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毒傳脾證

熱毒傳脾證

熱毒傳脾證,病症名稱,臨床症狀為壯熱不退,口渴心煩,胸悶不適,噁心嘔吐,腹痛劇烈,里急後重,利下膿血,紫紅量大。

熱毒傳脾證熱毒傳脾證
熱毒傳脾證古人稱害人之物為毒,故在古醫籍中常將“毒”作為病因概念。近代某些醫著也逕指溫病是溫熱“病毒”所致,其實,毒不是六淫邪氣之外的一種致病因素,而是邪氣蘊結不解的表現,或為感邪過重所致之陽熱亢極的徵象。對於前者,清人尤在涇曾說:“毒”邪氣蘊結不解之謂。”邪結部位不同,熱毒症候各異。一是邪遏經絡,因氣血凝滯而致局部紅腫、疼痛、破潰糜爛,常見於大頭瘟痄腮、發頤、爛喉痧、癰疔等病中。二是邪氣閉塞竅道,出現種種危重症候,如邱結腸腑而致腑氣不通,邪閉心包而致神昏譫語等。

臨床症狀

壯熱不退,口渴心煩,胸悶不適,噁心嘔吐,腹痛劇烈,里急後重,利下膿血,紫紅量大

病理診斷

熱毒傳脾證熱毒傳脾證
1.微小病變性腎病和輕度系膜增生性腎炎:對激素敏感,可首選正規激素治療,小兒有效率在90%以上,成人可達80%左右。
2.中度以上系膜增生性腎炎、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膜性腎病:對激素部分敏感,可用正規用大劑量激素8~12周,有效則繼續用,無效則快速撤減。
3.系膜毛細血管性腎炎:對激素無效,不用激素。

治療藥方

滑石30g,茵陳15g,黃芩15g,浙貝母lOg,射干10g,連翹15g,金銀花10g,天花粉10g,白芷15g,石菖蒲12g,防風9g,荊芥15g,薄荷6g,半邊蓮15g。
備選方:五昧消毒飲,用於熱毒較甚者。金銀花2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子15g。
加減:若局部紅腫嚴重或潰爛者,加紫花地丁10g、蒲公英10g、野菊花6g以解毒消腫;若胸腹痞脹者,加藿香10g、蔻仁9g以化濁醒脾。

相關詞條

熱閉心包血絡瘀滯證熱巴甫嬈春橈骨缺如饒州米酒饒嬿婷饒松青饒明壽饒坤讓·西貝柳斯染織藝術設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