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牛皮消(救荒本草)飛來鶴(植物名實圖考);耳葉牛皮消(中國藥用植物志); 隔山消(四川、貴州);牛皮凍(湖南);何首烏(南京);瓢瓢藤、老牛瓢、七股蓮(江蘇)
牛皮消
所屬卷:Cynanchum Linn.
所屬科:Asclepiadaceae
中文名:牛皮消
其它中文名:飛來鶴(植物名實圖考)、隔山消、和平參、白何首烏、耳葉牛皮消
文獻來源: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1834);Schneid.(1916);Court.(1920),(1933);Tsiang(1939),(1944); 圖鑑 (1974)*;Tsiang et P.T.Li (1977)*。
Diploglossum auriculatum Meissn.(1840);Endotropis auriculata Decne.(1844);Vincetoxicum auriculatum O.Kuntze(1891);Cynanchum boudieri Lévl.et Van.(1904).
形態特徵
蔓性半灌木;宿根肥厚,呈塊狀;莖圓形,被微柔毛。葉對生,膜質,被微毛,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4-12厘米,寬4-10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心形。聚傘花序傘房狀,著花30朵;花萼裂片卵狀長圓形;花冠白色,輻狀,裂片反折,內面具疏柔毛;副花冠淺杯狀,裂片橢圓形,肉質,鈍頭,在每裂片內面的中部有1個三角形的舌狀鱗片;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柱頭圓錐狀,頂端2裂。蓇葖雙生,披針形,長8厘米,直徑1厘米;種子卵狀橢圓形;種毛白色絹質。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分布及生境
產屏邊、潞西、景東、征江、德欽等地;生於海拔1000—3500米山坡林緣及路旁灌木叢中。分布於山東、河北、河南、陝西、甘肅、西藏、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省區。印度也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塊根可藥用,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之效,可治神經衰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水腫、食積腹痛、小兒疳積、痢疾;外用治毒蛇咬傷、疔瘡。
根含痙攣性的蘿蘑毒素(cynanchotoxin).
產地分布
產于山東、河北、河南、陝西、甘肅、西藏、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生長於從低海拔的沿海地區直到3500米高的山坡林緣及路旁灌木叢中或河流、水溝邊潮濕地。印度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主要價值
藥用塊根,養陰清熱,潤肺止咳,可治神經衰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水腫等。
塊根可藥用,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之效,可治神經衰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水腫、食積腹痛、小兒疳積、痢疾;外用治毒蛇咬傷、疔瘡。
藥用:性味:根及根狀莖:苦、鹹、寒。效用;根: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治溫邪發熱,陰虛發熱,骨蒸潮熱,產後血虛發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
藥用塊根,養陰清熱,潤肺止咳,可治神經衰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水腫等。
【彝藥】全草治頭昏眼花,鬚髮早白,失眠健忘,筋骨無力,胸脅悶痛,胃脘痞滿,食少納差,腰膝酸軟《哀牢》。
【瑤藥】隔山消:根治胃出血,胃脹痛,消化不良《桂藥編》。千斤藤,打不死,松筋藤:藤治風濕痛,跌打損傷。
【苗藥】蒙哥魯:功用同瑤族《桂藥編》。妥漿撒:根用於陰虛潮熱,熱病後期低熱不退,支氣管炎,風濕性腰腿痛,尿路感染《滇省志》。山消,打得連學:全草治神經衰弱,腹痛,胃痛,消化不良,婦人白帶,蛇傷,疥瘡《湘藍考》。
有毒素
根含痙攣性的蘿蘑毒素(cynanchotoxin).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根有毒,中毒症狀有流涎、嘔吐、痙攣、呼吸困難、心跳緩慢等。根可毒殺老鼠和麻雀。
相關圖片
植物之蘿藦科
蘿藦科是雙子葉植物綱,龍膽目的一個科,其模式屬為馬利筋屬(Asclepias)。多年生草本、灌木、藤本、稀為喬木。蘿藦科約有250屬,2000多種中國有44屬,243種,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