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里尼西亞
Polynesia
玻利尼西亞(Polynesia由希臘文poly及nesoi共同組成,poly意為眾多,nesoi意為島嶼)
太平洋三大群島之一。火山島是由海底的火山噴發物質主要是熔岩堆積而成,如玻利尼西亞群島中的夏威夷群島,至今火山還在活動著,其特點是海拔較高,地勢險峻。
中太平洋的島群。意為“多島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180°經線以東,南緯30°至北緯30°之間。陸地總面積約20000平方千米。人口約 142萬,多為玻里尼西亞人。主要包括夏威夷群島、中途島、威克島、圖瓦盧群島、湯加群島、社會群島、土布艾群島、土阿莫土群島、馬克薩斯群島、紐埃島、薩摩亞群島、托克勞群島、庫克群島、萊恩群島、菲尼克斯群島、強斯頓環礁、瓦利斯群島、富圖納群島、皮特凱恩群島等。陸地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 142萬,多為玻里尼西亞人。主要是玻里尼西亞人,身材高大,深褐色皮膚,頭髮呈直線形或波浪形。居民多信奉基督教,通用玻里尼西亞語。官方語言除法屬玻里尼西亞為法語外,多為英語。除吐瓦魯、西薩摩亞和湯加已獨立,庫克群島和紐埃島內部自治外,余分屬美、英、法等國。由火山島和珊瑚礁組成。赤道附近各島屬熱帶草原氣候,其它各島屬熱帶雨林氣候。玻里尼西亞中部是颱風源地之一。礦物有磷酸鹽、鎳、鉻等。沿海產珍珠。盛產並出口椰乾,還產可可、甘蔗、天然橡膠等。旅遊業發展迅速。
人種志上的一群島嶼,其分布遍於中東部太平洋海面上一個巨大的三角形地帶,三角形的頂角為夏威夷群島,兩個底角分別為紐西蘭及復活島。玻里尼西亞(Polynesia由希臘文poly及nesoi共同組成,poly意為眾多,nesoi意為島嶼)包含薩摩亞群島(美屬薩摩亞及西薩摩亞)、科克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包括大溪地島和其他社會群島的島嶼、馬克薩斯群島、土布艾群島和土阿莫土〔Tuamotu〕群島)、紐埃(Niue)島、托克勞(Tokelau)群島、吐瓦魯(Tuvalu,從前的埃利斯〔Ellice〕群島)、東加群島、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Wallis and Futuna)、夏威夷群島和皮特肯(Pitcairn)群島等島嶼群。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也是玻里尼西亞人。斐濟群島由於有很大比例的人口是玻里尼西亞人,有時也被列入玻里尼西亞的範圍內。
島群由火山島和珊瑚礁組成。主要為熱帶海洋性氣候。由於地域廣闊,各群島氣溫和降水量有差異。年平均氣溫中部為26℃以上,其他地區約為24~25℃。年降水量赤道兩側附近島嶼較少,菲尼克斯群島為 1000~1500毫米,聖誕島只有 700 毫米,而其他島嶼為2000~3000毫米。玻里尼西亞中部是颶風源地之一。玻里尼西亞島群為國際海、空航線和許多海底電纜的必經之地,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並出口椰子、熱帶水果,還產可可、甘蔗和香草等。有磷酸鹽等礦產。旅遊業發展迅速。沿海產珍珠和魚類。
除吐瓦魯、西薩摩亞和湯加已獨立,庫克群島和紐埃島內部自治外,余分屬美、英、法等國。
①湯加王國位於玻里尼西亞的西南部。由約170個島嶼組成。面積697平方千米。1970年6月4日宣布獨立。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並出口椰乾和香蕉。首都努庫阿洛法。
②法屬玻里尼西亞,位於太平洋中南部,主要包括社會群島、土布艾群島、土阿莫土群島、馬克薩斯群島、甘比爾群島、刀羅蒂里群島(巴斯群島)和拉帕島等。陸地面積4000平方千米。首府帕皮提。
③紐埃(新),位於南太平洋中部。陸地面積258平方千米。首府阿洛菲。
④薩摩亞群島,位於斐濟東北,為南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樞紐。主要由烏波盧島、薩瓦伊島及土土伊拉島等13個島嶼和珊瑚礁組成,陸地總面積3144平方千米。群島分東、西兩部分,西薩摩亞已經獨立,東薩摩亞仍為美國占領。東薩摩亞陸地面積197平方千米,產並出口椰乾、香蕉、水果、魚罐頭,首府帕果帕果。
⑤托克勞群島(新),又稱尤寧群島,位於薩摩亞群島以北。陸地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2000。主產椰子、可可、香蕉。
⑥吐瓦魯,位於薩摩亞群島西北。陸地總面積為26平方千米,主要為玻里尼西亞人,1978年10月1日獨立。居民多從事椰子種植和捕魚。首都富納富提。
⑦庫克群島(新),位於薩摩亞群島東面,分南、北兩部分。陸地總面積240平方千米。盛產並出口柑橘、椰乾、蕃茄及珍珠貝,還產香蕉、咖啡、木薯、鳳梨等。首府阿瓦魯阿。
⑧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位斐濟和薩摩亞群島間。陸地總面積153平方千米 。產椰子、薯類、芋頭、香蕉。首府馬塔烏圖。
⑨皮特凱恩(Pitcairn)群島(英),位於土阿莫土群島東南面。面積5.2平方千米 。主產水果、魚類,首府亞當斯敦。
歷史:
依據考古證據和比較的語言相同性之判斷,專家們認為來自美拉尼西亞的移民大約在3,000∼4,000年前定居於玻里尼西亞中部。後來其中一部分的人群又向更遙遠的玻里尼西亞地區遷徙。馬克薩斯群島可能早在西元300年就已經有薩摩亞人定居,復活島則可能早在西元400年就有薩摩亞人從馬克薩斯群島至此定居。夏威夷也同樣居住著一些來自馬克薩斯的航海者,他們遷入的時間在西元500∼1000年之間;來自社會群島的探險者在幾個世紀以後也到達了這裡。社會群島可能是後來定居於科克群島的玻里尼西亞人的原始居住地。馬克薩斯和社會群島兩者之一則是紐西蘭島民(他們在西元1000年前的某個時間開始定居於此)的原始居住地。各種玻里尼西亞語言散布地被使用於太平洋上一片廣大區域,它們之間有密切的關聯,這一點可以支持考古學上認為玻里尼西亞文化的擴散相對上是很近期的事情的說法。
在與歐洲人接觸以前,玻里尼西亞群島的聚居方式可以分為小村落和村莊兩種類型。在較大的火山群島上,由於食物的來源不同,並分布於不同的環境地帶,因此居民一般採取小村落的聚居方式。這些小村落的房舍四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果園、芋頭園、椰子樹和麵包樹就環繞在房舍的旁邊。村莊由30或更多的房舍所組成,這種型式的聚落可見於薩摩亞和紐西蘭(特別是沿岸地區),它們通常都有一道石牆或木塹以資防衛。紐西蘭毛利人所建的村莊有最精密和使人印象深刻的防衛設施。
親屬模式和家族繼嗣制度是小村落和村莊的組織原則。玻里尼西亞常見的親屬模式是以擴大的父系制和夫父居家族為基礎。然而,收養也很常見,而社會習俗也具彈性。某些玻里尼西亞社會裡(如大溪地島和夏威夷),在較有利的情況下,一個人可循母系制繼嗣;父系繼嗣雖然是社會的習尚,但繼嗣在實際上卻可以是雙邊的。在玻里尼西亞社會中,「宗支型」是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的繼嗣群中最常見的一種。這種繼嗣群的繼嗣權由長子傳給長子,並將祖先上溯到過去的神話中。一個獨立地區或島嶼的酋長被視為第一個占領或征服這塊土地的長者世系最直接嫡裔。「繼嗣家系」是玻里尼西亞社會中親屬組織的另一種主要類型,它似乎是「宗支型」組織下層結構倒塌的結果。繼嗣家系並不考慮個人在父方繼嗣系統中相對位置的高低,也不考慮一條繼嗣家系與另一條繼嗣家系的譜系關係。
酋長在古代的玻里尼西亞社會裡雖然擁有最高的社會地位,且無疑是整個群體神聖力量的執著者,但他並沒有被視為與眾不同。後來這套系統在某些玻里尼西亞社會裡(諸如夏威夷、大溪地和東加)被一種新的秩序所取代。酋長的家族(有時候是以聲望和勢力來取決的)把自己確立為一個有別於一般人的階級,而他們的地位也變得世襲罔替。他們將系譜上溯至一些創造神,而創造神又是馬那(mana,一種非凡的與超自然的力量)所從生的神祇。這些社會設有一套嚴格的禁忌(觸犯禁忌的人常被判以死刑)以保護酋長,防範那些血統與地位不同的人接近他。它也是維護酋長權位的宗教性支柱。這些社會中階級分明,戰事頻繁。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類型的社會中,如果一個基督教的傳教士想成功地推翻原有的宗教信仰,他首先要能說服酋長改信基督教。由於酋長的權力深植於傳統的宗教信仰,並且必須透過宗教的禁忌以有效的執行,因此假使社會的宗教信仰發生改變,酋長對人民的許多掌控也將隨之喪失。
宗教和巫術在玻里尼西亞的傳統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玻里尼西亞人的神種類繁複,惡神與善神具全。這些神靈的地位與重要性各有不同,有些屬於萬神殿(這些神曾參與宇宙的創造),有些則是非常地方性的神。各神都有一套專屬的祭祀儀式,由不同種類的祭司主祭。宗教儀式包括獻祭(有時候會用人來當獻祭品)、吟唱、大宴和豐年祭。玻里尼西亞文化中的一個關鍵信仰是人們相信萬事萬物(不管有生物或無生物)都各自具有一個馬那。這種馬那是動態的,人會因為不當的行為而減損、削弱乃至於喪失他的馬那。婦女尤其被人視為具有力量(雖然是不潔)的生物,人們相信婦女可以污染某些地帶土地或樹叢的聖潔,也相信她們可以污染不計其數她們碰到過的沒有生命的物體。玻里尼西亞人依據馬那的原則建立了一套精密的社會規則系統,以供保護馬那和避免觸犯禁忌之用。巫術也同樣的流行,有無數跟求愛、戰爭、復仇、農耕與捕魚有關的儀式被執行。
玻里尼西亞的文化是一個依海洋為生計的文化。但一如其他依海洋為生計的文化,園藝業和樹木栽培在此並未受忽視。除了魚類以外,軟體類和甲殼類動物也是食物的主要來源。捕魚通常是一種群體活動,一隊人一起將魚群(有時候甚至是海豚和鯨魚)驅向岸邊或一起撒網與拉網。海灣和礁湖並非玻里尼西亞人捕魚的唯一地點;玻里尼西亞的漁人也在他們棲息島嶼四周的廣大海洋上活動,找尋石斑魚和鮪魚群,有時也捕到鯊魚和美味的鰩魚。其他的主食與副食一般由果園和栽種的林木提供。甜馬鈴薯、芋頭、麵包果、香蕉、甘蔗和椰子都是玻里尼西亞具重要食用價值的農作物,但對所栽種農作物的選擇則視特定社會的需求和生長條件而定。以胡椒屬作物根部製成的卡瓦酒(kava)不含酒精,是一種成年人喜愛和在典禮中飲用的飲料。
食用的植物也同時為玻里尼西亞的物質文化提供了製作的原料。麵包樹的木頭被用於製造獨木舟,它的樹液則可供填充船縫之用。麵包樹(或構樹類植物)的內皮在經過浸泡以後,可以捶製成一種稱為「塔帕」(tapa)的衣服。某些植物的葉子可供編織蓆子、衣服、船帆和其他家庭用品。從製品的樣式中,可以看出玻里尼西亞人是技藝高超的工匠與藝術家。設有舷外浮子的獨木舟在島民生活中扮演著本質性的角色。這種獨木舟既便行於淺水的礁湖,也便於架放在礁石上,並易於拖回岸上,它在跟另外一艘獨木舟裝並在一起時便成為一艘雙體獨木舟。無論是單體或雙體獨木舟通常都裝有用席造成的帆。供島際往來和移民探險之用的雙體獨木舟體形非常巨大,食水深度達30∼45公尺(100∼150呎)。這種獨木舟的甲板上還設有一間用茅草蓋成的船屋。它可載運整個家庭的人、畜和農作物,在海洋上走一段極為遙遠的路程。
隨著時間的變遷,不同島嶼的人群各自發展出其特有的藝術技巧。從社會群島、復活島和馬克薩斯島石頭廟宇的頹垣敗瓦中,可以看出島民對石工與建築技巧的精嫻。功能性的用品(獨木舟、作戰用的棍棒、跳舞用的盾牌、魚鉤)都設計精美、裝飾細緻。玻里尼西亞人在製作羽毛斗篷時所花的功夫非常驚人,他們先把數以千計細小而罕見的羽毛集合成一簇一簇,再把這一簇一簇的羽毛重疊成行地系成一件極為精緻的網狀編織品。
玻里尼西亞社會財貨和勞務的交換以互惠和再分配為特色。這個交換系統在20世紀晚期仍然很明顯地存在,它是玻里尼西亞社會早期土地擁有習俗的一種反映。土地在傳統的玻里尼西亞社會中是共有的,每個家庭都可以分配到一塊耕作地。然而,隨著社會組織的發展,每個島嶼都各自發展出特有的土地分配方式——其中部分的分配方式以社會階級的高低而定。
玻里尼西亞與歐洲文化的接觸始於18世紀頭十年晚期,這種接觸徹底地改變了玻里尼西亞人的生活方式。尋找財富與熱衷傳播基督教的西班牙探險家是最早到達玻里尼西亞的歐洲人。阿爾瓦羅•德•孟丹努厄•德•雷瓦拿(Alvaro de Mendana de Neira)在1595年登入馬克薩斯群島,佩德羅•費爾南德斯•德•吉洛許(Pedro Fernandez de Quiros)則在1606年發現了土阿莫土群島與北科克群島。葡萄牙人在不久之後也到達這裡。塔斯曼(Abel J. Tasman)在1642年發現了紐西蘭,稍後又發現了東加群島。英法兩國對玻里尼西亞的探險始自1767年,當時英國航海家沃利斯(Samuel Wallis)發現了大溪地島,而法國航海家布乾維爾(Louis-Antoine de Bougainville)也到達了大溪地島,他稍後又發現薩摩亞群島。英國海軍軍官及探險家科克(James Cook)船長在1769和1770年環紐西蘭的兩個主島航行,繪下海圖,並在稍後抵達了大溪地島。科克在1778年登入了夏威夷群島,並將它命名為桑威奇(Sandwich)群島,以表示對桑威奇伯爵的敬意。幾乎所有的玻里尼西亞島嶼都曾展開對歐洲人的反抗行動,但都為時甚短。
1898年美國兼併了夏威夷;法國在1880年兼併了馬克薩斯和社會群島;智利在1888年提出它對復活島的主權;英國在1840年兼併了紐西蘭,又在1901年兼併了科克群島;東加則始終保持獨立王國的地位(但從1900年開始受英國的保護)。到19世紀末所有的玻里尼西亞島嶼都落入歐洲列強與美國的控制之下。西屬薩摩亞在20世紀獲得獨立(1962);1929年美屬薩摩亞成為美國的領地;1959年夏威夷成為美國的第五十州;1947年紐西蘭獲得獨立,成為大英國協的一員;科克島政治上依賴於紐西蘭;馬克薩斯群島、社會群島及土阿莫土群島則共同構成了法屬玻里尼西亞(法國的海外領地)。
殖民者和基督教的傳教士(尤其是後者)在向玻里尼西亞人灌輸西方信仰系統與生活方式的同時,成功地剷除了玻里尼西亞本土的傳統與習俗。大部分傳統的生活習慣不是被西方的生活習慣所取代就是與之混合。薩摩亞和東加是所有的玻里尼西亞島嶼中傳統文化保存較多的兩個地區。在別的地方,西方文化的影響幾乎顯著地隨處可見,尤以消費品最明顯。
對許多西方藝術家和作家來說,玻里尼西亞的生活方式具有相當浪漫色彩的吸引力,因為在他們眼中,那是一種簡樸而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受「文明」和資產階級態度的束縛。法國畫家高更死前幾年都在大溪地島和馬克薩斯島上生活與繪畫,把玻里尼西亞的土人與文化當成創作的題材。另一個例子是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他年輕時曾在一些太平洋航線上的捕鯨船上工作,後來把這段在南太平洋的生活經歷寫在《太比︰玻里尼西亞生活一瞥》(Typee:A Peep at Polynesian Life,1846)及《奧摩︰南太平洋冒險記》(Omoo:A Narrative of Adventures in the South Seas,1847)兩本書中。
密克羅尼西亞
【簡介】
意為“小島群島”(希臘語中,“micro-”意為“小”,“-nesia”意為“島”)。
位於中太平洋,在南緯4°~北緯22°,東經130°~177°之間。陸地總面積 2584 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密克羅尼西亞人。
主要有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諾魯島、吉爾伯特群島等。群島分列為兩弧,中隔馬里亞納海溝。群島以珊瑚礁為主,有許多大環礁和礁湖,也有火山島。
屬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加羅林群島附近是颱風源地之一。主產香蕉、甘蔗、椰子和磷酸鹽等。
【島群內的島嶼】
· 馬里亞納群島(屬北馬里亞納和關島)
· 加羅林群島(屬帛琉與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馬紹爾群島
· 諾魯島
· 巴納巴島
· 吉爾伯特群島(屬吉里巴斯)
【島群內的主權國家】
(1)諾魯共和國 位於太平洋中西部。面積22平方千米。居民多諾魯人。諾魯為一珊瑚島,屬熱帶雨林氣候。諾魯行政管理中心為亞倫。
(2)吉里巴斯共和國 位於諾魯島東部,面積684平方千米。產椰乾、磷酸鹽、水果、魚翅等。首都塔拉瓦。1980年6月25日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3)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由60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722平方千米,水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首都帕利基爾。1989年9月11日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4)馬紹爾群島共和國 面積181平方千米。首都馬朱羅。1990年11月16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98年12月11日,因該國與台灣當局“建交”,我國宣布中止同馬紹爾群島的外交關係。。
(5)帛琉共和國 面積488平方千米。首都科羅爾。
〖消歧義〗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The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中文簡稱“密聯邦”)有時被混稱為“密克羅尼西亞”。
美拉尼西亞
Melanesia
太平洋三大島群之一
【顧名思義】
“美拉尼西亞”之名源自希臘語,意為“黑人群島”。
【地理信息】
美拉尼西亞位於180°經線以西,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的西南太平洋。西北—東南延伸4,500多公里。
陸地總面積約15.5萬平方公里。多屬大陸型島嶼,多火山,地震頻繁。多數島嶼屬熱帶雨林氣候。森林茂密。盛產蔗糖、椰子、咖啡、可可、橡膠等,還產白檀等珍貴木材。富鎳、鉻、金等礦藏。
人口約160萬,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其次為巴布亞人,通用美拉尼西亞語。斐濟、索羅門群島、萬那杜已成為獨立國。
【島群內的島嶼】
主要有:
· 俾斯麥群島
· 索羅門群島
· 萬那杜群島(殖民主義名:新赫布里底群島)
· 新喀里多尼亞群島
· 斐濟群島
【島群內的主權國家】
★ 斐濟
★ 索羅門群島
★ 萬那杜(殖民地時期名為新赫布里底)
相關詞條
-
太平洋群島
太平洋群島,一個融合了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於一體的地方,它具有深厚的歷史、地理位置、氣候、人口、經濟、景點、文化習俗等信息。漁業資源相對豐富。
簡介 三大群島的旅遊資源 法屬玻里尼西亞 太平洋帛琉群島 -
美屬太平洋群島
美屬太平洋群島,太平洋三大島群,即玻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
簡介 歷史: 參考資料 -
科隆群島
科隆群島(Archipiélago de Colón、西班牙語:Islas Galapagos):即加拉帕戈斯群島。隸屬厄瓜多,位於南美大陸以西100...
簡介 名稱 形成 地貌 氣候 -
湯加群島
湯加群島,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國際日期變更線的西側,是世界上最先開始新一天的國家。現有人口約9.5萬,主要是玻里尼西亞人。湯加群島由17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
簡介 國家簡介 經濟 文化 外交 -
太平洋[海洋]
太平洋(Pacific Ocean),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覆蓋著地球約46%的水面以及約32.5%的總面積。跨度從南極大陸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峽,西面為亞洲...
讀法 範圍 歷史 地理 分區 -
太平洋島嶼
太平洋是地球上島嶼最多的大洋,計有大小島嶼2萬多個,面積達440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島嶼總面積的45%。中部...橫亘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馬來群島東西...
自然條件 經濟概述 主要島嶼 相關詞條 -
菲尼克斯群島
菲尼克斯群島(Phoenix Islands )亦譯鳳凰群島,太平洋中西部無人居住的珊瑚環礁群,屬吉里巴斯,在夏威夷西南2,650公里處,位於南緯2°3...
簡介 歷史 世界遺產名錄 -
沖繩群島
沖繩群島,古時為中國附屬國,為琉球王國。隔海相望於中國,散布於西太平洋之上,地處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核心位置,北連日本列島,南接中國台灣。琉球群島由北、中、...
介紹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