後,讓多明尼加多年來不安的政局也逐漸的穩定下來。歐魯總統在位期間政局穩定,使得多國經濟得到喘息的機會,蔗糖產業技術不斷的改良,造成許多歐洲和美洲移民進入多國尋找工作。但是歐魯私底下卻將國家經費用於私慾,並且建立起自己的御用警衛隊,這使得國家的外債逐漸增高。這些引起了人民對他行為的不滿,在使用高壓政策無效後,歐魯於1899年遭到謀殺。多明尼加1902年後又回復了群雄割據的時代,各地草莽獨霸一方,使得當時多國的國庫已完全掏空。使得法國和歐洲等債權國開始對多明尼加虎視眈眈。
主條目:1904-1916
美國大羅斯福總統為了預防歐洲干擾美洲事務,加上為了保護當時正在建設中的巴拿馬運河,大羅斯福總統當時以門羅主義而反對歐洲持續對拉丁美洲殖民主張,於1904年提出自己的的羅斯福推論(Roosevelt Corollary),確定美國有權力介入拉丁美洲事務。美國於1905年和多明尼加協定由美國來管理多明尼加海關外務,並且於隔年和多國簽訂維持此義務50年的契約,其中同意美國有義務將部分海關稅收用以償還多明尼加日漸增多的外債。
當時的多明尼加總統拉蒙·卡塞雷斯在執政六年之後,於1911年遭到暗殺,結果造成往後多年多明尼加政治上的不穩定並引發內戰。美國政府多次乾鏇無效後,最後由美國威爾遜總統協助多明尼加於 1914年舉行總統選舉並選出曾經擔任(1899-1902)過總統的胡安·希梅內斯回任。希門尼斯總統為了獲得當時政治上相關人員的支持,選定當時的反對政黨作為內閣閣員。後來的計畫並不順利,又有國防大臣德西德里奧·阿里亞斯在後操弄政治,結果導至希門尼斯總統自己於1916年五月辭職。
主條目:1916-1924
此訊息造成美國威爾遜總統大為不滿,另外位防止當時德國勢力趁此機會滲透到加勒比海地區,決定於1916五月年派遣美國海軍陸戰隊前往多明尼加,於兩個月後完全占領多國。當時美國海軍少將 Knapp領導的軍事政府嚴格控管當時多明尼加人民的自由,造成了當地中上階層人士非常的不滿,另在多國東部地區的農民組成反抗軍持續不斷和美軍抗戰。雖然抵抗的意識普遍存在於民間,但是軍事政府也平息了多明尼加多年來不穩定的政治狀態,多國的經濟開始成長和外債也逐漸減少,軍事政府在各地廣建現代化的道路連結各城鎮,並成立了多明尼加初期的國民軍,美軍在多明尼加的建設和政策也造成了楚希略於1920年代在軍中的崛起,並讓楚希略掌政多明尼加達30年之久。美國哈丁總統執政時期改變了美國的拉丁美洲政策,於1922年10月撤除軍事政府並於1924年三月舉行總統選舉.親美派的奧拉西奧·巴斯克斯(1902-1903擔任過總統)最後勝出,並於當年七月登位,同年九月美軍完全撤出多明尼加。奧拉西奧·巴斯克斯總統在位六年期間讓多明尼加呈現了少有的和平狀態,讓全國的政治,人權和經濟方面一片向榮。
霍拉西奧·巴斯克斯總統於1930二月欲競選連任時期,由於受到反對者的激烈抗爭,私底下和當時國家陸軍(前身為國民軍)統帥秘密協商後,巴斯克斯總統自動辭職而讓給當時自稱立場中立的拉斐爾·特魯希略將軍競選,由於其他競選人受到暴力威脅,在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特魯希略於1930年五月當選為多明尼加總統。多明尼加在楚希略獨裁時期雖然經濟仍持續發展,但是財富大都被特魯希略和同夥收刮。然而這段時期多明尼加在醫療,教育,交通港口建設各方面卻也有大幅部的發展。特魯希略並在各地廣建國民住宅,也創建國民退休年金政策,並於1935年和海地達成邊境界線劃分協定,於1941年終結了和美國在1906年訂定的海關契約,在1947年讓多明尼加的外債清償完畢,讓多國人民至今仍津津樂道。
特魯希略在另一方面卻使用謀殺,凌虐,恐嚇等各種極端的方式來抑制反對政府的聲音。為了展現他自大狂妄的一面,特魯希略授予自己大元帥,把首都聖多明哥改名為特魯希略城,另外他把加勒比海最高山杜阿爾特峰改為特魯希略峰。並將國內許多大小城鎮的名稱以自己和親人的名字命名。楚希略本身有四分之一的海地血統,但是他為了驅除居住在多明尼加國內的海地人,曾於1937年下令部隊殺滅在多明尼加境內居住的海地人,史稱 Parsley Massacre(荷蘭芹大屠殺)或是 El Corte(大砍殺)。楚希略為了遮掩此舉為部隊施行的軍事行動,命令所有軍人全部使用開山刀而不用步槍。從1937年十月二日晚上到十月八日整整六天之間,多國部隊在多明尼加靠近海地的邊界處,只要看到膚色較深的人便全部攔下,並顯示荷蘭芹要對方用西班牙文發音,由於使用法語的海地人無法用西班牙正確的講出荷蘭芹名稱(多國人稱之為 perejil,海地人稱之為 pèsi),只要是被辨認出海地人全部當場遭到謀殺,據估計當遭到謀殺的海地人約有一萬七千人到三萬五千人不等。數年後多明尼加同意為此事件而賠償75萬美金給海地共和國,但最後實際賠償的金額為52.5萬美金。原先計畫每位受難家屬的賠償金額為30美元,但是由於海地政府貪污嚴重,受難家屬拿到的實際金額僅有0.02美金。
特魯希略上台執政後,雖然鎮壓人民殘忍的手段不斷,但是其政府卻一直受到羅馬教廷和多數多明尼加上流社會的支持,美國政府深知特魯希略獨裁政權極端殘忍的行為,但是由於冷戰時期和古巴共產政權的崛起,美國需要得到特魯希略的支持,美國對特魯希略的執政並未多作干涉。但是在特魯希略於1960年欲派人謀殺當時委內瑞拉總統羅慕洛·貝坦科爾特後,美國政府和特魯希略政權開始決裂,特魯希略本人亦於1961年5月30日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策劃下於首都聖多明哥被謀殺身亡。
主條目:1963-1978
多明尼加左派政治人物胡安·博什於1963年2月經過民主選舉後當選為總統,同年9月卻被推翻政權。往後一年七個月之間多明尼加皆由軍政統治。1965年4月擁護胡安·博什的人士在首都聖多明哥爆發抗爭活動,當時美國的詹森總統擔心古巴的卡斯楚共產政黨會介入多明尼加政權而讓多國成為第二個古巴共黨國家。詹森總統派遣4萬2千名海軍陸戰隊隊到多明尼加以穩定多國的政治,美洲國家組織再美國的壓力下隨後亦派遣了部隊進駐多明尼加。駐多明尼加的外國部隊一直停留到1966年在華金·巴拉格爾當選總統後才完全撤退,但美國政府在多明尼加的影響力日漸加深。巴拉格爾其本身之前為受獨裁者楚希略掌控的魁儡總統。
巴拉格爾總統在位的12年之間,藉口避免卡斯楚政黨滲透至全國,對多國人民採取高壓政策,限制人民的人身自由。他在當時所施行的經濟政策失當,造成了社會上貧富不均的差距拉大。巴拉格爾總統在位期間也完成了多項民生和文化建設。多處的國民住宅,引水道,城鎮道路,體育館,博物館,美術館和首都郊外有名的哥倫布燈塔(Faro a Colon)皆為巴拉格爾總統在位期間建設完成。
巴拉格爾於1978年擊敗反對黨候選人古斯曼·費爾南德斯(多明尼加革命黨 PRD)而連任成功,成為繼任總統。同一政黨的布蘭科在1982年競選總統成功。在多明尼加革命黨的執政時期八年間,多國的政治逐漸穩定,政府對人民的限制也足逐漸放寬。巴拉格爾於1986年再次重新競選總統成功,並於1990,1994連續擔任三屆總統。由於巴拉格爾在1994年的總統選舉過程中廣受批評,最後受制於國際間的壓力和國內軍政方面異論下,同意於1996年重新舉行總統選舉。
曾在紐約長大,42歲的執業律師萊奧內爾·費爾南德斯(多明尼加自由黨PLD)在1996年總統選舉中大勝對手古斯曼·費爾南德斯(多明尼加革命黨PRD),費爾南德斯政府執政後第一個月,便強迫12位軍事將領退休,隨後要求國防大臣進行軍政改革,不久後又撤換了國防大臣,這總總一切,在當時造成民心惶惶,向來有軍事叛變慣例的多明尼加這次反而毫無動靜。費爾南德斯總統在其第一次任內,針對多明尼加的經濟膨脹、教育發展、失業率問題和環境衛生方面都獲得了改善。
2000年總統大選則為梅希亞(多明尼加革命黨 PRD),國會議員馬丁納(多明尼加自由黨 PLD)和又重回來競選的巴拉格爾成三人角逐的狀態。最後由種植菸草起家的梅希亞(有人稱其為農夫總統)競選成功。梅希亞總統上任後開始削減政府預算並將民間汽油價格提高百分之三十,期望以這多餘的經費可以用到國家的福利政策上。但是2001年美國911事件毫無預警的讓多國出口貿易和觀光事業大幅萎縮,加上2002年多國第二大銀行發生38億美金呆帳倒閉,梅希亞總統並沒採取任何挽救措施,總總因素使得民生經濟進入衰退期,多國貝索曾貶值到一美金兌換52貝索,這使得當初投票給梅希亞總統的選民變的鴉雀無言。後來讓費爾南德斯在2004年總統選舉中輕易擊敗對手,原本是最晚成立的多明尼加自由黨(PLD)從此變成多國政壇上的最大黨派。2008年費爾南德斯再度連任總統。
多美尼加是歐洲人在美洲大陸除了格陵蘭島之外第二個殖民地。多國目前保有美洲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大學、道路和碉堡。聖多明哥也是美洲最古老的城市和首都。多美尼加的統治者在歷史上轉換過許多次,包括西班牙、法國、海地及美國。多美尼加原來由阿拉華克人(Arawak)的一支——台諾族(Taíno)——及其他加勒比人(Carib)居住。台諾族當時分為五個酋長國:Marién、Maguá、Maguana、Jaragua、Higüey。這些酋長國之下又分成小酋長國。這些酋長國以一種進貢制度為基礎,進貢的物品包括了台諾族所耕種的食物。
1492年12月5日哥倫布等人自歐洲抵達了伊斯帕尼奧拉島(Hispaniola)(或譯為西班牙島)。台諾族人以為這些歐洲人是超自然的生物,於是竭盡所能地招待這些歐洲人。兩者的社會完全不同,歐洲人穿著的衣服數量激起了當地原住民的好奇心,因此開始稱這些歐洲人為「guamikena」——「蓋住的人」。 Marién的酋長瓜卡納加里西(Guacanagarix)熱情地招待了哥倫布及他的隊員,提供了他們所需的物品。此後西班牙人開始以這裡當作跳板逐漸征服了加勒比海列島和美洲大陸。
1697年,西班牙正式承認法國在伊斯帕尼奧拉島上西邊1/3的屬地,該地於1804年獨立,成為海地共和國。當時東邊剩下的區域稱之為聖多明哥,於1821年也宣布獨立,後來連續22年被海地人占領統治,一直到1844年才真正完成獨立。
1970年代大約有700位華人居住,多是香港和台灣移民,主要居住在首都聖多明哥附近(Chinese Around the World, 1970)。目前大約有一萬五千多名華人居住在多美尼加,現今的中國城建立於2006年,位於聖多明哥的Avenida Duarte區內,發展非常繁榮,大約有40多個華人開設的商店建立於此。華人目前為多美尼加非拉丁人口之外的第二多種族。
政治
主條目:多美尼加政治
多美尼加為一個總統制國家,總統身兼國家元首與最高行政首長,掌握行政權。立法權分由政府與兩院制國會掌握,上議院32席,下議院178席。
行政區劃
主條目:多美尼加行政區劃
多美尼加行政區劃圖共分31個省份(provincias)和1個特區(distrito)
阿蘇阿
巴奧魯科
Barahona
達哈翁
國家特區Distrito Nacional
杜阿爾特
El Seibo
Elías Piña
埃爾塞沃
埃斯派亞
Hato Mayor
Independencia
拉阿爾塔格拉西亞
La Romana
La Vega
瑪麗亞·特立尼達·桑切斯
Monseñor Nouel
蒙特克里斯
蒙特普拉塔
佩德爾納萊斯
普拉塔港
Salcedo
薩馬納
Sánchez Ramírez
San Cristóbal
San José de Ocoa
San Juan
San Pedro de Macorís
聖地牙哥
Santiago Rodríguez
聖多明哥
Valverde (Mao)
地理
多美尼加海岸風光
嘉年華會上化著傳統台諾族裝扮的女孩
多美尼加嘉年華會主條目:多美尼加地理
位於加勒比海和北大西洋之間的Hispaniola島,位於東邊占島上三分之二,與西邊海地為鄰。首都聖多明哥位於Hispaniola島的南端,原本是包含於國家特區(National District)內,目前已經分為國家特區和聖多明哥省。聖多明哥省內分為東區、西區、北區和Boca Chica區,Ozama河隔開了聖多明哥省和國家特區。 Santiago de los Caballeros為多美尼加第二大城位於Hispaniola島的北邊,簡稱為聖地牙哥。
多美尼加有三大山脈。中央山脈(cordillera Central)從西邊海地延伸到Hispaniola島的中部,於南邊逐漸平緩,其中最高點Pico Duarte (3087 m / 10128 ft)為加勒比海安地利斯列島中最高的山。 Septentrional山脈跟中央山脈平行,位於Cibao山谷和大西洋平原之間,Pico Diego de Ocampo為Septentrional山脈的最高點。東部山脈為三大山脈中最短最矮的脈系,位於島的東邊。島上西南邊另外還有Bahoruco山脈及Neyba山脈。
多美尼加河域廣布,並有水力發電場和水壩。多美尼加的海灘在加勒比海各國屬一屬二,為多國的觀光資源為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各地美麗的海灘都已經有度假村林立歐洲和美洲的觀光客為主要大宗
經濟
主條目:多美尼加經濟
為吸引外人投資,外國投資人與多國國民享有相同權利及義務,凡獲多中央銀行核准之外人投資事業,可自由匯出其資本及利潤;加工出口區廠商得依地區享有15至20年免付營利事業所得稅及機器設備原料、零配件進口免關稅及附加稅等獎勵措施。多美尼加披索是國家通用貨幣,但是美金也可以在許多觀光地點、飯店使用。 2007年八月美金的兌換比例1 USD=32.7 PESOS。 2007年一到五月間,多國經濟成長率高達到9.1%.多美尼加主要經濟來源為觀光資源蔗糖鎳金屬金礦開採紡織品水泥和菸草.多國長期基礎建設不佳尤其是電力問題嚴重首都狀況還好其他地方停電問題仍然存在.石油和天然氣幾乎完全依賴進口. 2007年人口失業率為15.5%,42.2%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人口
主條目:多美尼加人口
2008年七月美國CIA統計預估總人口數為9507133人,年增率1.495%。 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5.8%。人口出生率為千分之22.65,人口死亡率為千分之5.3。人口平均年齡為24.7歲,男性平均年紀為24.6歲,女性為24.8歲。人口死亡年齡平均為73.39歲,其中男性為71.61歲,女性為75.64歲(2008年CIA估計)。男女人口出生比例為1.07:1。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26.93。平均每名婦女有2.78個小孩。識字率為87%。多美尼加約73%的人口為歐洲人、非洲人與當地原住民的混血後裔,16%為西班牙裔,11%為非洲裔。此外也有少部分的亞洲面孔,最主要的是華裔,亦有日本裔及中東裔人士,而原本世居當地的台諾族原住民已近乎絕跡,連在政府統計資料中都鮮有記載。愛滋病人占總人口數1.7%(2003年估計)大約為88000人,每年愛滋病死亡人數為7900人。百分之95人口奉信羅馬天主教。
多美尼加向來視為哥倫比亞販毒走私的中繼站,大約8%走私到美國的古柯鹼經由多國轉運
文化
主條目:多美尼加文化
2月份La Vega的嘉年華會在多國最受到矚目
節假日
節日名稱
1月1日新年
1月6日Epifan3ia de耶穌基督.聖潔圖Magos。
1月13日依字母順序排定的節日
1月21日Nuestra Señora de la Altagracia天
1月26日國父紀念日, Juan・Pablo・Duarte
1月31日國慶日青年節
2月14日情人節
2月25日Patricio Matías Ramón Mella天
2月27日國慶日
3月8日婦女節
3月9日Patricio Francisco del Rosario Sánchez天
3月30日Batalla周年紀念
8月16日歸屬節
9月24日Nuestra Señora de la Mercedes天
11月29日憲法節
12月25日聖誕節
名人圖桑-盧韋蒂爾:(1743-1803) 出生於海地北邊聖多明的奴隸家庭,自修完成教育,於1797年領導其他黑奴擊退法國駐軍成立海地共和國,解除了奴隸制度。於1801年帶領部隊占領聖多明哥並完成統一西班牙島,1802年和法軍協定下退隱家鄉後卻遭遣送到法國,最後在法國地牢里死於肺炎。 胡安·巴勃羅·杜阿爾特:(1813-1876) 尊稱為多明尼加的國父,領導多明尼加於1844年獨立,脫離海地統治,最後被當時的桑坦納總統逐出多國,流亡委內瑞拉。國內最高峰杜瓦特峰以他命名. 馬蒂亞斯·雷蒙·梅亞:(1816-1864) 參與1844年的多明尼加獨立戰爭,最後與桑切斯共同光復首都聖多明哥而完成大業,復國戰爭時成為多明尼加復國戰爭副總統直到他去世為止,杜瓦特、桑切斯、梅亞三人共同為多明尼加的開國國父,三人現同葬於首都舊城的紀念墓園。 弗蘭西斯科·羅薩里奧·桑切斯:(1817-1861)1844年的多明尼加獨立戰爭桑切斯為主要統帥,戰爭結束後亦被桑坦納逐出多國,後來返國參予復國戰爭,不幸被桑坦納率領的西班牙軍隊俘虜而處死。 格雷戈里奧·魯佩隆:(1839-1897) 出身於銀港,領導多明尼加在多明尼加復國戰爭擊退西班牙。目前銀港市郊外的格雷戈里奧·魯佩隆國際機場還有紐約曼哈頓的盧伯龍高中皆以他命名。 拉斐爾·特魯希略:(1891-1961) 從1930年到1961年統治多明尼加,史稱特魯希略朝代。特魯希略在位總統時期為20年,另外十年則為他所控制的魁儡政府所把持,楚希略在位期間讓多明尼加經濟發展提升,另一方面卻大量謀殺抑制反對政府人士,讓他成為20世紀有名的獨裁者之一,其功過到現今仍有爭議。
圖桑-盧維杜爾 | 杜阿爾特 | 梅亞 | |
魯佩隆 | 桑切斯 | 特魯希略 |
政治
主條目:全國選舉
多明尼加為一個總統制國家,採取三權分立。總統身兼國家元首與最高行政首長,任命內閣,同意行政權 並為全國三軍統帥,總統副總統四年一任。多明尼加的國會分為參、眾兩院,參議院32席,眾議院178席,立法權屬於國會。國家的司法權屬於各級法院。
多明尼加采多黨政治,每四年舉行全國總統選舉,總統選舉後第二年舉行國會議員和地方選舉。全國各省的省長由總統任命,各區的區長和議員則和國會議員同時舉行選舉選出全國的選舉由國家中選局 (JCE) 監督。中選局九人小組為四年一任,由參議院選出。國際間認為自1996年以後,多明尼加的全國選舉大致上還算公正。下屆總統大選為2012年。2009年修憲國民大會通過選舉合一,2010年選出的民意代表將連續任職6年一直到2016年,與該年的總統大選合併。
主條目:大法官任命
最高法院的16位大法官於1994年憲法修憲後規定由國家司法會議小組任命,國家司法會議小組包括總統,參眾兩院院長,最高法院院長和反對黨或是非政府團體組織一人。最高法院參予國家的國務會議,但是沒有表決權,大法官的職權包括了監督司法獨立、總統彈劾案件、解散總統內閣、國會的同意權、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案件和任命地方法院法官。
主條目:黨派
多明尼加采多黨政治,國內另有許多政治利益團體,還有目前剛興起的非政府團體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多國主要三大政黨為保守派的基督社會改革黨,簡稱 PRSC,偏向社會主義的多明尼加革命黨簡稱 PRD,和目前執政的多明尼加解放黨,簡稱 PLD。
基督社會改革黨 (PRSC) 的黨旗為紅色,所以又稱作紅黨,為前總統巴拉格爾所創建,鄉村貧窮地區的人民為其黨派主要支持者。多明尼加革命黨 (PRD) 的黨旗為白色,又稱作白黨,為當初流亡到古巴的多明尼加人於1939年所創立,前總統梅希亞為該黨派代表性人物。2006年國會大選時白黨和紅黨聯盟共拿下10席參議員職位和82席眾議員職位。多明尼加解放黨 (PLD) 的黨旗為紫色,又被稱之為紫黨,當初為前總統胡安 布希於1973年創立。其代表性人物為目前多明尼加總統費南德斯,紫黨於2006年國會大選時拿下22席參議院職位和96席眾議員職位,目前為參眾兩院的主要黨派。
體育
多明尼加短跑選手 Félix Sánchez 曾在奧運拿過400公呎短跑金牌,美國出生的多明尼加人 Luis Alberto Castillo目前在美式足球聯盟打球,除了棒球外,拳擊在多明尼加也出過奧運得獎選手。
棒球於1866年由美國水手傳入古巴,當時由美國到古巴採買蔗糖的水手開始教導古巴人打棒球,於八年後1874年古巴開始有正式的棒球比賽,從此棒球由古巴慢慢傳入到加勒比海各島國。古巴的十年戰爭(1868-1878)中,造成了大量古巴人口外流,許多古巴人逃往到多明尼加,把棒球 "Béisbol" 植入到了多國的文化裡面。1920開始加勒比海各國之間有了球隊比賽。
最早的多明尼加球隊成立於20世紀早期,當初的四個球隊目前仍然存在,為早期多明尼加聯盟的雛型 (1906: Tigres del Licey 老虎隊)(1911: Estrellas Orientales 東方之星隊) (1921: Sandino (後改名為 Las Águilas 鷹隊))(1921: Leones del Escogido 雄獅隊)。多國目前擁有自己的棒球聯盟,總共六個球隊,Tigres del licey (聖多明哥老虎隊),Leones del Escogido (聖多明哥雄獅隊)、Aguilas Cibaeñas (聖地牙哥鷹隊),Gigantes del Cibao (三籓市巨人隊),Toros del Este (羅馬納東方蠻牛隊),Estrellas Orientales (聖彼德東方之星隊)。美國大聯盟在10月初球季結束後,常會有美國球員轉移到多明尼加打球,一方面為了提升自己的訓練另一方面也為多國賽事生色不少。多明尼加冬季聯盟每年10月底到12月底為賽季,每個球隊比賽50場,季賽結束後前四個球隊在隔年一月份舉行共18場淘汰賽,最後勝出的兩隊以九戰五勝制爭奪聯盟總冠軍。
聯盟總冠軍隊伍於每年二月份可以進入加勒比海大賽和墨西哥、波多黎各、委內瑞拉三個國家的職業棒球冠軍隊伍爭奪冠軍,2007年和2008年加勒比海大賽總冠軍分別被多國聖地牙哥的鷹隊和聖多明哥的老虎隊奪得。2010年加勒比海大賽將在委內瑞拉舉行。2006年舉辦的第一屆世界棒球經典賽,多明尼加共有多個在美國大聯盟好手代表參加,他們的強力棒球被認為是奪冠大熱門,可惜於準決賽以一比三輸給也是傳統棒球強隊的古巴,無緣拿下冠軍。
和古巴、波多黎各、委內瑞拉、巴拿馬一樣,多明尼加是傳統的棒球強國。除了美國本土球員外,美國大聯盟球員中最多的國外球員就是多明尼加。其中包括最有名的Sammy Sosa,紅雀隊 Albert Pujols,大都會隊Pedro Martinez,紅襪隊David Ortiz(Big Papi),道奇隊Manny Ramirez和拿下2007年明星賽全壘打冠軍,天使隊的Vladimir Guerrero, 2007年美國職棒票選最有價值球員前四名選手當中,來自多明尼加的選手就占了三名。多明尼加每年出口棒球選手甚多,每年都有新秀選手在美國發光。
美國出生父母來自多國,洋基隊的當家三壘手Alex Rodriguez(A-Rod),是2003 2005 2007年MVP得主、2001 2002 2003 2005 2007全壘打王,目前擁有美國大聯盟最高球員年薪 2800萬美金(2008年),不到33歲就成為最年輕的500全壘打俱樂部會員,被視為未來打破全壘打紀錄和多項紀錄的熱門人選。
多明尼加籍的 Juan Marichal (1960-1975巨人隊投手)於1983年成為第二位拉丁美籍選手進入美國職棒名人堂,現今有多明尼加的國旗橫掛名人堂大廳,2009年據統計共有81位多國球員在美國大聯盟打球,多裔球員年總收入3.5億美元,在美國818位職棒球員中占了十分之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