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牙

猛獁牙

猛獁牙,英文名稱fossil ivory 。據了解,猛獁象牙屬於史前生物遺存,由於氣候變化,大部分的猛獁象牙已經不能用於雕刻,成品率只有20%左右,完好的猛獁象牙牙料更是少之又少。而且,作為已經滅絕的動物,即使天然庫存豐富,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市場觸覺敏銳的收藏界人士已經著手吸納。

基本信息

猛獁牙

猛獁牙猛獁牙

是指古哺乳動物猛獁象(長毛象)未經完全化石化的的上門牙及臼齒。它們大多保存在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等地的凍土層中。前者主要見於勒納河與其他流人北冰洋的河流流域;後者曾見於阿拉斯加育空河流域。優質的化石象牙與現生象牙無大的區別。一些被鐵銅磷酸鹽浸染而呈藍色或綠色的化石象牙,則稱“齒膠磷礦”可作為象牙替代品,材料多進口於西伯利亞。

從1990年起,我國為遵循全面禁止非洲象牙及其製品進行國際貿易的公約,而退出所有象牙國際貿易。受原料制約困擾,要保南派象牙雕刻工藝的傳承,必須尋找代替品,猛獁化石象牙、河馬牙和牛骨成為了主要的替補對象,其中以猛獁化石象牙的價值最高。但並非所有的猛獁象牙製品都是佳品,專家建議初級藏家宜從一兩萬元的猛獁象牙立件入手。

猛獁象

猛獁象是滅絕於12000年前的大型哺乳動物。猛獁象牙也稱古象牙,與現代象牙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它的象牙既長又向上彎曲,頭顱很高。猛獁牙是近年在西伯利亞凍土層大量發掘,優質的猛獁象牙可與象牙媲美,而聯合國相關組織並不禁止猛獁象牙用於加工貿易,由此牙雕業也獲得了新的寶貴原材料。目前,以廣州大新象牙工藝廠為例,猛獁化石象牙的加工製作就占其牙雕業務的三成。

猛獁象群居在西伯利亞高原上,在至少一萬年前因為地殼變動而被活埋的一部分猛獁象,其象牙未變為化石或半化石。猛獁象牙屬於史前生物的遺存,大部分的猛獁象牙已經不能用於雕刻,成品率只有20%左右,而完好的猛獁象牙牙料更是少之又少,致使猛獁象牙製品越顯珍貴。目前,猛獁牙加工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有的猛獁象工藝品會保留“牙皮”,突現古樸凝重的風格。

收藏知識

施氏角:象牙橫截面上粗細不等的線條(施氏線)組成的網壯結構(施氏結構)是非洲象牙/亞洲象牙和猛獁牙所獨有的特徵,俗稱“牙紋”,靠近“牙皮”處的施氏角(由施氏線形成夾角)的大小可以區別。非洲象牙和亞洲象牙施氏角的平均值大於115度,猛獁牙施氏角的平均值小於90度。

牙皮:猛獁牙擁有很厚的牙皮;亞洲象牙皮相對輕薄。

外形:整枝的非洲象牙外形呈月牙狀彎曲;整枝的猛獁牙彎曲度大且呈扭曲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