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烏蘭牧騎,是活躍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一種小型文藝演出隊。“烏蘭牧騎”中,“烏蘭”在蒙古語中意為紅色,“牧騎”是樹枝上的嫩芽,直譯為漢語,就是紅色的嫩芽,意思是指一支年輕的、小型的紅色文化工作隊,所以後來翻譯為漢語即為“紅色文化工作隊”。烏蘭牧騎始終堅持不懈地全心全意為農牧民服務,被農牧民親切地稱為“瑪奈(我們的)烏蘭牧騎”,烏蘭牧騎隊員則被喚作“瑪奈呼和德(我們的孩子)”。
烏蘭牧騎作為一支有著濃郁民族特點的文化輕騎隊,在內蒙草原上有著廣泛的影響。從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烏蘭牧騎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誕生後,很快就像雨後春筍似的在草原上傳播開來,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
由於烏蘭牧騎的節目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人民民眾,深受內蒙各族人民的歡迎,因此在內蒙產生很大影響。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烏蘭夫等老一輩領導同志曾多次觀看烏蘭牧騎的演出,並接見烏蘭牧騎演員。在周總理親自倡導下,1965年烏蘭牧騎第一次走向全國。1965年6月至1966年初,文化部根據周恩來同志的指示,組織了內蒙古3個烏蘭牧騎代表隊,分赴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進行巡迴演出。之後,全國很多地方都成立了烏蘭牧騎式的文藝小分隊,到1988年,全國僅五大自治區就有236支烏蘭牧騎式的演出隊,對推動文化繁榮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幾十年來,烏蘭牧騎已發展為46支,人員由最初的每支10多人增至40餘人,裝備也有了很大改善。但烏蘭牧騎的方向沒有變,宗旨沒有變,精神沒有變。他們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並且已經走向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成為草原上一顆耀眼奪目的明珠。
目前烏蘭牧騎有成員2800多人,依然活躍在牧區和鄉間。烏蘭牧騎藝術節已經連續舉辦5屆,尤其以第五屆最為宏大,2010年8月8日晚上在察右後旗廣場舉辦了盛大的閉幕晚會,自治區著名演員德德瑪、吉祥三寶、武利平等參與演出,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親臨現場主持晚會,將烏蘭牧騎的精神和精彩展示給全國人民。
古烏蘭牧騎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的指引下,以全心全意為農牧民民眾服務為根本宗旨,在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優良傳統和作風,被譽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這支“草原文化輕騎隊”緊緊追隨時代的發展,努力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始終不渝地沿著《講話》指引的方向開拓前進,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實踐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使烏蘭牧騎的精神歷久彌新。烏蘭牧騎事業的不斷發展,烏蘭牧騎旗幟依然保持鮮紅,證明了《講話》所集中體現的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強大生命力。
發展歷程
1957年誕生在內蒙古大草原。1957年5月初,當時的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自治區主席烏蘭夫作出了“要解決牧區長期聽不到廣播,看不到電影、演出、展覽、圖書的實際情況”的指示。6月17日,水草豐美、鮮花綻放的季節里,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由12人組成的全國第一支烏蘭牧騎宣告成立。
1957正5月27日,自冶區文化局正式制定了烏蘭牧騎試點計畫。5月28日~6月17日,烏蘭牧騎試點工作首先在民眾文化工作比較活躍的昭烏達盟(今赤峰市)翁牛特旗和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進行。6月17日,在蘇尼特右旗文化館內,自治區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為第一支烏蘭牧騎的正式誕生舉行了一個簡樸而莊重的建隊典禮。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進行了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試點匯報演出。6月25日,翁牛特旗烏蘭牧騎也正式建隊。
1957年6月18日,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開始了在全旗的巡迴演出。烏力吉陶克套、伊蘭、烏雲畢力格、阿拉塔圖、烏尼格日勒、額爾和木圖、斯琴道爾吉、額爾登達來、娜仁托雅、荷花等12人是第一批隊員。烏蘭牧犄的裝備非常簡單,只有膠輪車、氣燈、樂器、留聲機、收音機等簡單的設備。
1957年9月5日,自治區文化局召開了全區牧區文化工作會議,交流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試點工作的成功經驗。隨後,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出台了《烏蘭牧騎工作條例》。從此,自治區的文化藝術工作掀開了新的篇章。
1964年,全區所有的牧區旗和部分半農半牧區旗縣都建立了烏蘭牧騎,它們像朵朵盛開的山丹花,在大草原上盡情綻放。烏蘭牧騎不僅得到了全區農牧民民眾的熱烈歡迎,也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關懷。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烏蘭夫等領導曾經先後多次接見過烏蘭牧騎隊員。
1964年11月17日,內蒙古烏蘭牧騎首次組團到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民眾業餘藝術觀摩演出活動。12月10日晚,烏蘭牧騎的12名隊員第一次出現在觀摩演出會的舞台上,他們的節目短小精悍,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區特色.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對此都做了詳盡報導。在接見烏蘭牧騎隊員時,周總理說“要把烏蘭牧騎這把火在全國點燃。烏蘭牧騎,不就是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嗎?”
1965年,國家文化部根據周恩來的提議,組織內蒙古3支烏蘭牧騎分赴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進行巡迴演出,烏蘭牧騎第一次走向了全國。他們的演出使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觀眾耳目一新,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普遍稱讚。此後,全國的很多地方都成立了烏蘭牧騎式的文藝小分隊,小分隊靈活機動的表演方式成為中國大地上的一道風景線。
1965年,周恩來在接見第一次全國巡迴演出回來的烏蘭牧騎時寄語:“望你們保持不朽的烏蘭牧騎稱號,把革命的音樂舞蹈傳遍全國,去鼓舞人民。”
1965年5月,烏蘭牧騎的3支隊伍,用7個半月的時間分赴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行程10萬里,演出近600場,受到100多萬觀眾的熱烈歡迎。他們在南京、武漢的烈日下流過汗,在南寧的友誼關慰問過邊防官兵,在青藏高原的稀疏空氣中克服身體不適演出過,將黑龍江的冰天雪地踏熱,在黃河兩岸的農民的場院歌唱,用馬頭琴將塔里木盆地的大漠喚醒,使草原輕騎兵的名字響徹全國。
1974年開始,烏蘭牧騎開始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巡迴演出,他們走到哪裡,歡樂和友誼的種子就在哪裡生根發芽。
1978~1980年是旗烏蘭牧騎演出比較活躍的三年。先後分赴太原、張家口、陽高、榆次、興和、豐鎮、卓資等地及駐軍演出,並為本旗專場演出,平均每年演出5個月。
1988年初,旗烏蘭牧騎引入改革競爭機制,公開招標產生新任隊長。199O年中,排練和演出反映本旗改革開放成就的大型歌舞《春潮滾滾》取得成功。1991年,旗烏蘭牧騎與晉劇團合併,組成青年藝術團(簡稱“青藝團”),定編25人。
1997年,江澤民親筆題詞――“烏蘭牧騎是社會主義文藝戰線上的一面旗幟”;
1999年,江澤民在內蒙古視察期間再次觀看了內蒙古直屬烏蘭牧騎藝術團的演出,並且給予高度評價,他說:“你們要牢記老一輩領導同志的教導,用你們的歌聲舞蹈去宣傳我們黨的方針政策,辦好烏蘭牧騎,取得更好的成就。”
2002年,內蒙古烏蘭牧騎又開始了第二次全國行活動,組建2個隊分赴河南、湖南、山東、上海、廣東等18個省,時歷120天,演出90多場,觀眾達17萬人(次),所到之處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熱烈歡迎,此次全國行活動,再次向全國人民展示了新時期烏蘭牧騎的風采。歷時120餘天,演出92場,觀眾多達17萬人次,再次向全國人民展示了新時期烏蘭牧騎的風采,擴大了內蒙古的影響。
2003年內蒙古自治區“十佳烏蘭牧騎”科左後旗烏蘭牧騎演出達190場。各烏蘭牧騎在堅持發揚傳統,把全心全意為農牧民服務放在工作首位的同時,還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繫與合作,尋找演出機會,赴山東、上海、大連等地進行商業性演出,僅2003年,科左後旗烏蘭牧騎就為青溝旅遊區遊客進行商業演出達130場,收入40萬元。
2004年1月20日,蒙古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內蒙古直屬烏蘭牧騎藝術團團長牧蘭的專輯《藍天的詩》MV問世。在《藍天的詩》MV里,62歲的牧蘭用蒙古語和漢語充滿激情地唱出了她對烏蘭牧騎的熱愛。
2009年、2010年承辦兩台旗級春節聯歡晚會,代表烏蘭察布市參加自治區首屆少數民族匯演。
主要任務
烏蘭牧騎的主要任務有四項:
一是演出。烏蘭牧騎的節目大多是自創、自編、自演。節目要具有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內容,要富有民族特點、地區特點和時代特點,要用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二是宣傳。烏蘭牧騎除演出外,還要利用多種宣傳形式及時向各族農牧民民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國內外形勢,宣傳好人好事,宣傳科技、衛生知識及日常生活新知識,提高農牧民民眾的思想覺悟和文化水平。
三是輔導。烏蘭牧騎在深入農村、牧區演出過程中,分散或集中地組織、輔導當地民眾業餘文藝演出和創作活動。
四是服務。根據農牧民需要和實際可能,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活動,如為牧民理髮、照相、代購圖書、修理半導體收音機和小型農機具、為農牧民治療常見病等。
近年來創編節目
2006年-2009年創編節目
男女群舞:《激情科爾沁》,編導:包險峰、於晶
歌伴舞:《為科右前旗喝彩》,編導:於晶
男女群舞:《牛》,編導:金良
男女群舞:《興安情》,編導:王桂榮、金良
男女群舞:《騰飛,科爾沁》,編導:李慶國、楊虹
男群舞:《敖特爾青年》,編導:海泉
男女群舞:《激情科爾沁》,編導:包險峰、於晶
2007年度自編舞蹈作品:
男女群舞:《騎士·酒·馬頭琴》,編導:包險峰、於晶,表演二等。
男女群舞:《美麗草原我的家》,編導:王桂榮、楊虹,創編一等。
男女群舞:《科爾沁禮讚》,編導:金良
女群舞:《鴻雁》,編導:於晶
男女群舞:《祝福興安》,編導:於晶
歌伴舞:《要唱就唱吃蒙古人》,編導:於晶
歌舞:《聖旨金牌》,編導:包險峰、海泉、巴根,創編二等。
男女群舞:《金色年華》,編導:王桂榮,表演二等。
歌伴舞:《黨旗飄飄》,編導:郭娜,表演二等。
女群舞:《夢中依戀》,編導:於晶,創編一等。
2008年自編舞蹈作品:
男女群舞:《英雄草原》,編導:包險峰
男女群舞:《四胡情》,編導:於晶
女群舞:《傳說》,編導:楊虹
2008年舞蹈自編作品:
男女群舞:《輝煌科爾沁》,編導:於晶
歌伴舞:《草原我生命依託》,編導:劉曉華、王進
歌伴舞:《聖旨金牌》,編導:王進
歌伴舞:《永遠那達慕》,編導:王進
男女雙人舞:《草原情訴》,編導:王進、閆文
男女雙人舞:《努恩吉雅》,編導:於晶
獨舞:《路》,編導:於晶
歌伴舞:《祥雲飄繞的科爾沁》,編導:王娜
歌伴舞:《和諧中國》,編導:王娜
歌伴舞:《世紀春雨》,編導:包鑫、郭娜
歌伴舞:《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編導:郭娜
歌伴舞:《激情科爾沁》,編導:包鑫
歌伴舞:《美麗家園》,編導:郭娜
歌舞:《魅力前旗》,編導:包險峰、於晶
歌伴舞:《人間正道》,編舞:包宇
歌曲:《聖旨金牌》,作詞:周蔓茹、滿達,作曲:周蔓茹
歌曲:《激情科爾沁》,作詞:朱連升,作曲:王建國
歌曲:《金界壕》,作詞:朱連升,作曲:王建國
舞蹈:《英雄草原》編舞:包險峰獲五個一工程獎。
舞蹈:《四胡情》編舞:於晶
獲獎情況
五十年來,在黨的文藝方針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堅持長期深入基層,長年為農牧民民眾送歌獻舞,為活躍邊疆少數民族文化生活,發展民族文化事業作出了貢獻。巴林右旗烏蘭牧騎表演藝術精湛,多次在全國演出中獲獎,先後被國家文化部和自治區文化廳評為全國烏蘭牧騎先進團隊、全區十佳烏蘭牧騎、全區一類烏蘭牧騎,編創的舞蹈《巴林蒙古女性》在第五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大賽上榮獲全國舞蹈界最高獎項———荷花獎。
1965年,巴林右旗烏蘭牧騎部分演員曾參加了內蒙古烏蘭牧騎代表隊,到全國各地巡迴演出,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70年代曾代表昭烏達盟,參加遼寧省全省專業團體文藝會演獲集體表演獎。
1987年,巴林右旗烏蘭牧騎代表赤峰市參加了自治區舉辦的“紀念烏蘭牧騎成立三十周年”調演,被自治區文化廳評為烏蘭牧騎先進集體。
1991年參加全市專業團體文藝匯演獲得第一名。
1997年7月該團參加了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烏蘭牧騎建隊四十周年暨第二屆烏蘭牧騎藝術節,被自治區評為十佳烏蘭牧騎;8月份晉京參加了全國烏蘭牧騎先進團隊表彰大會和交流演出,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全國烏蘭牧騎先進團隊。該團曾應邀參加了第六屆中國大連賞槐會的專場演出,中國青島“海之情”民俗文化旅遊節演出。受到了專家、學者及各界觀眾的好評。
1999年受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選派,做為自治區唯一的一支文藝團體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演出,獲得圓滿成功,受到自治區政府的嘉獎。
2001年,該團參加了“烏蘭牧騎全國行”演出,受到了各級領導及全國各地觀眾的歡迎。
2002年初該團全部演員參加了內蒙古電視台2002年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的錄製工作,並承擔了晚會的大部分歌舞及部分聲樂節目,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好評。同年9月份又應邀參加了第14屆大連國際服裝節巡遊表演和文藝演出,受到了廣大觀眾及海內外來賓和同行們的讚揚。
2003年9月,應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內蒙古黨委宣傳部之邀,全隊演員參加了電視連續劇《烏蘭牧騎之戀》的拍攝。這是第一部全面真實反映烏蘭牧騎工作、生活、故事情節生動感人的電視劇,演員們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完成了每一個角色的拍攝任務,受到了中央電視台等拍攝單位的好評。
2006-2008年獲獎項情況:
2006年:
1、歌曲《神聖的故鄉》作詞:好畢斯嘎拉圖,作曲:巴根。此歌獲得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
2、舞蹈曲《四海飄香》由玉花伴唱獲2006年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
2007年(單位獲獎情況):
1、2007年前旗烏蘭牧騎被評為《全盟基層文化工作先進集體》。
2、2007年前旗烏蘭牧騎被評為《全旗文明單位標兵》。
3、2007年前旗烏蘭牧騎在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全盟文藝匯演中榮獲優秀組織獎。(個人獲獎情況):在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全盟文藝匯演中:
1、滿達:歌曲《要唱就唱咱蒙古人》獲表演一等獎。
2、陳大偉:舞曲《夢中依戀》獲作曲一等獎。
3、於晶:舞蹈《夢中依戀》榮獲創作一等獎。
4、王桂榮、楊虹:舞蹈《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榮獲舞蹈創作二等獎。
5、包險峰、於晶:舞蹈《騎士·馬頭琴》獲舞蹈創作二等獎。
6、王麗華:歌曲《草原綠色的歌》榮獲表演二等獎。
7、美榮、玉花、英格、包秀蘭:表演的《民歌聯唱》榮獲表演二等獎。
8、舞蹈《科爾沁禮讚》獲表演二等獎,參加人員有:海泉、包險峰、代志英、趙宏勝、哈斯巴根、李慶國、韓晨興、滿達、張建國、李青海、梁永權、英格、玉花、包秀蘭、美榮、王麗華、烏蘭、薛景香、烏日娜、李明菊、於晶、楊虹、曲冬、王娜、何艷英。
9、歌舞《聖旨金牌》獲表演二等獎。參加人員:演唱李青海,伴舞:海泉、包險峰、代志英、趙宏勝、哈斯巴根、李慶國、韓晨興、滿達、張建國、梁永權。
10、歌曲《我的巴根哥哥》,作者:周曼茹、哈斯巴根、李青海,榮獲創作三等獎。
11、歌曲《寄思草原》演唱者:何艷英、王娜、李烏蘭,女三組合榮獲表演三等獎。
12、歌曲《我深愛的興安》演唱者:李烏蘭,榮獲表演三等獎。
13、2007年第七屆烏蘭牧騎建設理論研討會獲獎,李烏蘭、李慶國論文《如何繼承烏蘭牧騎光榮傳統,拓展烏蘭牧騎發展新思路》榮獲入選論文獎。
14、滿達在慶祝內蒙古自治區60周年全盟專業文藝匯演中榮獲優秀組織獎。
15、滿達被評為全旗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特發此證以資鼓勵。
16、滿達被評為全盟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特發此證以資鼓勵。
17、2007年國際蒙古族長調民歌演唱電視大獎賽,巴雅爾、青海、陳大偉、滿達、玉花、英鴿獎職業組榮譽。
18、“烏蘭牧騎”被評為2007年度“實績突出”領導班子。
2008年:
2008年度全旗蒙古語文工作獲先進集體。
2006年—2008年受表彰及參加重大演出獲獎情況。
近年來重大演出統計
2002年初該團全部演員參加了內蒙古電視台2002年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的錄製工作,並承擔了晚會的大部分歌舞及部分聲樂節目。
2003年9月,應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內蒙古黨委宣傳部之邀,全隊演員參加了電視連續劇《烏蘭牧騎之戀》的拍攝。
2006年度:
2月28日為旗委工作會議演出
3月12日為旗人大政協二會演出
3月25日為自治區33個廳局幫扶隊創編並演出一台“科普烏蘭牧騎”節目
6月4日為自治區烏蘭牧騎評估團匯報演出
7月28日信達莊園開業慶典演出
8月6日首屆廣場藝術節演出
8月26日阿力得爾馬場成立50周年場慶專場演出
9月11日科右前旗文化中心落成典禮專場演出
9月16日科右前旗遷旗建鎮落成典禮專場演出
2007年度:
4月12日科右前旗烏蘭牧騎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巡迴演出
6月5日6月5日世界環保日“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烏蘭牧騎演出
7月17日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全盟專業匯演
8月13日慶祝科右前旗碧桂園房地產開發項目科右前旗碧桂園鳳凰酒店項目開業奠基儀式
8月19日為興安盟統戰部工商聯光彩事業寶田啟動儀式專場演出
9月19日為全旗各蘇木鄉鎮文化站長會議文藝演出
12月18日為“十五屆人大一次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專場演出
12月19日為全旗乾部職工迎新年文藝演出
12月20日為全盟政法幹警專場演出
2008年度:
2月1日為公主陵迎新春慶佳節烏蘭牧騎慰問演出
4月14日為旗委政府大型接待自治區33個廳局幫扶團演出
5月1日烏蘭浩特市2008“魅力紅城”社區文化藝術節烏蘭牧騎演出
5月3日烏蘭牧騎代表大地保險公司慰問65168部隊專場演出
6月5日為慶祝“世界環境日”專場演出
6月18日為祭祀成吉思汗活動大型酒會演出
6月28日-7月3日前旗領導帶部分演員去天津參加“天津赴內蒙古興安盟插隊下鄉40周年聯誼會”演出
7月16日為僑商—“興安草原行”考察團烏蘭牧騎演出
9月11日科右前旗慶祝興安盟兩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專場演出
10月10日為全旗離退休老幹部專場演出
10月11日為全旗各單位幹部職工專場演出
11月4日盟就業局送文化、送科技到哈拉黑新勝村扶貧慰問演出
11月11日“草原行,故鄉情”內蒙古科右前旗浙江慶元友好旗縣聯誼晚會文藝演出
12月3日去阿爾山參加冰雪節文藝演出
隊伍建設情況
科右前旗旗委、政府對烏蘭牧騎的發展建設一直非常重視。旗委、政府的主要領導經常聽取烏蘭牧騎的工作匯報。每年召開旗長辦公會,專題了解烏蘭牧騎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難題,把烏蘭牧騎的發展工作列入科右前旗“十一五”計畫,每當遇到大型演出,旗委、政府主要領導都帶領財政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解決實際困難。
2007年旗委、政府為了解決烏蘭牧騎演員老化的客觀實際問題,以採用公平、公開、公正競爭的擇優原則,由旗委常委宣傳部長主管旗長、組織部、人事局、編制辦、紀檢委、監察局、公安局組成烏蘭牧騎招生領導小組,並從外地大專院校請來專家,為烏蘭牧騎招生把關定向,成功的為烏蘭牧騎招收了15名新演員。為烏蘭牧騎增添了新鮮血液。2008年旗委、政府為徹底解決烏蘭牧騎演員老化問題,旗委、政府又召開專題會議,將45歲以上的老演員15人分流轉業到文化系統的其他單位,使這些多年來為烏蘭牧騎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老演員走的開心,走的安心,每位老同志都不寒心。同時,又補充招錄了19名新的演職員,使烏蘭牧騎的演員隊伍充滿朝氣,業務水平日益增長。
1、建設一支團結進步、業務過硬的專業隊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可靠保證。我們經常組織演職員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學習與領會,同時加強對全體演職員進行職業道德和愛崗敬業教育、學習八榮八恥的重要指示並落實到行動中。把培養一專多能藝術人才作為首要工作來抓,並深入到每項工作的具體環節。
2、2007年―2008年兩次招錄34名新隊員,新隊員入隊首先進行了一個月的封閉性軍事訓練、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技能的考核,使新入隊的年青演員有規範的服從意識,較高的政治素質,精湛的業務水平。從適應新形勢,轉變新觀念入手,不斷激發演員的工作熱情,調動了工作積極性。烏蘭牧騎在平時的工作中建立長效的考核機制,每年進行三次業務考核,考核結果同獎金和福利掛鈎。如果三次考核不及格或不能參加考核,取消年底的獎金工資和福利待遇。這一措施促進了業務工作的開展,打破了乾和不乾一個樣,乾多乾少一個樣的局面。
3、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用制度約束人,用制度促進工作,班子成員和黨員積極分子起模範代表作用。帶頭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搶在先,榮譽排在後,充分發揮領導作用。由於班子的核心作用增強了凝聚力,年年圓滿地完成盟旗和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為提高演員的整體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積極為演員創造學習和進修的機會,有安排、有落實,我們把每年盟旗組織的繼續教育和單位的業務培訓結合起來,把內部培養和外地深造結合起來。2006年11月我旗烏蘭牧騎通過政府協調努力派7名演員到內蒙古師大、藝術學院學習深造,經過兩個多月的培訓提高,確實有一部分演員得到了很大的收穫,業務水平顯著提高。2007年又派一名編導參加文化局在內蒙古舉辦的烏蘭牧騎編導培訓班,通過學習培訓使編導創編水平和演出水平不斷提高。現在的烏蘭牧騎大部分演員都掌握2種以上專業技能,一專多能水平明顯提高。
管理機制情況
烏蘭牧騎產生於計畫經濟時代。在過去的體制下,曾為繁榮地方文化事業、活躍城鄉民眾文化生活、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後,過去的管理機制越來越不適應時代飛速發展的需要,以至許多弊端逐漸顯露出來,面對新形勢認真反思,上下一致形成共識,只有改革才是唯一出路。我們在借鑑其它文藝團體和有關部門改革的成功經驗,結合單位的實際,逐步建立起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管理上實行隊長負責制,在分配上實行藝術結構工資制,對全體演員實行全員聘任制,隊內根據藝術職稱劃分為:四級、三級、二級、一級演員,四個級別。採取低職可以高聘,高職也可以低聘的用人機制,並與聘任工資掛鈎。
具體做法是:一是領導班子首先實行聘任制,主要領導考核由主管局聘任,班子成員經民主測評,主管局考核,隊長聘任,分別簽訂目標責任書。二是針對演職員所從事的不同崗位,經班子考核由分管隊長聘任,並發放聘任書。三是對完不成任務,不遵守聘任契約的個別演員予以解聘或待聘。
在逐步實施全員聘任契約制以來,使廣大演職員從內心深處認識到無能力、不努力、不勤奮在烏蘭牧騎是行不通的。通過改革和隊伍調整,演員隊伍出現了新變化,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能力增強了,演員變被動練功為主動練功;變推任務為搶任務,變不願下鄉為主動下鄉;變不願學習為主動學習,各項工作都有了新的生機。
開拓演出的新路子,市場運作商業性演出有明顯的效果。2006年以來,我們根據邀請單位的特點,編排新節目,受到邀請單位的好評,即鍛練了隊伍,也增加了收入,緩解了經費不足的狀況,同時調動了演職員的積極性,使經濟和社會效益獲得雙豐收。
科右前旗烏蘭牧騎經過幾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是在當地政府業務主管部門的關懷和大力支持下,以及全體演職員的共同努力取得的。但是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距上級領導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相差很遠,我們有信心,在旗委、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用科學發展觀武裝自己的頭腦,按照建設內蒙古文化大區的要求,加大市場運作,拓寬演出市場的要求,積極為前旗經濟建設服務。努力建設一支思想解放、觀念更新、業務精湛、紀律嚴明、能拓硬仗的新的文藝工作隊伍。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新的貢獻。
生存與發展的思考
作為草原上的輕騎兵,烏蘭牧騎曾經取得過輝煌的業績與榮譽。但隨著社會的轉型,烏蘭牧騎這種基層藝術團體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和新挑戰。
一、困難與挑戰
1、經費投入不足。烏蘭牧騎基本上沒有票房收入,他們常年奔波在草原上和沙漠中,觀眾較少,演出收入難以保證。烏蘭牧騎所在的旗縣一般是邊遠地區,也就成了當地財政的一個負擔。烏蘭牧騎隊員待遇比較低,又常年在基層義務演出,所以人才流失嚴重。烏蘭牧騎音響、燈光設備陳舊問題十分突出,已不能適應演出的需要。
2、演職員隊伍還不十分穩定。由於新招錄的演職員平均年齡小,性格波動性較大,加之工資偏低,編制、三險問題沒有得到切實解決,因此,目前隊伍還不十分穩定。
3、、創新能力匱乏。我市烏蘭牧騎隊員大多沒有經過專業培養,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加上編導人員缺乏,形式單調,內容狹窄,藝術創新受到制約。雖然近些年也出現了一些題材好、角度新的作品,但以專業的藝術標準來評判,有相當數量的作品存在較大的不足與缺憾。
4、品牌節目、特色節目規模沒有形成。科右前旗屬半農半牧旗,文化品牌的定位還處在探索階段,近年來,雖然對科爾沁文化進行了挖掘整理,但我旗僅僅有四個牧業鄉鎮,科爾沁文化的利用推廣難度較大,因此,烏蘭牧騎的品牌節目、特色節目少,以歌舞為主並且學演學唱的較多,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與規模。
5、演職員水平發展不平衡,總體水平較低。目前,新招錄的演員百分之九十都是中專水平,演出經驗、臨場發揮能力、應變能力處在積累階段,新老演職員傳幫帶處在過度期。70%的演員基本處在實習或學習狀態,演出水平極不平衡。
6、參與商演的競爭能力弱。演藝市場競爭激烈,人們的欣賞水平逐步提高,烏蘭牧騎的節目單一,去了歌舞就是長調,民族特色的作品比不上西部,通俗的學演節目比不上南方,專業策劃、市場開拓人才匱乏、抗市場風險能力有待於增強。
7、商演與地方經濟的矛盾。興安盟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支柱產業還未形成,較大規模企業少,這些因素導致演藝市場非常蕭條,即使有零星演出,每場演出的出場費少的可憐,如若計算友情成本,出場費收入不抵支出。各旗縣市均有文藝團體,一般演出基本不外約,演藝市場僅局限烏蘭浩特市市區。
8、商演與為政府接待演出的矛盾。我旗烏蘭牧騎工作的另一個重點是政府接待演出,市場演出的黃金季節正是政府接待的高峰期,市場需要主要演員,接待也需要優秀演員。在本盟內好調整,如去外地二者不可兼顧。
9、市場意識不足。我市烏蘭牧騎演出的中介機構很少,市場觀念總體薄弱,演出市場並不活躍,而基層的烏蘭牧騎市場意識更為滯後。
二、定位與方向
1、服務基層的優勢不能改變。多年來烏蘭牧騎服務於基層,成為溝通黨和草原人民感情的文化使者。烏蘭牧騎的最大特點和生命力就是民眾性,幾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已經驗證了這樣一個事實:離開了廣大人民民眾,烏蘭牧騎就必然會失去生機和活力。今後還要突出烏蘭牧騎流動性強、服務基層、服務農牧民的特有優勢。
2、機動靈活的特色不能動搖。長期以來,烏蘭牧騎以隊伍短小精悍、演員“一專多能”、節目小型多樣、裝備輕便靈活的演出特點和組織形式,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基層文藝團體的發展道路。我們認為烏蘭牧騎特有的優勢不能丟,還是要保持輕騎兵的特色,不要盲目地擴大隊伍,不要盲目地追求大製作和大投入。
3、凸現特色的發展方向不能搖擺。烏蘭牧騎要緊緊依靠地區文化資源優勢和藝術積澱,打造自身特色,實現差別化發展。以包頭地區烏蘭牧騎為例,達茂旗要發揮草原特色,土右旗要發揮二人台特色,固陽縣要結合農牧區優勢突出蒙漢結合特色,九原區要發揮民間歌舞特色。
4、機制創新的改革不能停頓。近些年,各烏蘭牧騎在人事制度、工資制度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已經摸索出了自己的發展之路。今後要健全管理制度,依法治團,積極探索寬緊結合的用人方式,運用靈活的用人機制保證隊伍更新,保持烏蘭牧騎的活力。
5、公益事業的性質不能削弱。烏蘭牧騎是結合內蒙古實際創建起來的一支以演出為主,兼有宣傳、服務功能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始終不以營利為目的,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因此,政府要切實為烏蘭牧騎提供保障,加大投入力度。
6、面向市場的選擇不能退縮。烏蘭牧騎要積極開拓演出市場,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要不斷地探索遵循市場化規律的烏蘭牧騎發展道路,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文、地域、藝術的資源,尊重市場規律,尊重藝術規律,發展壯大自己。
三、思考與建議
一是服務大局與服務民眾相結合。基層烏蘭牧騎從屬旗縣,既有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功能,有接待演出等任務,又要滿足基層農牧民文化藝術的需要,所以要把這兩項服務功能結合起來。
二是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烏蘭牧騎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同時,應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烏蘭牧騎在繼承發展民族傳統文化、豐富民族藝術寶庫、培養優秀民族藝術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今後仍然要在豐富農牧民生活、繁榮民族藝術、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有所作為。
三是靈活體制與正規化管理相統籌。烏蘭牧騎既要保持用人制度的靈活性,又要建立長效機制,保持基礎演出隊伍的穩定。
四是演出服務與教育引導相同步。烏蘭牧騎既要面向基層演出服務,同時也要發揮及時性、基層性的特點,關注基層的現實問題,積極參加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宣傳黨的政策,弘揚主鏇律。
五是小戲小品創作與整台節目創作相促進。基層烏蘭牧騎既要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小戲小品創作,也要注意節目整合,排演特色明顯、主題一致、搭配得當的整台節目,以提高烏蘭牧騎的整體實力與外界影響。
六是業務素質提高與理論探討研究相統一。要通過舉行專業培訓、藝術觀摩、設立專項培訓經費等方式,提高烏蘭牧騎隊員的業務素質。同時,要注意整理總結烏蘭牧騎發展的好經驗及好做法,加強自身建設的理論探討和研究,推進烏蘭牧騎更為堅實地向前發展。
工作打算
一、增設禮儀服務項目
1、文藝表演。憑藉自身的資源優勢,利用精彩的專業策劃、豐富的文藝演出節目,有償開展文化活動策劃實施,舉辦各類主題晚會,開設藝術指導培訓班。
2、禮儀慶典。配強優秀的策劃、設計、客服、工程人員,策劃製作禮儀慶典,滿足禮儀服務。有償承辦各類開工慶典、奠基慶典、開業慶典、周年誌慶及新產品上市推廣發布,產品巡展促銷活動等策劃和活動文藝表演,提供禮儀人力資源。
3、禮儀產品。發揮一流專業性軟硬體的運用,創意設計整台演出,使活動動靜結合,更加多樣化,更多表現形式。有償提供專業舞蹈台、燈光音響、大型框架、流動舞台車、拱門地毯、皇家禮炮、電子禮炮、條幅彩旗、鮮花、充氣氣模、特殊燈光、彩色火、雷射束、舞台道具和各類高空煙花、舞台煙花、噴射煙花、鏇轉煙花、字幕煙花等。
4、婚慶服務。移風易俗,創辦文明時尚婚禮,活躍婚慶氛圍,添加喜慶內容。有償策劃酒店婚禮、鄉村婚禮、傳統婚禮、老人祝壽、生日聚會等,提供專業司儀、錄像攝影、禮儀敬酒、歌舞助興節目。
二、對外文化交流項目
1、赴外地文藝演出。積極開展文化對外交流,廣泛參與國內外文化活動,在滿足旗內及上級文化部門要求的重大活動和城鄉文化活動的基礎上,走出去開展文化活動交流演出,展示我旗民風民俗和社會經濟文化成果,強化對外宣傳,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的目的。有償對外演出活動主題以科爾沁民風民俗歌舞為主可以安排專場演出或參與性演出。
2、邀請外地演出團體。可邀請外地民族歌舞、現代舞、小品相聲、藝苑雜技、曲藝、搖滾樂隊、流行樂演唱、名人名星演唱會等各類健康趣味的演出團體來我旗進行專場演出或聯合演出,有償提供演出經紀服務或演員配合、伴舞、參與節目,提供舞台場地、燈光音響、舞台道具、噴射煙花等,達到活躍當地文化市場,增加單位活動經費的目的。
3、參加海淀區五月文化節。北京市海淀區對口幫扶我旗三年,我們要抓住這一機遇,堅持三年中每年都參加海淀區五月文化節,鍛鍊隊伍,對外宣傳。
相關人物
牧蘭,出生在科爾沁草原,她是從牧羊姑娘走上藝術之路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現任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藝術團團長、國家一級歌唱演員。1963年,當時還是中學生的牧蘭,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被家鄉的牧民推舉到蘇木那達慕大會上演唱,她那清純的歌喉,贏得了家鄉牧民的稱讚,也使她從此走上了歌唱之路。也正是因為這次出色的演唱,使苦苦尋覓歌唱演員的庫侖旗烏蘭牧騎吸收到了理想的演員。1965年自治區組建直屬烏蘭牧騎時,她作為首批優秀演員調到了自治區首府。
牧蘭從1963年至今的幾十年中,她為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為了傳播友誼,她把歌唱到了亞非歐美。在漫長的藝術道路上,留下了她辛勤的足跡。
從烏蘭牧騎產生至今,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當人們的目光再次追尋烏蘭牧騎的足跡時,發現在第一支烏蘭牧騎的首批演員中,只有伊蘭、荷花、娜仁托雅3位老人仍然健在了。
當時的報幕員兼獨唱演員伊蘭,談起過去創業的日日夜夜,百感交集,她還記得過去的那些歲月,還記得當時的烏蘭牧騎隊員:“烏力吉陶克陶、翁格日勒、桑傑多吉、劉殿如、額爾敦畢力格、額日和木、荷花、娜仁托雅還有我……”
伊蘭老人說,已經去世的烏力吉陶克陶是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首任隊長,曾留學日本。“他各種樂器樣樣在行,如四胡、三弦、手風琴等,填詞作曲也同樣很好”。翁格日勒、桑傑多吉、額日和木、額爾敦畢力格等4名男演員幾年前也相繼去世。這幾名演員的專長是馬頭琴、四胡、好來寶和舞蹈。
談起當年,伊蘭老人很感慨:“我們這些烏蘭牧騎隊員,雖然從沒講究過名利,但與農牧民民眾的深切感情,那真是難以用語言表達!”
曾是一名供銷社售貨員的荷花,1957年有幸成為烏蘭牧騎的首批隊員,擅長歌舞的荷花培養出來的學生也遍布在草原上。荷花老人如今在蘇尼特右旗賽漢他拉鎮安度晚年。
17歲時,以一曲《孤獨的駝羔》得到草原牧民喜愛的娜仁托雅,本來是一名牧民姑娘,她也為中國第一支烏蘭牧騎的誕生盡了力。如今,她已回到草原上重新過起了牧民的生活……
節目賞析
1、《賽努,烏蘭牧騎》主要反映烏蘭牧騎是誕生在內蒙古草原上的一支土生土長的民眾文化藝術工作隊。第一個烏蘭牧騎於1957年春在蘇尼特右旗誕生。當時全隊只有9人,針對牧區地廣人稀的特點,在浩特牧戶或牧民家、田間、蒙古包、邊防哨卡等地巡迴演出。表演內容密切結合生活實際,反映生活現實。每個演員身兼數職,一專多能。由於非常適合農牧民的需要,所以很快得到普及和提高,到1963年已有30支,而且在1964年進京匯報演出時獲得極大成功,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充分肯定,並按周總理的部署,在全國巡迴演出,影響很好。當時湧現出如《頂碗舞》、《巡邏之夜》、《安代舞》以及《文化輕騎隊之歌》、《紅旗一代傳一代》等許多優秀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廣為流傳至今還能贏得觀眾好評。在這期節目中,內蒙古烏蘭牧騎學會會長達阿拉坦巴乾,當年烏蘭牧騎初建時的演員伊蘭、烏國政,給觀眾講述那段歷史,表演那些歌舞。觀眾講自己受烏蘭牧騎影響的故事。
2、《瑪奈烏蘭牧騎》著重反映烏蘭牧騎深入農村牧區演出文藝節目,宣傳黨的政策,普及科技衛生知識,為民眾解決生活困難;如理髮、代購圖書、農機具修理、甚至診治常見病。烏蘭牧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生活在農牧民當中,演員們與農牧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民眾總是親切地稱呼烏蘭牧騎為“瑪奈烏蘭牧騎”,烏蘭牧騎隊員則被喚作“瑪奈呼和德”(我們的孩子)。節目中穿插播放烏蘭牧騎到農村牧區演出和服務的片子。請伊蘭講“烏蘭牧騎井”的故事,烏國政講牧場滅火的故事,牧蘭講和牧民的故事,請觀眾講自己與烏蘭牧騎的故事。
3、《草原之花遍地開》主要展現烏蘭牧騎早期創作演出的精彩節目。烏蘭牧騎始終堅持從人民民眾豐富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創作的源泉和靈感,從民族民間優秀豐厚的文化傳統中汲取營養,創作演出了大量優秀的文藝節目,如:《頂碗舞》、《牧民的喜悅》、《彩虹》、《鄂爾多斯婚禮》、《筷子舞》、《翔》、《夢中戈壁》、《炒米飄香》、《騰飛的駿馬》、《富饒美麗的內蒙古》等等,都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成為內蒙古民族藝術的精品和典範。節目中以巴盟中旗的巴達瑪、鄂爾多斯烏審旗的巴達瑪、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達瑪為由頭講述經典歌舞的背景故事,並講述三個巴達瑪的故事。請喜歡巴達瑪的觀眾講一段自己與巴達瑪的事情。
4、《藝術的搖籃》(上)
5、《藝術的搖籃》(下)“藝術的搖籃”分上下兩集,烏蘭牧騎是常年工作和生活在農牧民中間的文藝輕騎隊,同時也是出人才,出精品的搖籃。
50年來,他們繼承弘揚民族文化遺產和民間優秀藝術,創作演出了大量的反映內蒙古農村牧區新人、新事、新風貌的歌舞、戲曲、蒙古劇和各類曲藝節目,這些節目,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濃郁的民族特點、地區特點和生活氣息,體現了人民民眾的思想、感情,也迎得了全國以及世界上不同國家、民族、廣大觀眾的喜愛。曾多次在全國獲獎,同時鍛鍊和造就了一批,造諧很高的人民藝術家。
50年間培養出了像牧蘭、拉蘇榮、金花、德德瑪、圖力古爾、伊巴達榮貴,希烏日圖,等一大批在內蒙古家喻戶曉的優秀藝術家,他們的歌聲唱響了世界。節目藝術家談是烏蘭牧騎的事業成就了他們的事業,是烏蘭牧騎的生命賦予了他們永恆的藝術生命。
6、《祝福草原》主要反映五十年來,烏蘭牧騎在宣傳黨的文藝路線,黨的方針政策,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的同時,還及時地把目光盯住社會熱點,用文藝的形式點亮民眾心中的熱情。比如,舞蹈詩《生命歡歌》,就是用歌舞的形式呼喚人們提高環保意識,保護生態,並展現出人與大自然和諧的美好前景。
7、《多彩的烏蘭牧騎》主要內容;內蒙古是鄂倫春、達斡爾、鄂溫克三個少數民族最集中居住地,在這一期節目中主要反映烏蘭牧騎為向世界介紹這三個少數民族的優秀文藝作品做出的貢獻。介紹50年來,三旗縣烏蘭牧騎挖掘整理本民族藝術表現形式,發展傳承本民族優秀文化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經烏蘭牧騎的大力弘揚,三少民族的許多優秀歌舞響譽全球。
8、《草原讚歌》(輝煌50年)主要內容:烏蘭牧騎是時代的驕子,也是民族優良傳統的發揚光大者。50年來,烏蘭牧騎紮根基層、面向民眾的初衷沒有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本色沒有變。所有這一切,是烏蘭牧騎歷久彌新的法寶。因此,烏蘭牧騎旗幟不倒,烏蘭牧騎事業燦爛輝煌。
如今,烏蘭牧騎名揚九州,譽滿四海。包括台灣在內的祖國各地都留下過烏蘭牧騎的足跡,亞洲、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迴響過烏蘭牧騎的歌聲。
9、《永恆的牧歌》主要內容:經過50年的磨礪,烏蘭牧騎頑強地走過來了,撒了一路情,開了一路花,結出了一串串豐碩的果實。如今,當一些人追求經濟效益,用“走穴”演出、討價還價的時候,烏蘭牧騎的國家一級演員們和其他隊員們仍然默默無聞地在為基層農牧民送歌獻舞,用自己的歌聲、舞姿謳歌著共和國的改革發展,譜寫著構建和諧社會的篇章,為祖國邊疆的穩定,為各民族的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鍥而不捨地無私奉獻著。烏蘭牧騎精神就是一種永不放棄、堅忍不拔的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在作品中,表現在演出中。烏蘭牧騎是內蒙古各族人民的驕傲—草原上的烏蘭牧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