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狹葉繡球
種拉丁名:HydrangealingiiG.Hoo
種別名:林氏八仙花(植物分類學報),林氏繡球(福建植物志)
命名來源:(文本植物)[actaphytotax.Sin1(2):196.1951]
中國植物志:35(1):216
英文植物志:8:414
外觀形態
狹葉繡球(廣西植物),也叫林氏八仙花(植物分類學報),林氏繡球(福建植物志),灌木,高0.7-1.7米;小枝圓柱形,暗紫褐色,初時疏被捲曲短柔毛,但很快變無毛,樹皮薄,老後呈片狀剝落。葉紙質,狹橢圓形,較小,長5-9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於基部或近中部以上具稀疏小齒,乾後兩面常呈暗紫紅色或暗褐色,有時下面色稍淡,兩面光滑無毛,上面常具光澤;中脈稍粗壯,上面微凹或平坦,下面微凸,側脈5-6對,上面不明顯,下面微凸,小脈稀疏網狀,兩面明顯;葉柄長5-10毫米,被疏柔毛或無毛。
花序特徵
狹葉繡球傘房狀聚傘花序短小,直徑5-7厘米,密被微捲曲的短柔毛;不育花缺,1毫米,基部鈍圓,萼齒短小,卵狀三角形,長0.5~0.7毫米;
花瓣淡黃色,倒卵形或闊倒卵形,長2.5-3毫米,僅具1中脈,先端具短細尖頭,基部的爪較長,長約1毫米;雄蕊8-10枚,近等長,長2.5-3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子房半下位,花柱3,結果時長1.5-2毫米,上部略尖,直立或稍擴展,柱頭小,頭狀。蒴果香爐形,連花柱長4.5-5.5毫米,寬3-3.5毫米,頂端突出部分長約1.5毫米,約等於萼筒長度;種子褐色,橢圓形或倒卵形,略扁,無翅,具網狀脈紋。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狹葉繡球產於中國的福建省(崇安、順昌、南平、三明、永安、德化)。生長於山谷密林或疏林下或山坡灌叢中,海拔250-850米。
種屬概況
本屬約有73種,分布於亞洲東部至東南部、北美洲東南部至中美洲和南美洲西部。我國有46種10變種,除南部海南,東北部黑龍江、吉林,西北部新疆等省區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尤以西南部至東南部種類最多。栽培技術
土壤
土壤以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通常用腐葉土、園土、有機肥按4:4:2比例配製,規模生產宜用草碳、珍珠岩、有機肥按6:2:2比例配製,用前徹底消毒。但花色受土壤酸鹼度影響,酸性土花呈藍色,鹼性土花為紅色。為了加深藍色,可在花蕾形成期施用硫酸鋁。為保持粉紅色,可在土壤中施用石灰。若在園內種植,依植物根系的大小挖坑,坑的深度要比根系的長度再深60厘米。澆水
葉片的蒸騰量很大,因此必須及時澆水,即使短時間的缺水萎蔫,也可造成葉緣乾枯,花朵壞死。盆土要保持濕潤,但澆水不宜過多,特別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受澇引起爛根。冬季室內盆栽以稍乾燥為好。過於潮濕則葉片易腐爛。盆土常保濕潤,但要防止雨後積水,以防繡球的肉質根因水分過多而腐爛。光照
繡球花為短日照植物,平時栽培要避開烈日照射,以60%-70%遮蔭最為理想。盛夏光照過強時適當的遮蔭可延長觀花期。夏季、秋季:應放置半陰處或簾棚下,防止烈日直曬,避免葉片泛黃焦灼。盛夏光照過強時適當的遮蔭可延長觀花期。入冬後,露地栽培的植株要壅土保暖,使之安全越冬;盆栽的可置於朝南向陽、無寒風吹襲的暖和處。冬季雖枯葉脫落,但根枝仍成活,翌春又有新葉萌發。施肥
喜肥,一般每半個月追一次有機肥。生長前期氮肥要多一些,花芽分化和花蕾形成期磷鉀肥多一些,亦可葉面噴施0.1%至0.2%的磷酸二氫鉀2至3次,花蕾透色後停止施肥。翻盆換土時要待服盆後可施以一兩次以氮肥為主的稀薄液肥,能促枝葉萌發。肥水要充足,每半月施肥1次。花前花後各施一兩次追肥,以促使葉綠花繁。再加入適量腐熟餅肥作基肥。修剪
植株生長旺盛,耐修剪。對於剛種植的、比較小的植株最好先不修剪,因為花芽的形成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一般可從幼苗成活後,長至10-15厘米高時,即作摘心處理,使下部腋芽能萌發。然後選萌好後的4箇中上部新枝,將下部的腋芽全部摘除。新枝長至8-10厘米時,再進行第二次摘心。當發現新生枝條長出後,在距新生枝基部約1厘米處截去老枝。去殘花或摘去花朵,可以促進植株開出更多的花。在兩年生的壯枝上開花,開花後應將老枝剪短,保留2-3個芽即可,以限制植株長得過高,並促生新梢。秋後剪去新梢頂部,使枝條停止生長,以利越冬。經過這樣的修剪,植株的株型就比較優美,大大加強了觀賞價值。[2]繡球屬,繡球科植物
Hydrangea L. 繡球屬,繡球科,約80種,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我國有45種,各地均有分布,惟主產地為西部和西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