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乾道二年(1166),洪适知紹興,以所藏《熹平石經》殘本合二千一百餘字,鐫於州治蓬萊閣。
元至元間毀。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六月,紹興知府李亨特據孫退谷、黃小松家藏本與錢泳所藏雙勾本摹勒上石,立於蓬萊閣。石經十三方,分勒六石,石高63厘米,寬27厘米。
今碑已殘。
(另有二石為李亨特案語,亦殘。其後附陳栻、錢泳等跋語。)
相關詞條
-
熹平石經殘石
熹平石經殘石,是指東漢於熹平四年(175年)開始刻寫的儒家經典石刻留存下來殘石。另有殘石之宋拓片,作為書法珍品備受重視。
熹平石經簡介 熹平石經殘石 石經殘石拓本 -
熹平石經
熹平石經,中國刻於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一稱“漢石經”。
熹平石經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熹平石經”殘石
“熹平石經”殘石,東漢文物,現藏於民間。
-
一字石經
一字石經,即東漢熹平石經,是中國刻於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它是從東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開始刻,所以被稱為“熹平石經”,至光和六年(公元183年...
刻立原因 經過及人員 具體情況 損毀和收藏 作用意義 -
《漢熹平石經殘字集錄續編》
《漢熹平石經殘字集錄續編》是中國刻於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
漢熹平石經殘字集錄續編 -
三體石經
《三體石經》刻於公元241年(三國魏齊王曹芳正始二年),原立於魏都洛陽南郊太學講堂西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漢隸三種字型寫刻,故名。石經刻有《尚書...
歷史沿革 石經資料 石經建立流傳 石經出土發現 石經古文來源 -
《熹平石經》
《熹平石經》也稱《石經》,是東漢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175~184),歷時九年才製作完成的,共四十六石 ,殘石分藏洛陽博物館、西安碑林及北京圖書館。
介紹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廣政石經
《廣政石經》為儒家經典九經三傳,由於是以唐代大和本為底本,刻成後為後蜀的官方版本,亦是中國著名的儒家石經。
簡介 碑刻名匠 歷史背景 -
石經
石經是中國古代刻於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經籍和佛道經典。石刻的經書。始於漢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後歷代都有石經,如熹平石經、正始石經、開成石經等。今可考...
分類 熹平石經 正始石經 唐開成石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