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白泥井鎮
境內呈南北狹長地形,並明顯分為三種類型:南部的硬梁區,與東勝區、準格爾旗相連,溝壑縱橫,農牧業生產條件極差,是水保世行貸款項目、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砒砂岩治理等生態項目區,治理面積達81萬畝。同時,這一地區礦產資源富集,石英砂、煤炭、高磷土儲量較大。石英砂現已探明儲量4700萬噸,建有采砂礦18座,引入石英砂加工企業13家。煤炭已探明儲量1.5億噸,現有煤礦8座,2006年產煤50萬噸。高磷土已探明儲量1000萬噸,現有高磷土開採礦3座;中部是生態植被恢復區,屬庫布其沙漠腹地,宜林宜草,人工植樹、種草及圍封草場總計14.3萬畝;北部為沿河高效農牧業區。這裡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地上和地下水源充足,上世紀80年代就被確定為國家商品糧基地。全鎮總耕地面積20.5萬畝,其中水澆地15.7萬畝,絕大部分在北部沿河區。農作物種植品種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西瓜、甜菜、麻子、制種玉米等,紫花苜蓿保存面積3萬畝。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達15萬頭(只),其中羊14.2萬隻,生豬7035口,奶牛520頭。現有標準化養殖小區33個,規模養殖戶494戶,建成標準化棚圈520處。組建養殖協會15個,種植協會9個。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白泥井鎮
白泥井鎮位於陝西省定邊縣最北端,北鄰內蒙前旗二道川鄉, 西接鹽場堡鄉,東靠安邊鎮,南毗定邊鎮與磚井鎮。全鎮轄 30個行政村、 3779 戶、 18206 人, 18 個駐鎮單位, 30個支部,476名黨員,鎮政府現有幹部職工 69 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33人。總土地面積 484 平方公里,現有耕地 71190 畝,其中水地 44806 畝,人均 2.4 畝,地貌類型為風沙鹽鹼灘區,農業生產以小型水地為主,是定邊縣重要的產糧基地和畜產品基地。羊子、辣椒、西瓜為主導產業。其中,年種植保加利亞辣椒2萬畝,產量8000萬斤,產品遠銷山東、廣東、東南亞等地,被譽為“天下第一椒”。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上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科技興鎮、生態立鎮、項目富鎮、農牧強鎮、全面推動該鎮小康社會建設步伐。奮鬥目標
實現一個目標,抓住三大機遇,推進三項建設。一個目標:緊緊圍繞小康建設目標,建成生態建設快鎮,農牧生產大鎮、經濟發展快鎮、實現鎮強民富。
抓住三大機遇,推進三項建設:抓住“普九”機遇,推進教育建設;抓住創建“五型”機遇,推進機關作風建設,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推進小康建設。
從 2003 年起,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建成以羊草產業為主的畜產品生產基地和以辣椒為主的蔬菜基地;鞏固提高小型水地單複種水平。加大退耕還林力度,使糧經比例達到 1: 3 ,退耕還林達到 2 萬畝。 到 2003 年,建成二(二樓)海(海子梁)公路黑色路面,建成一次性庫容 800 頓冷庫一座,徹底改善投資環境,實現招商引資大突破。2005 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 3000 元,財政收入突破 300 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 4‰ 以內。
工作措施
(一)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二)堅持依法行政,按程式辦事,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堅持制度創新,用制度規範幹部行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
(四)堅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吃透鎮情,熟悉民情,增進黨群、乾群感情。
(五)堅持項目帶動戰略,用項目統攬經濟發展全局,做到村有小項目,鎮有大項目,建立完善的項目建設體系。
(六)實行鎮領導包片,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戶制度,促進各項工作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