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1、牛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原體和症狀與天花極相近。2、痘苗:種牛痘。
症狀體徵
潛伏期5~7天。在接觸部位出現原發性損害,初起為丘疹,很快變成水皰和膿皰,皰中央呈臍凹,周圍有紅暈及水腫。多發於手指、前臂及面部。可發熱,伴局部淋巴結炎及淋巴管炎。4~6周可自愈。
根據接觸牛的病史及典型皮疹可以診斷,通過病毒培養可確診。
病毒概述
據報載,2005年12月21日,美國總統布希為了預防生物武器的襲擊,帶頭接種了天花疫苗。因為天花病毒和炭疽桿菌一樣,如果被用做生物武器的話,具有十分強大的殺傷力,被稱為“窮人的核彈”。在中國,幾十年前就消滅了天花,現在不僅普通人對天花一無所知,許多醫生也是僅聞其名,不見其身。下面簡單介紹有關天花的知識。天花病毒有高度傳染性,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新生兒在內,均能感染天花。天花主要通過飛沫吸入或直接接觸而傳染,當人感染了天花病毒以後,大約有10天左右潛伏期,潛伏期過後,病人發病很急,多以頭痛、背痛、發冷或寒戰.高熱等症狀開始體溫可高達41℃以上。伴有噁心、嘔吐、便秘、失眠等。小兒常有嘔吐和驚厥。發病3~5天后,病人的額部、面頰、腕、臂、軀幹和下肢出現皮疹。開始為紅色斑疹,後變為丘疹,2~3天后丘疹變為皰疹,以後皰疹轉為膿皰疹。膿皰疹形成後2~3天,逐漸乾縮結成厚痂,大約1個月後痂皮開始脫落,遺留下疤痕,俗稱“麻斑”。重型天花病人常伴併發症,如敗血症、骨髓炎、腦炎、腦膜炎、肺炎、支氣管炎、中耳炎、喉炎、失明、流產等,是天花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對天花病人要嚴格進行隔離,病人的衣、被、用具、排泄物、分泌物等要徹底消毒。對病人除了採取對症療法和支持療法以外,重點是預防病人發生併發症,口腔、鼻、咽、眼睛等要保持清潔。接種天花疫苗是預防天花的最有效辦法。天花,是世界上傳染性最強的疾病之一,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這種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氣中以驚人的速度傳播。假設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有3000人感染天花病毒,12天內病毒就會擴散到美國各地,殃及數以百萬人。天花臨床表現主要為嚴重毒血症狀(寒戰、高熱、乏力、頭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體溫急劇升高時可出現驚厥、昏迷)、皮膚成批依次出現斑疹、丘疹、皰疹、膿皰,最後結痂、脫痂,遺留痘疤。天花來勢兇猛,發展迅速,對未免疫人群感染後15~20天內致死率高達30%。由於天花病毒只在人身上傳染,而且牛痘疫苗可以有效地終身地防止天花的傳染,因此自1977年以後世界上沒有發生過天花,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天花有種特別的能力,它可以截獲免疫系統傳遞的信息,從而使免疫系統失效。決定保留一些樣本以供研究。病毒發現
每4名病人當中便有一人死亡,而剩餘的3人卻要留下醜陋的痘痕天花,幾乎是有人類歷史以來就存在的可怕疾病。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保存下來的埃及木乃伊身上就有類似天花的痘痕。曾經不可一世的古羅馬帝國相傳就是因為天花的肆虐,無法加以遏制,以致國威日蹙。若干世紀以來,天花的廣泛流行使人們驚恐戰慄,談“虎”色變。 846年,在來自塞納河流域、入侵法國巴黎的諾曼人中間,天花突然流行起來了。這讓諾曼人的首領為之驚慌失措,也使那些在戰場上久經廝殺不知恐懼的士兵毛骨驚然。殘忍的首領為了不讓傳染病傳播開來以致殃及自己,採取了一個殘酷無情的手段,他下令殺掉所有天花患者及所有看護病人的人。這種可怕的手段,在當時被認為是可能撲滅天花流行的唯一可行的辦法。但是天花並不會寬容任何人,它同樣無情地入侵宮廷、入侵農舍,任何民族、任何部落,不論爵位、不論年齡與性別,都逃脫不了天花的侵襲。在歐洲曾經有一個國王的妻子患了天花,在臨死前她請求丈夫滿足她最後的願望,她要求:假使全體御醫不能挽救她的生命,那么就將他們全部處死。皇后終於死掉了,於是國王為了皇后的願望便下令把御醫全部用劍砍死。
英國史學家紀考萊把天花稱為“死神的忠實幫凶”。他寫道:“鼠疫或者其他疫病的死亡率固然很高,但是它的發生卻是有限的。在人們的記憶中,它們在我們這裡只不過發生了一兩次。然而天花卻接連不斷地出現在我們中間,長期的恐怖使無病的人們苦惱不堪,即使有某些病人倖免於死,但在他們的臉上卻永遠留下了醜陋的痘痕。病癒的人們不僅是落得滿臉痘痕,還有很多人甚至失去聽覺,雙目失明,或者染上了結核病。”18世紀,歐洲蔓延天花,死亡人數曾高達1億5千萬人以上。甚至更多。
症狀
潛伏期一般為12天.發病急.體溫驟升至39~40℃.有煩躁.頭痛.咽痛.四肢酸痛.寒戰.嘔吐.便稀等症狀.神志清楚.偶發性譫妄.驚厥及衰竭表現.經2~4天皮疹出全.皮疹為離心性分布.頭面部.四肢近端較多.驅乾較少.最初為暗紅色小丘斑.數小時後即有丘疹.經2~3天丘疹期.漸為水皰狀即為痘皰.周圍紅暈.至5~8天皰疹灌漿.漸成膿皰.有痛感.周圍紅暈加深.此時溫度再度升高.稱“化膿熱”.至10~14天.體溫漸降.膿痂漸乾縮.或破裂結痂.終成痂蓋.再經2~4周.痂蓋自然脫落.有癢感.並留下皰痕.稱“麻點”.併發症
天花併發症多發生於重型患者。一般為繼發性細菌感染,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及肺炎球菌等。可發生蜂窩織炎、軟組織膿腫、結膜炎、角膜潰瘍、全眼球炎、中耳炎、喉炎、支氣管肺炎、胸膜炎等。個別可並發腦脊髓炎、腎炎、睪丸炎、流產、褥瘡等。典型天花患者往往留下終身存在的凹陷瘢痕,尤其以面部較明顯,導致毀容,俗稱“麻面”,往往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打擊。角膜潰瘍、全眼球炎則可能導致患眼失明。人痘接種
對於“天花”書中尚載有具體治療藥物方法。公元九世紀時歐洲天花流行甚為猖獗,在日耳曼軍隊入侵法國時,兵士感染天花,統率者竟下令採取殺死一切患者的殘忍手段。以防止其傳染,結果天花照樣流行,在印度則採取“天花女神”的迷信辦法,自然也無濟於事。中國則不同,不僅早就注意天花的治療,而且積極採取預防措施。據清代醫學家朱純嘏在《痘疹定論》中記載,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或仁宗(公元1023——1063年)時期,四川峨眉山有一醫者能種痘,被人譽為神醫,後來被聘到開封府,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種痘獲得成功。後來王素活了六十七歲,這個傳說或有訛誤,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產生人痘接種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隨著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加深和治療痘疹經驗的豐富,便正式發明了人痘接種術。清代醫家俞茂鯤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說得很明確:“種痘法起於明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乾隆時期,醫家張琰在《種痘新書》中也說:“余祖承聶久吾先生之教,種痘箕裘,已經數代”。又說:“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這些記載說明,自十六世紀以來,中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而且世代相傳,師承相授。
清初醫家張璐在《醫通》中綜述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其具體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瘡漿液塞入接種兒童鼻孔中,或將痘痂研細,用銀管吹入兒鼻內;或將患痘兒的內衣脫下,著於健康兒身上,使之感染。總之,通過如上方法使之產生抗體來預防天花。
由上可知,中國至遲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已發明人痘接種術,到十七世紀已普遍推廣。公元1682年時,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種痘。據康熙的《庭訓格言》寫道:“訓曰: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嘗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聯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可見當時種痘術已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人痘接種法的發明,很快引起外國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載:“康熙時,(公元1688年)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這是最早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種人痘的國家。種痘法後經俄國又傳至土耳其和北歐。公元1717年,英國駐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學得種痘法,三年後又為自己6歲的女兒在英國種了人痘。隨後歐洲各國和印度也試行接種人痘。十八世紀初,突尼西亞也推行此法。公元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長崎,把種痘法傳授給折隆元,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醫宗金鑒》傳到日本,種痘法在日本就廣為流傳了。其後此法又傳到朝鮮。十八世紀中葉,中國所發明的人痘接種術已傳遍歐亞各國。公元1796年,英國人貞納(E.Jenner)受中國人痘接種法的啟示,試種牛痘成功,這才逐漸取代了人痘接種法。
中國發明人痘接種,這是對人工特異性免疫法一項重大貢獻。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伏爾泰曾在《哲學通訊》中寫載:“我聽說一百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種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由此可見中國發明的人痘接種術(特異性人工免疫法)在當時世界影響之大。
牛痘接種
牛痘接種法的創始人愛德華·琴納1796年5月17日,正是琴納47歲的生日。這天,琴納的候診室里一清早就聚集了很多好奇的人。屋子中間放著一張椅子,上面坐著一個八歲的男孩菲普士,正津津有味地吃著糖果。
愛德華·琴納
則在男孩身邊走來走去顯得有些焦急不安,他正在等一個人。不久,一位包著手的女孩來了。她就是擠牛奶的姑娘尼姆斯,幾天前她從奶牛身上感染了牛痘,手上長起了一個小膿皰。琴納所等的人正是她,今天他要大膽地實施一個幾十年日思夢想的計畫了:他要把反應輕微的牛痘接種到健康人身上去預防天花。琴納用一把小刀,在男孩左臂的皮膚上輕輕地劃了一條小痕,然後從擠牛奶姑娘手上的痘痂里取出一點點淡黃色的膿漿,並把它接種到菲普士劃破皮膚的地方。兩天以後,男孩便感到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地就好了,菲普士又照樣活潑地與其他孩子們一起在街上嬉鬧玩耍了。菲普士非常順利地挨過了牛痘“關”。現在擺在琴納面前最主要的事情是:證明菲普士今後再也不會傳上天花。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么目的就達到了,而牛痘的接種就是真正成功了!過了一些時候,琴納從天花病人身上取來了一點痘痂的膿液,接種在菲普士身上。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也是琴納感到緊張、擔心的日子。如果接種的牛痘不能預防天花的話,那菲普士就將因此患上嚴重的天花,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然而,一星期過去了,又一星期過去了。菲普士依然很健壯。以後,又接著做了一批批試驗,更進一步證實了牛痘預防天花的作用。
是的,勝利了!牛痘疫苗預防天花的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琴納成功的訊息傳遍了整個歐洲,同時也傳遍了全世界。
然而,任何事物的發展永遠不會是一帆風順
琴納接種牛痘
順的。牛痘疫苗的發明也是如此。1797年,當琴納將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研究結果寫成論文送到英國皇家學會時,卻遭到了拒絕。一年後,琴納自己籌集經費刊印發表這些論文時還引起了廣泛的爭論。有的表示堅決的支持,有的人持懷疑態度,也有的持反對意見。反對者瘋狂誣衊,造謠說:“種了牛痘以後會使人頭上長出牛角,發出牛叫的聲音。”
然而,真理就是真理,它不會永遠被謬誤所埋葬。在無數次實踐的面前,一切懷疑、反對都被無情的事實所粉碎。天花可以用種牛痘來預防的事實,終於占據了歷史上應有的位置。天花,這種由比細菌還小的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能夠用牛痘來預防了。當時的人們還不知道病毒這兩個字,可是在科學實踐過程中,這種可怕的傳染病卻已開始被人們控制起來了。
現在,全世界已有很多年沒有發生天花了,聯合國衛生組織已經取消種痘作為國際交往的一項必須檢疫的規定。但是過去,我們每個新出生的嬰孩都必須接種牛痘,以使嬰孩體內自己產生出對抗天花的防疫力量來。由於種一次牛痘只能具備大約六年左右的免疫力,因而在過去,人人都必須定期種痘以預防天花。琴納的成功開闢出了一個新的領域,這個新領域也就是免疫學。
“免疫”就是天然的或者利用人工的方法,使人體對某些傳染病產生抵抗力,使人體免受這些疾病的侵害的意思。琴納發明的牛痘接種不僅使人類免受了天花的肆虐,並且還為以後的許多科學家不懈地向傳染病展開新的攻擊開闢了一條道路。在免疫學的領域內,隨著病菌的逐一被發現,用來預防不同傳染病的新疫苗也逐一出現了:1881年巴斯德發明了預防炭疽病的疫苗,1885年預防被瘋犬咬傷所引起的狂犬病的疫苗也研製成功。天花是一種古老的疾病,長期以來反覆流行於全世界,使很多人為之喪生。該病由天花病毒引起,主要表現有高熱、全身酸痛、噁心嘔吐,皮膚成批出現斑疹、丘疹、皰疹、膿皰,最後結痂、脫痂、遺留痘疤(俗稱麻子)。這種病傳染性很強,病情重,病死率高。
天花治療
到目前為止,對天花還沒有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法。感染天花的病人通常是以支持療法進行治療,例如靜脈注射電解質、營養品或以藥物控制高燒或疼痛,同時也會以抗生素來預防感染天花病毒後隨之而來的細菌感染問題。採用接種的方法來預防天花由來已久。中國歷史上的名醫孫思邈用取自天花口瘡中的膿液敷著在皮膚上來預防天花。到明代以後,人痘接種法盛行起來。1796年,英國鄉村醫生愛德華·詹納發現了一種危險性更小的接種方法。他成功地給一個8歲的男孩注射了牛痘。現在的天花疫苗也不是用人的天花病毒,而是用牛痘病毒做的,牛痘病毒與天花病毒的抗原絕大部分相同,而對人體不會致病。疾病滅絕
1979年10月26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肯亞首都奈洛比宣布,全世界已經消滅了天花病,並且為此舉行了慶祝儀式。世界衛生組織的檢查人員在最近兩年里,對最後一批尚未宣布消滅天花病的東非四國——肯亞、衣索比亞、索馬里和吉布地進行了調查,發現這四個國家確實已經消滅了這種疾病,於是發布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訊息。天花病是世界上嚴重危害人們的傳染性疾病之一。幾千年來,使千百萬人死亡或毀容。一百八十年前,英國發明了預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達三分之一。後來,已開發國家逐步控制了這種疾病,但非洲農村仍有流行。自一九六七年開始進行最後一次大規模消滅天花的活動。現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一些國家的七個實驗室中,以供研究之用。美國亞特蘭大的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俄羅斯Koltsovo的國家病毒和生物技術中心病毒保存
目前,世界上有兩個戒備森嚴的實驗室里保存著少量的天花病毒,它們被冷凍在-70℃的容器里,等待著人類對它們的終審判決。這兩個實驗室一個在俄羅斯的莫斯科,另一個在美國的亞特蘭大。世界衛生組織於1993年制定了銷毀全球天花病毒樣品的具體時間表,後來這項計畫又被推遲。因為病毒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們在如何處理僅存的天花病毒的問題上發生了爭論:是徹底消滅,還是無限期冷凍?主張徹底消滅的人認為:徹底消滅現在實驗室里的所有天花病毒,是不使天花病毒死灰復燃、捲土重來的最佳良策。但另一些科學家認為,天花病毒不應該從地球上完全清除。因為,在尚不可知的未來研究中可能還要用到它。而一旦它被徹底消滅了,就再也不可能復生。美國政府已向全世界表示,反對銷毀現存的天花病毒樣品,以便科學家繼續研製防止天花感染的疫苗和治療天花的藥物。美國政府的理由是,“9?11”恐怖攻擊事件和炭疽威脅發生後,美國必須作好對付生物恐怖威脅的準備,為繼續研究對付天花的手段,必須保留這一病毒樣品。上個世紀80年代前出生的孩子,幾乎胳膊上都有一個“種牛痘”的疤痕,這是那個年代防止天花的接種。歷史危害
在人類歷史上,天花和黑死病、霍亂等瘟疫都留下了驚人的死亡數字。最早有紀錄的天花發作是在古埃及。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為是天花皮疹的跡象。最後有紀錄的天花感染者是1977年的一個醫院工人。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人類成功消滅天花。這樣,天花成為最早被徹底消滅的人類傳染病,同時,人類對天花的了解也是最少的。 中國在治療疾病中,首先發明人工免疫療法——人痘接種術。這項發明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因為它是治療傳染病過程中邁出的關鍵性的一步。為了介紹種痘術的發明史,先來談談古代天花的流行史。
天花是一種濾過性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得病後死亡率極高,一般可達25%,有時甚至高到40%。不死者也留下永久性的疤痕或失明。中國民間有俗語說:“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可見天花危害之嚴重。
早在三千多年前,人們在埃及木乃伊上,已見到天花的疤痕,印度在西元前六世紀也有此病。中世紀時,天花在世界各國廣泛流行,幾乎有10%的居民死於天花,五個人中即有一個人面上有麻點,甚至皇帝也無法倖免。法皇路易十五,英國女王瑪麗二世,德皇約瑟一世,俄皇彼得二世等,都是感染天花而死的。十八世紀,歐洲人死於天花的人數達一億五千萬以上。美洲之有天花,是十六世紀時由西班牙人帶入的,據載西元一八七二年美國流行天花,僅費城一市就有二五八五人死亡。在俄國,從一九00年到一九0九年的十年中,死於天花者達五十萬人,可見天花是一種極其兇險的傳染病。
中國古代典籍上沒有見到有關天花的確切記載。晉代葛洪(西元二八一-三四二年)的《肘後備急方》(三四二年)第一次描寫了天花的症狀及流行情況。
書中這樣寫道:“比歲有病時行,乃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載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治得差者,瘡癜紫黑,彌歲方滅,此惡毒之氣。”近人根據葛洪《肘後備急方》記載:“以建武中於南陽擊虜所得,乃呼為虜瘡。”認為此病大約是在西元一世紀傳入中國,因戰爭中由俘虜帶來,故名“虜瘡”。
從此,中國歷代典籍累有天花記載,雖然各書所稱病名不一,但從所描述的症狀,顯屬天花無疑。唐宋以來,此病逐漸增多,十五世紀以後,由於交通發達,人員往來頻繁,天花在中國廣泛流行,甚至漫延到深宮禁諱,據載順治皇帝即是患天花死去的,康熙幼年時為了避免感染,由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不敢進宮看望他的父皇。
由於天花嚴重威脅大眾的健康,因此,古代人很早就在摸索防治天花的方法。
以毒攻毒
古人發現一個人如果得了某種傳染病,可以長期或終身不再得這種病,有的即使再得病,也是比較輕微而不致死亡。人們從中得到啟發,懂得“以毒攻毒”的原理,即是在未病之前,先服用或接種這有毒的致病物質,使人體對這些疾病產生特殊的抵抗力,這種思想包含有近代醫學的免疫萌芽了。在“以毒攻毒”思想指導下,中國也在尋找預防天花的方法。明代郭子章《博集稀痘方》(西元一五五七年)、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用(白)水牛虱和粉作餅或燒灰存性和粥飯服下,以預防天花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尚未得到實際效果,但是,它表明古人在“以毒攻毒”思想下,正在尋找防治天花的方法。
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多方面的臨床實驗,終於找到了行之有效的人痘接種法。
從時苗到熟苗
清代朱純嘏《痘疹定論》(一七一三年,康熙五十二年)一書中記載有這一則故事:說宋真宗時(十一世紀)的宰相王旦,一連生了幾個子女,都死於天花,待到老年又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王素,王旦擔心兒子重遭不幸的病害,於是招集了許多醫師來商議,請他們提供防治痘瘡的方法。當時有人提議,說四川峨嵋山有一個“神醫”,能種痘,百不失一。丞相王旦立即派人去請,一月後,那位醫師趕到了汴京。醫生對王素作了一番檢查後,摩著他的頭頂說,這個孩子可以種痘,次日即為他種了,第七天小孩身上發熱,十二天後種的痘已經結痂。據載這次種痘效果很好,後來王素活了六十七歲。這是中國典籍上有關種痘的最早記載。由於說缺乏旁證,尚不以確證中國十一世紀已發明種痘術了。
稍後,清初俞茂鯤《科金鏡賦集解》(西元一七二七年)一中,記載了種痘的確切年代:“種痘起於明朝隆慶年(西元一五六七-一五七二年),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傳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
從此以後,中國典籍累見有種痘的記載。明末喻昌的《寓意草》(西元一六四三年)記載有顧□明的二郎、三郎在北平種痘的醫案。十年後,董含的《三岡識略》中又記載安慶的一位姓張的醫師,傳習種痘術已有三代,其法取患兒的稀痘漿貯於小瓷瓶內埋在土內待用,使用時將所貯漿染衣,使小孩穿著,三日萌芽,五日痘長,十日痘萎。這是清初人記錄種痘的最早文獻。西元一六八一年,清政府曾專差迎請江西醫張琰,為清朝王子和旗人(貴族)種痘。據張琰《種痘新書》(西元一七四一年)說:“經余種者不下七、八千人,屈指記之,所莫救者,不過二、三十耳。”可見當時種痘術已有相當水準了。西元一六九五年張璐的《醫通》(西元一六九五年)中記有痘漿、旱苗、痘衣等法,並記述種痘法“始自江右,達於燕齊,近則遍行南北。”由此可見,中國在十六世紀下半葉發明種痘術後,到了十七世紀已推廣到全國,而且技術也相當完善了。
清吳謙等編著的《醫宗金鑒。幼科種痘心法要旨》(刊於乾隆七年,西元一七四二年),書中介紹有四種痘法。(1)痘衣法:把瘡患的內衣給接種者穿上,以引起感染,這是最原始的方法;(2)漿法:採取瘡的漿,用棉花沾塞被接種者的鼻孔;(3)旱苗:把痘痂陰乾研末,以銀管吹入鼻孔;(4)水苗法:把痘痂研細並用水調勻,以棉花沾染塞入鼻孔。書中分析了這四種方法的優劣:“水苗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應驗,痘漿太涉殘忍。”《幼科種痘心法要旨》對種痘要旨、選苗、蓄苗、天時(指種痘季節)、擇吉、調攝、禁忌、可種、不可種、水苗種法、五臟傳送之理、旱苗種法、痘衣種法、痘漿種法、信苗、補種、自出、治法等共十八個專題作了介紹。其中如“蓄苗”一節,指出:“若遇熱則氣泄,日久則氣薄,觸污則氣不清,藏不潔氣不正,此蓄苗之法。”又說:“須貯新磁瓶,內上以物密覆之,置之潔淨之所,清涼之處。”足見當時對於痘苗的接種與保存已經取得不少成熟的經驗了。
早期的種痘術,採用的是天花的痂,叫作“時苗”,實際上是以人工的方法使接種者感染一次天花,這疫苗的危險性比較高。中國在種痘的過程中,逐步取得選擇苗種的經驗。清代鄭望頤在《種痘法》中主張用接種多“苗性和平”的痘痂作苗,叫做“熟苗”,這類疫苗的毒性已減,接種後比較安全。同時代的俞茂鯤又指出,苗種遞傳愈久愈好。朱奕梁《種痘心法》進一步指出:“良由苗種愈久,則藥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選練愈熟,火毒汰盡,精氣獨存,所以萬全而無患也。
若“時苗”能連種七次,精加選練,則為“熟苗”。“這種通過連續接種和選練多次來減低痘苗毒性的方法,是合乎現代科學原理的。
從人痘到牛痘
牛痘苗(vaccinia)用以預防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天花的一種有效疫苗。中國發明的人痘接種法,不但有效地保障了兒童的健康,而且不久流傳到國外,對世界的保健事業也作出了貢獻。
中國的人痘接種法,不久即引起其他國家的注意與仿效。清康熙二十七年(西元一六八八年),俄國首先派醫生來北平學習種痘及檢痘法。據史籍記戴:“康熙時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由撒納特衙門移會理藩院衙門,在京城肄業。”
這是文獻上記載的最先派醫生來中國學習種痘的國家。
十八世紀,中國的人痘接種術由俄國傳至土耳其,英國駐土耳其大使人蒙塔古(M.W.Montague1689-1762)在士坦丁堡看到當地人為孩子種痘以預防天花,效果很好,頗為感動。由於她的兄弟死於天花,她自己也曾感染此病,因此,她決定給她的兒子接種人痘。一七一七年在大使館外科醫生的照顧下,為她的兒子種了人痘,事後,她把成功的訊息寫信回國告訴了她的朋友。一七一八年六月蒙塔古夫人返英後,又大力提倡種痘,從此,人痘接種術在英國流傳起來。隨後,歐洲各國和印度也試行接種人痘,十八世紀初葉,非洲北部突尼西亞也推行此法。
西元一七四四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洲長崎,把種痘法傳授給折隆元、堀江元道兩人。乾隆十七年(西元一七五二年),《醫宗金鑒》傳入日本,於是種痘法在日本也流傳起來。
中國的種痘法傳入歐洲後,遭到頑固保守分子的反對,他們責罵種痘是“狂人”的邏輯,一些基督教牧師胡說“天花是上帝的天恩”,凡人不能逆天行事。
有些國家竟出令禁止種痘。當時,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卻倍加讚揚。他在《談種痘》的信中寫道:“我聽說一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
自從中國的種痘術傳入英國以後,在英國流傳達四十年。英國的一個鄉村醫生琴納(E.Jenner1749-1823)幼時也種過人痘,後來他在行醫過程中,從擠牛乳的婦女知道:得過牛痘後就不會再生天花了。琴納由此得到啟發,想到這可能是牛痘使他們對天花產生了抵抗力,於是在一七九六年五月十四日琴納首次從正在患牛痘的擠奶女孩手上,沾了一些痘漿接種在一個八歲的未患天花的男孩手臂上,接種部位生了一個典型的牛痘,六周后琴納特意給這個男孩接種天花痘漿,結果這個男孩安然無恙,證明他對天花有免疫力。後來,經過反覆試驗,證明接種牛痘後確能預防花。
西元一八零五年(清嘉慶十年),種牛痘法由澳門葡萄牙商人傳入中國,因為牛痘比人痘更為安全,中國民間也因此用牛痘。這說明中國不僅善於發明創造,同時也善於接受外來的文化。
牛痘苗(vaccinia)安全、可靠,接種後不會引起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一經問世,很快便在全世界廣泛使用。直至今日,種牛痘仍被認為是預防天花的最好方法。牛痘苗的發明,使人類免受天花的災難,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鄭重宣市“天花在地球上絕跡”。這是人類對傳染病預防進行人工免疫的最優秀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