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咳

熱咳

熱咳是指因外感風熱之邪;或風寒之邪入里化熱;或因飲食不當,嗜煙好酒,內生火熱,痰熱郁肺;或情志刺激,肝失調達,氣鬱化火,肝火犯肺;或肺系疾病日久,遷延不愈,傷陰耗液,虛火灼津為痰,從而導致肺失宣降,肺氣上逆,衝擊氣道,發出咳聲或伴咳痰為臨床特徵的一種病證。其與“寒咳”相對而言,熱咳的主要症狀為咳嗽咳痰不爽,痰黃或稠黏,咳嗽氣粗或咳聲音啞,口乾口渴、咽喉部乾燥疼痛、身熱出汗、鼻流黃涕等。

基本信息

病因

熱咳是由外感風熱之邪犯肺,或風寒之邪入里化熱;或飲食不當,嗜煙好酒,內生火熱,熏灼肺胃,灼津生痰;或情志刺激,肝失調達,氣鬱化火,氣火循經上逆犯肺;或肺系疾病日久,遷延不愈,陰虛火旺,導致熱灼津液,肺失清肅,肺氣上逆,阻塞氣道而作咳。因外感風熱引起的熱咳,以夏秋季較多見。

臨床表現

熱咳表現:痰色黃稠,不易咳出,咽乾疼痛,口渴,常伴有發熱、頭痛、頭暈、舌紅、苔薄黃、脈浮或浮數。

1.以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粗啞,痰黏稠或黃,不易咯出,舌紅,苔黃為主要證候特徵。

2.外感熱咳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惡寒發熱等表證;內傷咳嗽多為久病,常反覆發作,病程較長,常伴其他臟腑失調的症狀,如痰熱郁肺者症見咳嗽氣息急促,胸脅脹滿,面赤身熱等;肝火犯肺症見痰滯咽喉,咯之難出,咳引胸脅脹痛,症狀隨情緒波動等;肺陰虧虛症見痰中夾血,聲音嘶啞,午後潮熱,夜寐盜汗等。

辨證施治

熱咳辨證當分清外感與內傷。外感熱咳多為風熱犯肺,內傷則為臟腑功能失調,有痰熱、肝火、肺陰虛的不同。

1.風熱犯肺

證候: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嘶啞,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黃。常伴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肢楚,或身熱,微惡風,汗出。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治則: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主方:桑菊飲。方藥:桑葉、菊花、薄荷、桔梗、杏仁、甘草、連翹、蘆根。

2.痰熱郁肺

證候:咳嗽氣息粗促,痰多質黏厚或稠黃,咯吐不利,或咳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身熱,口乾欲飲。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則:清熱化痰,肅肺止咳。主方:清金化痰湯。方藥:黃芩、知母、山梔、桑白皮、茯苓、貝母、瓜蔞、桔梗、陳皮、甘草、麥冬。

3.肝火犯肺

證候:氣逆作咳陣作,咳時面紅目赤,咽乾口苦,常感痰滯咽喉,難易咯出,量少質黏,咳引胸痛,症狀可隨情緒波動增減。舌紅,苔薄黃少津,脈弦數。治則:清肺瀉肝,化痰止咳。主方:黃芩瀉白散合黛蛤散。方藥:青黛、海蛤殼、黃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

4.肺陰虧虛

證候:乾咳,咳聲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夾血,口乾咽燥,或聲音逐漸嘶啞,或午後潮熱、顴紅,盜汗,日漸消瘦,神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治則:養陰清熱,潤肺止咳。主方:沙參麥冬湯。方藥: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桑葉、甘草、扁豆。

預防保健

1.生活起居及飲食調節

(1)注意氣候變化,保持空氣流通,加強居室衛生,冷暖、乾濕適度,尤其在氣候反常時宜注意調攝。

(2)防止煙塵及特殊氣味的刺激。清淡飲食,少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物及飲酒,以免傷陰化燥助熱。

(3)痰多者儘量將痰排出,可翻身拍背等助痰排出。

(4)適當參加體育鍛鍊,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2.食療

貝母5克,大米30克,白糖適量。將貝母洗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將貝母研粉,每次取藥末1克,調入粥中服食,每日1~2劑,連續3~5天。可化痰止咳,清熱宣肺。

3.背部走罐

患者取俯臥位,醫生在定喘穴(頸項部,第七頸椎棘突下方旁開0.5寸)、大椎穴(頸項部,第七頸椎棘突下方)、肺俞穴(背部上方,第三胸椎棘突下方旁開1.5寸)處皮膚上塗抹跌打萬花油,將火罐吸附於皮膚上,並在上述部位來回推動火罐,以局部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黑色痧點為宜。走罐後可在上述穴位局部拔罐,留罐約10分鐘,隔日1次,5次為1個療程。可起到疏通經絡,加快肺中痰液吸收和排出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