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診特治脾胃病

特診特治脾胃病

《特診特治脾胃病》是由洪傑所著的一本書籍,於2008年科技文獻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中、西醫兩方面闡述了脾胃病的病因、病機、病理、臨床表現、辨證方法、治療方法、現代臨床研究進展等。重點介紹了中醫藥特色治療方法,名家診治脾胃病絕技、經驗與驗案。

本書是廣大患者的良師益友,也是臨床醫師的參考書。

特診特治脾胃病

目錄

1 概論

一、脾胃病概念

二、脾胃學說的形成與發展

三、脾胃自然觀

四、脾胃生理觀

五、脾胃病理觀

六、脾胃病辨證

七、脾胃病的治療原則

2 常見脾胃病

一、呃逆

二、痞滿

三、胃緩

四、嘔吐

五、反胃

六、泛酸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1 概論

二、脾胃學說的形成與發展

脾胃學說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黃帝內經》為基礎,形成於李東垣,發展於張景岳、薛已、葉天士等醫家,歷代醫家都有精深的研究,漸漸形成了一個著名的學術流派。脾胃學說是隨著整箇中醫學的發展而漸漸形成的,並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總的看來,中醫學認為“胃為水谷之海”,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臟腑經絡之樞,稱之為後天之本,並將脾胃功能失調視為疾病發生的原因之一。因此,脾胃學說對生理、

病理、診斷、治療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研究脾胃學說理論對發揚中醫藥學,開展科研臨床工作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黃帝內經》的脾胃觀

《黃帝內經》是奠定中醫脾胃學說理論基礎的最早醫著,雖然有關脾胃的論述,散見於多篇,不很系統,但是對脾胃學說的解剖生理、病因病理、預防治療做出了初步的探討與總結,對脾胃學說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對後世脾胃學說的發展完善做出了突出貢獻。《黃帝內經》的脾胃解剖是建立於原始解剖實踐基礎上的。由於中醫在解剖基礎上更加注意其功能,故與現代醫學器官的解剖實際又有距離。

脾胃的生理在《黃帝內經》中可歸納如下。

(1)脾主運化。《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概括了脾胃功能;又《素問·經脈別論》指出“……飲人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描述了水谷精氣的全身輸布過程,這些與現代的消化生理認識類似。

(2)脾運氣血。中焦脾胃之氣對氣血化生具有決定性意義。《靈樞。五味》也指出“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靈樞·營衛生會篇》指出:“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肺脈,乃化而為血……”這些闡明了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同時脾胃為升降之樞,脾居於中央以灌四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