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牟中珩,山東黃縣人 。父親牟克全,字雙亭,當過黃縣公立第一育英學堂的校長,黃縣的視學員,辛亥革命中,牟克全加入了同盟會。牟中珩深受其父影響,崇尚革命黨人捨身救國,視死如歸的精神,從小立志做一名軍人。他中學畢業,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步科第九期第四隊學習軍事。其間,因軍閥混戰而一度輟學,回黃縣教授軍事體操。他對己要求嚴格,為矯正自己口吃病,曾廢寢忘食,唱念岳飛名篇《滿江紅》。1923年軍校畢業,在吳佩孚所屬的趙榮華部第18混成旅任少尉軍事教官。牟中珩身材魁梧,操場動作十分出眾,頗受吳佩孚讚賞。吳佩孚發現他有口吃病,讓他當校閱指揮,並特許他用報告單代替口頭報告。1925年劉文輝向部隊官兵發鴉片,以代替軍餉,一貫潔身自好的牟中珩對此十分不滿,毅然辭職還鄉。翌年,受軍校同學趙亨寶推薦,到張宗昌部第65師任中校團副。不久升為團長,駐防安徽省蕭縣“清剿”土匪,榮獲蕭縣“除暴安良”的錦旗一面。張宗昌幫助孫傳芳進攻北伐軍時被打敗,牟中珩離開了這個部隊。1927年11回鄉,幫助父親教書和種地,從此結束了他在直魯聯軍的軍事生活。 1927年直系軍閥敗北後,張學良邀請于學忠任鎮威軍第20軍軍長。牟中珩早在吳佩孚第18混成旅時,就深受于學忠喜歡,後來牟中珩便投奔于學忠,先任司令部中校參謀,不久升為上校參謀處長。1928年6月,張宗昌被北伐軍及上海工人驅逐出上海,企圖出關北逃大連,投靠日本,牟中珩建議于學忠做好防禦準備。于學忠根據張學良的指示,不準張宗昌出關,派牟中珩出動兵力,向張宗昌部的留守營昌黎一帶進逼,並與長城守軍相呼應,構成封閉式包圍圈,將張宗昌活捉,押送給張學良處置,為民除害。1931年7月,盤踞河北邢台的石友三叛亂,企圖進占天津,張學良命于學忠部迎擊。于學忠採納牟中珩的建議,在保定以南的望都境內,布成鉗形的陣勢。同時派小部隊南下,與石友三部相遇,輕觸即退,誘敵深入。于學忠一舉殲滅石友三大部,牟中珩為這次勝利做出了貢獻。1932年8月,于學忠調任河北省主席,牟中珩任23旅參謀長。
1935年,牟中珩由團長升為師長,8月中下旬,牟中珩被任命為114師少將師長。
1936年12月11日下午2時,師部無線電台忽然收到于學忠由西安發來的指明牟師長親譯的急電。牟中珩從中得知張學良決定對蔣介石實行“兵諫”。于學忠令牟中珩率114師星夜趕到蘭州,協助駐蘭州的113師解決朱紹良的甘肅綏署及各部。11日下午,牟中珩率領114師沿著黃河北岸的崎嶇山路,以急行軍的速度向蘭州疾進,拂曉到達蘭州,配合113師出其不意地占領蘭州綏靖行署電台,扣留了全部飛機,把朱紹良部全部繳械。他還與中國共產黨駐51軍聯絡員解方取得聯繫,襲擊了集中營,釋放了全部的所謂的紅軍政治犯,保證了51軍控制蘭州的軍事計畫的實現。控制蘭州是“西安事變”的重要組成部分,牟中珩為此做出了特殊貢獻。
“七·七”事變後,51軍在淮陰地區進行整編。為防止日軍海上登入,51軍開赴青島,擔負保衛青島的任務。1938年2月2日晨臨淮關之敵千餘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強渡淮河。師長牟中珩令680團團長於學道沉著迎戰,連續打退日軍多次強渡。2月8日,牟師長率342旅,與敵人進行白刃戰,使登入200敵軍無一生還。淮河阻擊戰,牟中珩不惜巨大犧牲,與日本侵略軍激戰,8戰8捷,給日軍以沉重打擊,表現出非凡的軍事指揮才幹。
1938年11月,于學忠任蘇魯戰區總司令,牟中珩任51軍軍長,撤至魯南敵後抗戰。1939年夏,八路軍山東縱隊在沂水縣南桐峪與日軍遭遇,戰鬥十分激烈,雙方呈膠著狀態。山東縱隊司令員張經武向51軍求援。牟軍長立刻命令軍部僅有的一個特務營和乾訓班全體學員火速支援。八路軍山東縱隊得以安全地撤下火線。在支援八路作戰中,某營長李洪營擅自撤退,牟中珩立即將其處決。
1942年,牟中珩任山東省政府中學主席。1944年12月牟中珩任第10戰區副司令長官,負責徐州對日接收工作。1946年任第2綏靖區副司令長官。1948年9月在濟南即將解放的新形勢下,牟中珩在高密縣被華東野戰軍所接收,遂進入禹城解放軍官訓練團。1966年4月,牟中珩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多年來,為《文史通訊》撰寫了七八萬字的史料價值很高的文章。1978年牟中珩任山東省政協駐會常委。1980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81年3月12日因病與世長辭。
人物評價
牟中珩為官廉潔,不隨流俗,不赴宴,也不收受賄賂,因而得到一個綽號“槓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