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東漢時期
作者:不詳
來源:多出土於偃師太學村
簡介:
“熹平石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石刻,原立於東漢雒陽城南郊大學(今河南省偃師縣佃莊鄉)。東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學者蔡邕等人以隸書寫定《詩》、《書》、《易》、《儀禮》、《春秋》、《公羊傳》、《論語》等7經,歷時9年,刻成46碑,作為儒學經典的標準定本。這是儒學發展史上的壯舉。據古史記載,當時觀摩校核經書的人絡繹不絕,車馬塞道。漢末戰亂,殃及石經,已少有整石存在。自宋代以來,則時有殘石出土。
建國後,殘石最早為馬衡、徐森玉發現並研究,文素松、陶蘭泉、于右任、白堅、潢川吳氏、膠縣柯氏、江夏黃氏、閩縣陳氏及北京圖書館亦有所得,以白堅所收之品最為精緻。清代則以阮元、黃易所藏大件為最。日本中村不折氏書道博物館亦藏殘石數塊。歷代重刻極夥。可考者如宋代胡宗愈之成都西樓本、洪适之會稽蓬萊閣本、石熙明之越州本,明代靖江王府本,清代如皋姜任修本、海鹽張燕昌石鼓亭本、陝西申兆定關中碑林本等。錢泳亦曾摹刻其中二、三塊,因精摹,故有名。但字型方整,中規入矩,全失自然意味,淪為隸書末流,為當時標準之館閣書矣。
相關詞條
-
熹平石經殘石
熹平石經殘石,是指東漢於熹平四年(175年)開始刻寫的儒家經典石刻留存下來殘石。另有殘石之宋拓片,作為書法珍品備受重視。
熹平石經簡介 熹平石經殘石 石經殘石拓本 -
熹平石經
熹平石經,中國刻於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一稱“漢石經”。
熹平石經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熹平石經殘碑
宋乾道二年(1166),洪适知紹興,以所藏《熹平石經》殘本合二千一百餘字,鐫於州治蓬萊閣。 今碑已殘。 (另有二石為李亨特案語,亦殘。
-
《漢熹平石經殘字集錄續編》
《漢熹平石經殘字集錄續編》是中國刻於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
漢熹平石經殘字集錄續編 -
一字石經
《一字石經尚書》六卷。 《一字石經魯詩》六卷。 《一字石經論語》一卷梁有二卷。
概述 一、刻立原因 二、刻立經過及參與人員 三、石經的具體情況 四、漢石經的損毀並收藏 -
三體石經
《三體石經》建於公元241年(三國魏齊王曹芳正始二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漢隸三種字型寫刻,故名。石經刻有《尚書》、《春秋》和部分《左傳》,是繼...
石經資料 石經建立流傳 石經出土發現 石經古文來源 石經作者考證 -
《熹平石經》
《熹平石經》也稱《石經》,是東漢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175~184),歷時九年才製作完成的,共四十六石 ,殘石分藏洛陽博物館、西安碑林及北京圖書館。
介紹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廣政石經
《廣政石經》為儒家經典九經三傳,由於是以唐代大和本為底本,刻成後為後蜀的官方版本,亦是中國著名的儒家石經。
簡介 碑刻名匠 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