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平[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師]

王一平[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師]

本詞條為歧義詞條。這裡介紹電磁波專家王一平。王一平,電磁波理論專家,教育家,長期從事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及領導工作,先後創建了兩個專業系,開闢了兩個學科方向,出版了多部有影響的專著。在國內電磁波理論的科研、教育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圖)王一平[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師]王一平

本詞條為歧義詞條。這裡介紹電磁波專家王一平。王一平,電磁波理論專家,教育家,長期從事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及領導工作,先後創建了兩個專業系,開闢了兩個學科方向,出版了多部有影響的專著。在國內電磁波理論的科研、教育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簡歷

(圖)王一平[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師]武漢大學

1925年10月3日 生於四川省成都市

1943-1947年 在武漢大學電機系學習。

1947年6月-1949年5月 任武漢市委學委書記。

1949年5月-1952年2月 任青年團武漢市工委常委。

1952年2月-1962年9月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教師。

1962年9月-1979年4月 任軍事電信工程學院、西北電訊工程學院教師。

1979年4月-1980年11月 任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電磁場工程系主任。

1980年11月-1984年10月 任西北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

1987年2月-1988年9月 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物理系主任。

1991年7月起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1年12月 被遴選為中國電子學會會士。

1993年9月 離休。

生平

王一平,原名王爾傑,1925年10月3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進入成都市樹德中學。1943年考入內遷到四川省樂山地區的武漢大學電機系,學習電信專業,1947 年畢業。

學生時代的王一平有著進步理想,關注時政。1944年初,他與另兩位同學在武漢大學創辦壁報《△X》,報導當時在成都、重慶、昆明各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吸引了眾多學子,成為校園裡的一道風景線。1944年冬,又成立了讀書會“課餘談社”,組織社員閱讀進步書籍,如《大眾哲學》、《社會發展史》等,宣傳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論聯合政府》,縱論時事。1945年4月他參加了中共南方局組織部領導的建立在武漢大學的黨的外圍組織“核心組織”,成為武漢大學學生運動的骨幹。1946年6月在成都市由中共川西特委委員王宇光介紹,他和另一位“核心組織“領導人一起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46年暑假他當選為武漢大學“核心組織”領導成員。武漢大學遷回武昌後,在他們尚未與中國共產黨武漢地下黨市委取得聯繫的情況下,仍組織“核心組織”的人員建立了社團聯席會,加強對學生運動的領導。成功地組織了1947年初的抗議美國兵強姦北京大學女生的抗暴運動和反飢餓反內戰的全國大遊行。同年6月,武漢市委書記在中共中央上海分局組織部長錢瑛處找到了王一平等兩人的黨的組織關係,在6月22日將兩人與武漢市委接上關係,以後武漢大學黨的工作就在中共武漢市委的直接組織領導下進行。經武漢市委決定,王一平留在武漢繼續領導學生運動。後來,王一平擔任了中共武漢市委學委書記。1947 年10月,秘密成立了武漢大學黨支部,之後又建立了黨總支。1948年4月至6月王一平又兼任過武漢大學的黨總支書記。

1948年8月下旬,王一平到香港在錢瑛負責的地下黨乾訓班學習並總結經驗,9月返回武漢。1949年3月下旬奉調至香港隨錢瑛經煙臺、濟南於4月9日到達北平,出席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王一平編入武漢市軍管會青年組,於5月26日進入武漢市。王一平作為中共武漢市委青年委員任青年團武漢市工作委員會常委,並先後擔任過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管理中學團組織的學校團委書記、宣傳部副部長等職務。

在青年團工作時期,王一平是一位受武漢地區廣大青年稱讚的年輕的優秀共產黨員。許多學生幹部都自認為是他的學生。組織上對他的鑑定是:思想嚴謹周密,政治心胸寬大,知人善任,作風平易近人,以身作則,能聯繫民眾。

1952年1月,他調往中央軍委工程學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前身)任教,從此開始了長達40餘年的教育和科學研究生涯。1960年他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創建了電波傳播專業。此後一面教學,一面從事電磁波及其傳播的研究工作,並率先系統地推廣電磁場的數值計算和漸近計算。1979年在西北電訊工程學院創建電磁場工程系,擔任系主任,並在工科大學嘗試性開設理科專業,取得成功。1980年升為副院長。1987年西北電訊工程學院更名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並創建了物理系,王一平被任命為系主任。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爾後又建立電波研究室,開展科研工作,成果頗豐,不僅桃李芬芳,而且多項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以及國家專利

巨大貢獻

進入中央軍委工程學校後,正值該校改組籌建正規的高等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王一平先後為工程班、幹部班、短訓班講授電工原理、電工學、電機學乃至電源學等多種電學方面的課程。1960年學校改制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並決定建立若干新的專業,成立了無線電物理和電子器件系。在無線電物理方面設定資訊理論、電波天線量子電子學專業。1962年王一平被任命為電波天線專業組組長。自此以後他一直在這所學校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為學科建設和發展,特別是電波領域的研究和專業建設做了許多奠基性工作。

1.創建電波傳播專業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電波傳播專業的第一批學員是從一些地方大學調來的二年級學生,因此,在1960年就有了1959級的學生。當時課程開設和師資培養的任務十分緊迫。王一平首先為5個班開出了電動力學課,為電波天線專業開出了地波傳播課,並於1963年在校內出版了正規的教材《電波傳播》。這是國內第一本詳細闡述球面繞射的Fock理論的著作。1975年應人民郵電出版社之約,他主編的《微波傳播》一書於1977年出版,1987年再版。這本書滿足了當時建設微波中繼系統工程的需要,為從事此項工程的技術人員提供了理論基礎。以後,又從微波發展到毫米波的研究,建立了傳播測試電路,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王一平主持下,1984年6月經電子工業部批准正式成立電波研究室。1986年獲得無線電物理理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電波研究室的成立,為學校無線電物理學科的科研與教學提供了基地。先後承擔了幾十項科研任務,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的科技成果獎及多項國家專利。承擔的任務有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防軍事方面的項目。研究室建立了3mm和8mm電波傳播地面測試電路和無人值守工作站,進行了長期的毫米波傳播特性的測量觀察工作。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毫米波降雨去極化效應及雨滴傾斜角的測量研究。並且將基礎研究轉化為套用研究,成功地研製了中國第一台定型的“毫米波軍用通信機”。

2.率先系統地推廣電磁場的數值計算和漸近計算

20世紀60年代在國外興起了一種計算電磁場的方法,它集中在兩個方面:數值計算的矩量法(moment method)和漸近計算(asymptotic method)的幾何繞射理論(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或稱繞射的幾何理論。前者適用於低頻,後者適用於高頻。早在1978年6月王一平就撰寫了《電磁場的漸近計算與數值計算》一文。並在1978年下半年給教師系統地講授矩量法和幾何繞射理論。同時,主持翻譯了R.F.哈林登的《計算電磁場的矩量法》一書,1981年由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1978年和1979年他多次應邀在上海交通大學、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工業部29所系統地講述和推廣這兩種方法。除講課和寫文章外,他還作為航天部任務課題組的後盾,共同完成了有關的計算工作。這個階段的成果匯集在1983年出版的《幾何繞射理論的工程套用》一書中。幾何繞射理論的方法現在仍是指導碩士生和博士生的重要課題。直至1991年初他還應邀去閻良航空研究院講授過幾何繞射理論。

3.創建電磁場工程系

1979年,王一平擔任電磁場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同年招收首屆研究生。1980年上半年他組織有關教師成立了電磁理論討論班,下半年為研究生開設電磁波理論課,並作為研究生的高等電磁理論必修課。此課的講稿經後續教師的多次使用後,於1985年成書,書名為《工程電動力學》。與此同時他又為研究生開設了數學物理方法課,作為數學基礎課。它和一般這種課程內容的不同之處在於包含了微分幾何和漸近計算兩章。經過多次講授後,1993年由電子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這兩本專著,至今仍是報考博士學位考試課程的必修參考書。

4.組建理科專業

文化大革命”1977年後,高等院校恢復招生,學院為加強基礎課教師力量,在77級招收了數學師資班,又在78級招收了物理師資班。但王一平認為,僅僅辦一個師資班只能解決當前之急需,從學校整體發展看應該理工結合,設定理科專業。於是在1979年開始組建數學系,並招收學生。同時,決定將物理師資班按照綜合大學物理系的教學大綱執行。1980年11月王一平被任命為學院副院長。

實踐證明,由王一平倡導設定的理科專業,其效果是好的。例如,學院的物理師資班有一位學員畢業後在國外做掃描電鏡工作,一次他給王一平來信說:物理師資班給我打下的堅實的數學基礎,使我在今天的研究工作中受益匪淺,而在普通物理實驗和近代物理實驗方面的紮實訓練,使我在研究工作的實踐中進展良好。這一屆畢業生有的在科學上取得了良好成就。有在國外擔任喬治亞工學院納米研究所所長並成為歐洲科學院院士的;有在國內被評為2002年十大科技青年的。王一平為這一屆學生講授過數學物理方法、電動力學課程。後又將前者的方程部分定型為《數學物理方程》一書,作為物理系的基本教學用書,並於1993 年出版。1987年初學院改名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校決定成立物理系,王一平被任命為第一任物理系主任。

在擔任物理系主任期間,王一平和實驗物理教授胡昌璧、電子工程教授戴樹蓀開展了創造性教學研究工作,其成果編成了論文匯集,受到許多大學物理教師的歡迎。他還在學校內組織近代物理講座和非線性講座等,及時向學生傳授教材以外的新知識,受到好評。

5.開創隨機介質中波傳播的研究

20世紀60年代,蘇聯學者開始對大氣湍流中波傳播進行研究,一直延伸到七八十年代,形成了研究隨機介質中波傳播問題的高潮,這方面的工作載入A.Ishimaru的兩卷專著Wave Propagation and Scattering in Random Media(1978)中。1979年王一平招收第一屆研究生,就為他們開出了“隨機介質中波傳播”課程。以後他又將費曼的路徑積分求解量子力學薛丁格方程的方法用於求解隨機介質中波幅的拋物線形方程。後來確定隨機介質波為研究方向,又和黃際英教授一起編寫了《無線電物理中的隨機場》一書,於1991年10月出版,以這本專著的一部分,作為研究生的必修課程。以後又將隨機問題聯繫到非線性中的分形問題和非線性系統問題,並進行了初步研究。這方面的工作收集在《電磁波與隨機介質的相互作用》這一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的論文彙編中。

王一平進入高等學校後做的一系列工作,多屬電磁場和電磁波理論的奠基性和開創性工作,為學校的學科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此外,他的研究工作還拓展到其他有現實意義的理論課題。如“電磁兼容問題的理論分析方法”、“生物介質體內電磁場理論計算方法”等。

人物評價

王一平投身革命教育事業,無論把他放在什麼崗位上,他都始終把個人與事業融為一體,從不計較個人名位。他從學院副院長的職位卸任以後,又擔任了物理系主任。能上能下,吾心依然。他樂於助人,急人所難。1973年他為某通信大隊翻譯BSTJ 的電纜腐蝕專輯,不計報酬;在物理係為幫助物理教師準備量子力學課程,曾翻譯過整本英文書;曾幫助教師校勘《微波工程基礎》譯稿兩遍;多次助人將中文論文譯成英文;甚至還代人將寫給外資公司經理的中文信翻譯成英文,總是有求必應。

離休後,但他卻是離而不休,將《電磁波理論》講稿修改補充後於2002年出版,定名為《電磁場與波理論基礎》;為獻給世界物理年,編寫了《近代物理百題》,於2005年4月出版。王一平既是科學家又是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在科研教學中,他十分重視基本功的訓練,他的學生中許多人能迅速適應工作的需要而取得成就,如有的從電波轉為聲波成為決策工程師,有的從光學轉為通信成為電子學教授,甚至有的轉為計畫管理者。反過來也一樣,他有一位本科為工科的研究生,經過研究生學習後,在國外搞日地物理,同樣受到器重;另一位本科為工科的研究生,在讀研究生時做生物電磁學項目,現在做光電子技術,也做得很好。

王一平投身革命,不畏艱險,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投身科研工作,孜孜不倦,刻苦以求,碩果纍纍;投身教育事業,無私奉獻,辛勤耕耘,桃李芬芳。爾今他的學生,有的在國外大學任研究所長、歐洲科學院院士,有的在國內重點大學任博士生導師、教授,有的在中國科學院和中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研究所任所長,更多的則在各類研究機構任研究員、室主任、總工程師等,為科研、教育事業獻身。他常為此感到十分欣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