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解釋
熹平(172年五月-178年三月)是東漢皇帝漢靈帝劉宏的第二個年號。漢朝使用這個年號 時間共記7年。
熹平七年三月改元光和元年。
熹平(172年五月-178年三月)是東漢皇帝漢靈帝劉宏的第二個年號。 時間共記7年。 熹平七年三月改元光和元年。
熹平(172年五月-178年三月)是東漢皇帝漢靈帝劉宏的第二個年號。漢朝使用這個年號 時間共記7年。
熹平七年三月改元光和元年。
熹平石經,中國刻於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一稱“漢石經”。
熹平石經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1620年陰曆九月—1627年陰曆八月在位,年號天啟(1621—1627年),故又稱天啟帝。明光宗朱...
個人簡介 家庭介紹 軼事典故 移宮案 相關政治縱:67cm,橫:64.5cm。 此為清拓本,自乾隆至道光年跋均存。 碑約立於漢熹平年間。
熹平石經殘石,是指東漢於熹平四年(175年)開始刻寫的儒家經典石刻留存下來殘石。另有殘石之宋拓片,作為書法珍品備受重視。
熹平石經簡介 熹平石經殘石 石經殘石拓本“熹平石經”殘石,東漢文物,現藏於民間。
宋乾道二年(1166),洪适知紹興,以所藏《熹平石經》殘本合二千一百餘字,鐫於州治蓬萊閣。 今碑已殘。 (另有二石為李亨特案語,亦殘。
東漢熹平三年殘碑是1980年文博人員在文物普查時發現於山東台兒莊區張山子公社(現張山子鎮),碑長86、寬33、厚13厘米,石質為青色石灰岩,
《熹平石經》也稱《石經》,是東漢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175~184),歷時九年才製作完成的,共四十六石 ,殘石分藏洛陽博物館、西安碑林及北京圖書館。
介紹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