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溝鄉介紹
猴頭溝鄉位於松山區西南部,半支箭河兩條主要支流的交匯處,與喀喇沁旗、河北省圍場縣接壤。全鄉轄6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68個村民組,總人口10217人,其中農業人口9976人,在人口構成中,蒙古族占總人口的39%。全鄉土地總面積19萬畝,耕地3.3萬畝。2003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為2263萬元;財政收入為80.5萬元;全鄉人均純收入為2057元。本鄉的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明顯,無霜期約為130天。
本鄉農牧業資源豐富,有水澆地11000畝,蔬菜產業發展迅猛,現在露地蔬菜部畝數為8000畝,玉米、高梁、穀子等作物產量高、品質好,土豆品質尤為突出,遠近聞名。飼草資源廣泛,2003年六月末大小畜存欄6606頭只。猴頭溝鄉地處大興安嶺南麓的七老圖山系之間,跨越兩個成礦單元,根據地質資料記載,煤炭貯量大體為5000萬噸,陶土貯量超過3500萬噸,葉臘石貯量在40萬噸以上,黃金貯量也比較可觀。經過幾年的發展,現有煤礦4處、陶土礦2處、葉臘石礦1處、金礦3處。在本地企業就業的農民有1200人,外出務工的有2000人。
相關資源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距離猴頭溝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的香山和六楞子山地段,屬黃土丘陵地帶,此處林草茂盛,泉水甘洌,動植物種類繁多。香山寺是久賦勝名的宗教聖地之一,歷經千載,文革前一直是內蒙古東部地區廣大佛教信徒聚集、朝聖的重要場所,時至今日,這裡善男信女依然絡繹不絕。
本鄉境內的缸瓦窯遺址被譽為“草原瓷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由馬背民族創立的並留傳下來的古陶瓷文化遺址,曾引起國內外考古專家的震動,具有很大的國際影響。中國北方古陶瓷研討會曾經在缸瓦窯進行過專題研討。此窯燒造與出土的仿宋白瓷系列及遼三彩系列產品,承華夏陶瓷之韻,又不失草原之風。1996年,缸瓦窯被國家文物局確立為“國保單位”,2000年被國家文物局納入西部大開發中古遺址群---遼古都保護開發利用之列,成為被國家納入的人文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重點遺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