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韻筆畫
拼音
狎 xiá
筆畫編碼
部首:犭部外筆畫:5總筆畫:8
五筆86:QTLH五筆98:QTLH倉頡:KHWL
筆順編號:35325112 四角號碼:46250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2CE
韻部
【平水韻】:屬入聲十七洽部。【中華新韻】:屬一麻陽平(二聲)部。【詞林正韻】:屬第十九部十五合十七洽通用。【詞韻簡編】:屬十九部,與詞林正韻同。參考:百度或下載均可。
方言解釋
陝西方言釋義
狎:本音xiá,方言音hǎ(哈)。意思有二:
1、過分親近,效仿。
陝西人把諂媚和巴結權勢人物的行為叫“狎巴”,狎音哈,意思是過分的親近。寫作“哈巴”是缺乏根據的。《說文解字》:“狎,犬可習也。胡甲切。”《孔子家語·三恕》:“曾子曰:“狎甚則相簡,莊甚則不親。‟”狎,指過分親近。《潛夫論》:“孟賁狎猛虎而不惶。”《禮記·曲禮上》:“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今天所說的“哈韓”、“哈日”、“哈星”、“哈巴狗”中的“哈”本應是“狎”,讀哈。
2、行為不正,輕佻。
以關中為中心的周邊地區所說的狎人、狎貨,狎的很、狎東西,狎胚子都是行為不正的人,古代嫖客就叫狎客。《尚書·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絕於天,結怨於民。”《左傳·昭公二丅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狎即壞。《左傳·昭公二丅十一年》:“不狎鄙。”狎與鄙同屬卑賤之詞。胡銓《上高宗封事》:“王倫本一狎邪小人,市井無賴。”《烈女傳》:“夏桀既棄禮義,求倡侏儒狎徒,為奇偉之戲。”狎徒,就是陝西人說的“狎貨”,即輕慢不正派的壞東西。罵人說誰是“狎倯”,倯音松,意懶,即又壞又懶。“狎”和“瞎”,古語和關中同讀“哈”,人品差叫“狎”;而事物壞叫“瞎”,所指的對象不同。
歷史和引申
“狎”字被誤讀成(俠),打亂了對該字的使用價值。陝西人有兩個比喻“壞”的字,今天用國語都讀“xia”。一個是“瞎”,它是由眼睛失明不能用而擴展來的,引申為事情辦壞了都叫辦瞎了,莊家無收成叫瞎了,糧食霉了也叫瞎了。二個是“狎”,指道德淪喪的人,罵嫖客為狎客,古文中斥責奸詐無德之人為狎邪小人,陝西人罵作“狎倯”。而這兩個字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關中人、嶺南人、客家人都讀“ha”。從典籍文史資料看,陝西人對它的理解和讀法是對的,“狎”字本來就指的就是不知羞恥的“狗”。
狎:音xiá(俠),古音和西安方言讀音hǎ(哈)。長安、客家、福建、兩廣、港台語,以及古漢語中聲母是ɡ、k、h的很多字,現代漢語變成j、q、x,簡單舉幾個例子,聲母是ɡ變為j的,如脛、粳、皆;k變q的如卡、殼、塙;h變x的更多,如鞋、瞎、項、閒、涎等等,狎(hɑ)讀俠(xiɑ)就是其中之一。“狎”是貶義字。一種形容壞人就是“狎人”,也叫狎貨、狎東西、狎胚子、狎的很、狎倯、就是搗蛋、下流、放蕩不羈,引申為專做壞事的人。另一種形容“狎(hɑ)巴”人,或叫“狎(hɑ)巴狗兒”。本來“狎”就指的狗,《說文》:“狎,犬可習也,胡甲切。”說狗有兩個習性,一個是見人搖尾巴,討好人主人。親近到“吃人屎”,然後“舔屁股”。二是不知羞恥,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廣眾之中交媾,不可言狀。狗,雖然忠於主人,但因為他“太狎hɑ”,人並不領情,罵它“走狗”、“死狗”、“狗仗人勢”、“狗改不了吃屎”等負面字句和比喻居多。
根據狗的兩個習性,人們用“狎”就比喻兩種人:一是責備、痛斥道德敗壞、輕慢無恥之流。如狎客(嫖客)、狎徒(壞蛋)、狎鄙(無恥)、狎昵(調戲)、狎侮(失節)、狎褻(奸詐)等。
今天的很多人盲目崇拜他國文化,羨慕甚至效仿異國情調,取悅、討好人家,就有“狎日”、“狎韓”等辭彙,用“哈”取代“狎”,把形容我們民族愉悅、高興地“哈”字給糟蹋了,“狎巴狗兒”變成“哈巴狗兒”。“狎”若讀“俠”,“狎客”(嫖客)就變成“俠客”(英雄)了。
中文解釋
親近而態度不莊重(《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P1465)
英文翻譯
1.
[Formal] to be indecorously familiar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