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生活質量指數

物質生活質量指數

物質生活質量指數是一個測度物質福利水平的綜合指標,由死亡率、預期壽命和識字率三個指標組成。

什麼是物質生活質量指數?

物質生活質量指數(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縮寫為PQLI)是為測度物質福利的水平而開發的一個綜合指標,該指標是由1975年曾任美國海外開發委員會主席的詹姆斯·格蒙特和客座研究員大衛·莫里斯的指導下,由美國海外開發委員會提出的,於1977年作為測度貧困居民生活質量的方法正式公布,旨在測度世界最貧困國家在滿足人們基本需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物質生活質量指數的構成

PQLI由嬰兒死亡率、預期壽命和識字率三個指標組成。原因有三:

①這三個指標都是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是“需要”的基本構成要素;

②每個指標都是很好的綜合指數,反映了社會在滿足基本需要方面的許多特徵,是社會發展成就的綜合體現;

③具有廣泛的國際可比性,並滿足構造綜合指數的六條標準。

在進行計算時,以瑞典水平為基準的綜合指數,識字率是與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人們生活水平和教育發展程度的反映,對應的預期壽命指數則是由營養、公共衛生、收入及一般環境等指數綜合而成的,嬰兒死亡率則反映了飲用水的淨化程度、居住的環境條件、母親的健康狀況等。

物質生活質量指數優缺點

PQLI是識字率指數、嬰兒死亡率指數和預期壽命指數三者的算術平均值,計算簡單,易於理解,但也存在局限性。

首先,它沒有反映一個國家的全部社會福利狀況。構成PQLI的3個指標中,反映健康狀況的有兩個指標,這實際上是賦予健康指標以雙倍的權重。這可能適用於最貧窮的國家,但卻不適用於一般開發中國家,對富國更缺乏敏感性。無論如何,僅用三個指標反映一個國家的福利水平顯得太粗糙、太簡單,因為社會福利的內容是廣泛的。因此,根據這一指數並不能斷定PQLI高的國家其境況就一定好於PQLI低的國家。應當在指數中包含物質生活質量。即便是最貧窮的人們,不僅希望自己的嬰兒存活,希望自己長壽,並有最基本的文化知識參與社會生活,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儘快擺脫貧困的物質生活環境。

再次,PQLI只是測度了一個國家社會發展的結果,而未能反映出發展的過程。因而,它只是一個“巨觀的”指數,不能反映出具體發展計畫或政策的過程及其成就。

最後,在計算方法上採用簡單平均,將每個指標看作對發展的作用相同,缺乏一定的理論依據。

總而言之,PQLI所關心的是發展政策能否成功地滿足貧困國家人民的基本需要這一問題,並不力圖測度所有的“發展”,也不測度自由、公平、安全或其他無形的東西。同時,它也不包括“生活質量”一詞所意指的許多其他社會和心理特徵,諸如安全、公平、自由、人權、就業、滿意感等。因而它被冠以“physical”生活質量指數的稱號,而不是一個全面的“發展”指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