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資流通中的市場調節

物資流通中的市場調節

正文

指通過市場價格的自發波動調節物資供求。在物資自由購銷的條件下,當市場物資供不應求時,價格上漲,生產者就會提高生產,增加供給,這時,價格就會下降。反之,供過於求,價格下降,生產者就會限制生產,減少供給,這時,價格就會回升。這樣,物資的供給和需求將會逐步適應。但這種適應只是暫時的和相對的,過一段時期,又會變成不適應。在經過市場價格波動以後,再達到新的供求基本適應。
在中國,對物資流通的市場調節,有兩種不同的理解:①認為是國家運用經濟槓桿調節物資供求關係的一種經濟手段,是相對於國家通過指令性計畫調節物資供求關係這一行政手段而言。②認為是供需雙方自由購銷物資的一種交換行為,是相對於供需雙方按國家的指令性計畫組織物資購銷這一交換行為而言。目前實際實行的,是上述第二種。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物資流通從總體上說是有計畫地進行的,但是,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繫是錯綜複雜的。就物資的供求關係來說,不僅在數量和品種、規格上千差萬別,而且對質量和技術條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單純依靠計畫手段來調節物資的供求關係,顯然難以收效。而且,將千萬個企業之間的物資供求關係,全部納入計畫,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物資流通中的市場調節,是對按計畫組織物資購銷這一交換行為的重要補充。除了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仍然由國家按照國民經濟計畫確定的經濟指標有計畫地進行調撥和分配外,其餘的物資,則由企業根據市場的供求變化,自行組織購銷。它有利於加強企業之間的橫向經濟聯繫,有利於促進企業按需生產和以需定購,從而加速物資流通和提高物資流通的經濟效益。隨著物資流通中指令性計畫範圍的逐步縮小,物資流通中的市場調節的範圍將相應地擴大。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