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文化

爺文化

爺文化,發源於北京,是一種很落後的文化樣態,由官員媚俗之氣演變而來。具體表現為“爺”字的濫用。

爺文化爺文化

簡介

北京很講究“”這詞。走到那裡,張爺李爺趙爺錢爺不絕於耳。爺這稱謂在這種時候和輩分沒什麼關係,往往是一種尊稱。比如拉腳的叫“板兒爺”,有的叫“款爺”,能說會道、滿嘴跑火車的叫“侃爺”;做小買賣的個體戶叫“倒爺”,過年領著孩子逛廟會給買個泥塑的玩具叫“兔爺”,倒退200多年,京城裡還坐著個“乾隆爺”,甚至赤膊的叫“膀兒爺”等。而且,甚至可以和身份地位個人能力沒什麼關係,即便是一掏大糞的,沒準也有被人叫某爺的可能。

中心

關鍵在於,你行為做得有些能讓人豎起大拇指來。意思與北京話中的“孫子(辦事不地道)”相對。

批評

有人說,北京的“爺文化”代表的是北京人“生於皇城”、以“首都人民自居”的傲慢;“爺文化”更不可取,有損“首都人民形象”,尤其是一到夏天,滿街的“膀爺”更是不利於建設首都北京的“國際化大都市”……諸如此類批評,不勝枚舉。

“爺文化”就是一種骨子裡的傲氣、霸氣和媚氣,這其實是一種很落後的文化樣態。傲氣、霸氣好理解,媚氣是什麼?媚氣就是北京市井文化中充斥著對官員的崇拜、甚至頂禮膜拜,這在山東、河北、上海,甚至全國其他地方的文化中是很難見到的。

“爺文化”不利於北京的發展,也不利於樹立真正的首都人形象,出台一些規定規範當然好,但唯一的解決之道,是讓服務人員們明白究竟誰才是上帝,如果仍然不明白,不妨拿出過去老北京掌柜的對夥計的殺手鐧來對付這種假“爺”,直至把“爺”的地位倒轉過來為止。

內涵

文化,確有雅俗之分,但雅與俗,皆是文化,必有其傳承與淵源。北京的“爺文化”也在其中,人人都是“爺”,並非“傲慢”,而是骨子裡透著一份自信和調侃,透著那么玩世不恭。

特點

爺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對官員媚俗之氣甚濃,而且什麼事情都喜歡計畫經濟時代的論資排輩。一聽說誰的爺爺、或者爺爺的爺爺曾經做過一個4品、5品官,哪怕是汪精衛政府里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官員,都立刻肅然起敬。當下社會,聽說誰是個處長、或者局長,立刻笑臉相迎,阿諛奉承。

爺文化在人際交往中的主要表現

1、喜歡自我吹噓,在自我吹噓中尋找滿足感,但討厭別人的自我吹噓。喜歡別人對自己溜須拍馬,即使你身高160厘米,也喜歡別人說你長得高大。
2、對於自己沒有一個客觀冷靜的估計和分析,總以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過分自傲,常常表現為自欺欺人。比如,自己學術水平不高,但是對於別人的較高的學術水平卻嗤之以鼻。學術會議上,自己發言總是總結性的,即使說的漏洞百出,對於別人的疑問也不屑一顧,其實,骨子裡是沒有能力、沒有辦法回答。
3、總拿與本職工作無關的所謂全面性人才的高素質說事,喜歡說別人“你真笨”。高校對教師的衡量指標除了政治思想之外,應該主要是教學和科研。但是,北京爺文化重在考核人的打撲克、玩保齡球、組織歌唱比賽、卡拉ok比賽的能力,誰在這些活動中獲獎誰就在大學裡出盡風頭,誰就更可能評教授。至於教學效果如何,只要你在課堂上能說話,至於說什麼,沒有人管,因為管理者多數也不懂你說的是不是有學術水平;至於科研論文,更不屬於考量之列,那是些什麼都不會的“農村人”幹的事情,北京爺們根本不屑一提。
4、喜歡侃大山,煲電話粥。客觀地說,北京的爺們侃大山能力還是很強的,全國來看,僅次於東北人。北京人侃大山那是相當有水平,而且具有很強的政治敏感度。在皇帝眼皮底下,當然知道事情多,侃起大山來有理有據,自娛自樂,不管你願不願意聽,反正我是一個標準侃爺。當前,一些機關事業單位的辦公室工作人員煲電話粥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通知一個同學參加聚會的時間和地點能夠說一個半小時,水平夠高了吧?
5、買東西不侃價,侃價太小氣了!南方人,特別是浙江人,就是抓住北京爺們的這個特點,大賺特賺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