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經過
簽訂和約
1919年春,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從德國手中收回青島的正義要求遭到拒絕,“二十一條”不但沒有取消,竟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讓給日本。訊息傳來,激起了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怒,北京學生決定於5月7日舉行示威遊行,表示誓死抗爭的民意。匡互生徹夜難眠,熱血沸騰,與相知好友月下密談,決計為國犧牲,寫好遺書,將後事托囑友人,說:“我死後,要家人知道。我為救國而生,為抗敵而死,雖死無怨。”言語悲壯,感人至深。
秘密集會
1919年5月3日晚,在學校飯廳旁的一間小屋裡,工學會召開了秘密會議。大家認為,如果在7日搞遊行示威,恐怕時間過遲,訊息泄漏,會引起反動政府事先的阻止或壓制,於是決定提前在第二天",即5月4日舉行,又是星期天,無須同學停課參加,也容易得到一般同學的同情以增加人數。圍繞對示威運動本會應採取何種態度,到會同學展開了熱烈的辯論,有人主張發動一次普通的民眾性示威遊行,有人則主張採取暴力行動,匡互生是後一派主張的堅持者,他認為對反動軍閥的暴力統治,不能靠示威運動,只能以暴抗暴,發動突襲性的暴力行動。他據理力爭,感情激烈,在群情激昂的情況下,他的提議得到通過,並決定以參與簽定契約的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為目標。當夜,大家各自行動,有的去聯絡各校志同道合者;有的去調查曹、章、陸的住宅地址及門牌號碼;有的設法從大柵欄一帶的照相館裡搞到三賊的照片,以便臨時有所對證;有的去準備火柴、汽油等點火器具。散會後,匡互生和三四名更相知的會員密議,準備做流血大犧牲,認為血鐘不響,民眾是不能從酣夢中醒來對抗媚外的政府的。這場密議差不多到4日天明才結束。這天夜裡,與高師同時,北大、工專、法專等學校的學生團體也舉行了集會。
示威抗議
1919年5月4日上午,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大學等13個學校的代表在法政專門學校舉行了聯合會議,討論遊行示威事項,決定發布“北京學生全體宣言”,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政治鬥爭口號。當日下午,高師的學生舉著用白布寫好的對聯“賣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傾心媚外,不期章惇餘孽死有頭”,首先到達天安門廣場。其他各校學生也懷著熾烈的愛國熱忱,從四面八方湧向廣場,參加集會遊行的有三千多名學生。他們手持小旗,上面寫著“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嚴懲國賊”等慷慨激昂的口號。
遊行隊伍到達東交民巷使館區時,受到軍警的阻攔,多次交涉毫無結果。中國的土地竟不讓中國人通過,學生們被激怒了,就是素來溫和的同學也壓抑不住受帝國主義欺辱的憤怒感情了。這時候,隊伍里有人高喊“大家往外交部去,大家往曹汝霖家裡去”,於是憤怒的人群潮水般地向趙家樓涌去。這出乎負責總指揮的北大學生傅斯年的意外,雖極力阻止,卻毫無效力。匡互生和另外幾個高師的學生走在隊伍的前面,高呼口號,散發傳單,登台演講,沿途觀看的民眾無不動容。
點火焚樓
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開到了趙家樓胡同,曹宅的大門早已緊閉,由於房屋圍牆太高,無法翻入,盛怒之下的學生將旗子擲向院內,高喊 “賣國賊曹汝霖快出來”!學生們的情緒越來越激昂,但無法衝進門去。匡互生心急如焚,這時,他猛然發現大門右側有一個窗戶,他以少年時代練就的武功,縱身躍上窗台,一拳將窗戶玻璃擊得粉碎,兩手用力一瓣,把窗戶上的小鋼筋拉彎,然後一躍而入,接著又有四五個準備犧牲的同學爬了進去。宅內幾十個全副武裝的警察,早被外面的呼聲所震駭,看見匡互生等跳了進來,更是目瞪口呆,竟自動取下刺刀,退出槍彈。匡互生等迅速將笨重的大門打開,如鯽如鱗的民眾一擁而入。
入宅前已傳說曹、章、陸三賊正在曹家開會,匡互生全然不顧流血受傷的手,和大家湧入內宅搜尋,但沒有找到。於是,憤怒之極的匡互生取出預先攜帶的火柴,將屋內易燃的帳子、掛畫、信件集中起來,準備點火,這一舉動被擔任遊行大會主席的段錫朋所發現,他阻止匡互生說:“我負不了責任”,匡互生毅然回答:“誰要你負責,你也確實負不了責任!”並斷然點燃了火。這把火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與此同時,其他同學痛打了來不及逃走、化裝成日本人的章宗祥。曹宅燃起大火之後,軍警趕來滅火,並逮捕了32名來不及散去的學生。匡互生聞之,認為首先打進曹宅和點火的都是他,不是被捕同學之罪,要去自首,換出32人,經諸同學力勸乃止。
事件結果
1919年6月4日,軍閥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釋放了被捕的學生。這時,一直為學生運動奔忙操勞的匡互生,雖已是十分憔悴,卻充滿了勝利的喜悅和快慰。
代表人物
1915年,匡互生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預科,次年數理部本科,專攻天文學。這期間,時局動盪,戰禍連年,北洋軍閥賣國求榮,簽定了“二十一條”喪權辱國的條約,大好河山沉淪在各派軍閥的混戰中。面對日益傾危的國勢,匡互生無法遏制內心的憂憤,悲恨交加。他一面努力學習專業,一面尋求革命真理。鑒於以往學生運動缺乏中心組織從事領導,屢遭失敗,他乃與周予同、劉薰宇、楊明軒等先後組織了進步學生團體“同言社”、“健社”和 “工學會”,他親自起草工學會章程,聯絡和團結更多的愛國學生,宣傳抗日救國思想,開展學術研究,在校內及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匡互生以身報國的思想並非此時才有。他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清末民族革命的浪濤波及他的家鄉,鄉人賀金聲因起而反清,倡導革命面英勇就義。這對年僅12歲的匡互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而萌發了為勞苦大眾犧牲的精神。他在中學時代就參加辛亥革命,攻打巡撫衙門,參加學生軍,並在作文中痛斥袁世凱的爪牙、當地軍閥湯薌銘的罪惡醜行。他的國文老師李洞天為掩護他逃走慘遭屠殺,這對他震動很大,誓以老師為榜樣,立志報國。他還時常和同學們討論國事,認為革命非再來一次不可。
歷史意義
火燒趙家、痛打章宗祥的義舉,震動全國,“五四”愛國運動迅速蔓延中華大地,軍閥政府繼續實行高壓政策,部分學生發生動搖。匡互生看到這種情況後十分擔憂,他說:“如此下去,以壯烈始,而以畏懼終,於國事無益,宜衝破網羅,繼續運動,與軍警決鬥,獲最後之成功!不成,則以死繼之。”他和進步同學一起組成講演隊,出校演講,隨時都有被捕的危險,但他無所畏懼。在這些進步學生的推動下,終於取得了運動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