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氏紫鱸

18-20。 台灣分布於南部及東北部海域。 )之粘性毒液,不可食。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9倍。頭背部幾乎斜直;眶間區略凹陷。吻略鈍圓。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之下方;上下頜、齶骨及鋤骨均具齒。前鰓蓋後緣鋸齒狀;下鰓蓋及間鰓蓋後緣鋸齒狀,且不埋入皮下。淚骨的表面具許多波狀骨脊。鰓耙數7-8 18-20。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60-72;縱列鱗數82-88。背鰭連續,硬棘部低,有硬棘IX枚,軟條12;臀鰭硬棘III枚,軟條9;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短於後頭部,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尾鰭圓形。體呈紫藍色,具一條鮮黃色縱帶始自吻端經眼而沿行於體部背緣。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水深20-120公尺處之礁石區,通常可見其在礁石洞穴內或岩壁裂縫中。皮膚可分泌毒液,且當魚受驚嚇時會大量分泌。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部,北至日本,南至紐西蘭。台灣分布於南部及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偶見魚種。體表能分泌具黑鱸素(grammistin)之粘性毒液,不可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