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德紅鄉

火德紅鄉

火德紅鄉位於魯甸縣城西南部,東北與大水井相連。南與會澤縣梨園鄉隔牛欄江相望,西南與巧家縣包穀垴鄉接壤,西北部與龍頭山鄉相毗鄰。全鄉北高南低,山高坡陡,最高海拔2496米,最低海拔1100米,海拔相差1396米,年平均氣溫14℃,平均降雨量約800mm,無霜期200天左右,屬典型立體氣候,既有高寒山區氣候,又有酷熱的帶河谷氣候,以生態環境優美,礦產、水利、旅遊資源豐富和盛產早熟蔬菜而遠近聞名。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圖)鄉村鄉村

該鄉隸屬昭通市魯甸縣,地處魯甸縣西南邊,距縣政府所在地28公里,到縣城道路為沙石公路,交通不便,距昭通市56公里。東鄰江底鄉,南鄰會澤縣梨園鄉,西鄰龍頭山鄉,北鄰文屏鎮。轄火德紅、鵲落等6個行政村。現有農戶4786戶,有鄉村人口19242人,其中農業人口19242人,勞動力1043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235人。
全鄉國土面積90.81平方公里,海拔2303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88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洋芋、烤菸、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1055畝,人均耕地1.61畝,林地20108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0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16元。該鄉屬於貧困鄉,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工資為主。

經濟概況

(圖)火德紅鄉火德紅鄉

全鄉社會經濟概況:全鄉轄6個村民委員會,107個村民小組,4922戶18968人,交叉居住著漢、回、彝、壯四種民族,民族風情濃厚。有國土面積90.96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08人,糧食主要以水稻、玉米、洋芋為主,經濟作物以烤菸、早熟蔬菜和乾果為主,2003年末,全鄉有耕地面積15205.26畝,人均占有耕地0.8畝,經濟收入1720萬元,糧食總產量467.2萬公斤,人均純收入769元,人均有糧251公斤,財政收入101.8萬元。以第一產業為主,每二、三產業正在迅速崛起。

地理資源

(圖)火德紅鄉火德紅鄉

全鄉地理位置獨特,內連兩個鄉、外連兩個縣,牛欄江穿境而過,水資源豐富。流經本鄉境內的牛欄江,水流量大,河床狹窄,落差大,兩岸山體牢固,適合建設中小型水電站;境內儲藏大量的煤、硫磺、鐵等礦石資源,其中以鉛、鋅、硫磺的儲藏量尤為豐富;全鄉處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有4個村,62個村民小組,耕地6740畝,宜林地2萬畝,為發展早熟蔬菜、經濟林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光照等有利條件;良好的森林覆蓋率和優美的生態環境,既有高寒山區氣候,又有酷熱的亞熱帶河谷氣候,形成獨特而個性鮮明的旅遊資源。

交通水利

配合縣交通部門完成了王家橋至火德紅通達工程路基改造;啟動集鎮至機車的通達公路擴寬改造,修建村組公路5條近18公里;完成了機車董家樹林渡改橋工程,銀廠錢家坪子渡改橋已完工主體工程。通過水利部門的主動爭取,5.12地震南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將於年底啟動;發改、水利、交通上報09年以工代賑項目,將投入400多萬元修建南筐水庫至李家山灌溝10公里,修建公路7公里。

農村經濟

(圖)種植業種植業

全鄉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2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48萬元,占總收入的47.8%;畜牧業收入690萬元,占總收入的22.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888頭,肉牛187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76萬元,占總收入的2.5%;第二、三產業收入262萬元,占總收入的8.7%;工資性收入552萬元,占總收入的18.2%。農民人均純收入1216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工資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5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93人(占勞動力的20.1%),在省內務工1812人,到省外務工281人。

農副產品及礦產

(圖)農業農業

全鄉處於海拔2000米以上的2個村45個村民小組,有耕地萬畝,盛產早熟洋芋,因個大、味好、含淀高而遠銷重慶、成都、昆明等地;全鄉處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有4個村、62個村民小組,耕地6740畝、宜林地2萬畝,為發展早熟蔬菜、經濟林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光照等有利條件;由於市場發育率低,早熟蔬菜、經濟林果等優勢農副產品未得到深層次的開發,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管理相對粗放,發展空間巨大。

火德紅鄉屬典型立體氣候,既有高寒山區氣候,又有酷熱的帶河谷氣候,以生態環境優美,礦產、水利、旅遊資源豐富和盛產早熟蔬菜而遠近聞名。是開發能源產業、旅遊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的理想之地。全鄉糧食主要以水稻、玉米、洋芋為主,經濟作物以烤菸、早熟蔬菜和乾果為主。秋冬農業生產是全鄉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充分發揮各村氣候資源優勢,因地發展不同產業,實現農業增產增收的重要措施。目前,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秋冬農業生產,認真貫徹落實縣委政府相關政策,結合火德紅全鄉實際,大力種植核桃花椒

發展核桃種植

(圖)火德紅鄉火德紅鄉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火德紅鄉地處山區,氣候偏冷。適宜種植核桃,烤菸等經濟作物。今年,核桃米的價格上漲,每公斤張到40元。鄉黨委,政府積極召開班子會議,為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決定在我鄉發展核桃種植產業。在初步階段,怕民眾觀念落後,不理解和支持此項工作。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由副鄉長5名當組長,抽調鄉直各站所人員25名分5個工作組,分赴5個行政村上門進行宣傳。

二是政策支持。鄉黨委、政府在做好宣傳的同時,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劃定了各村的種植面積:火德紅村6個村民小組,680畝;南筐村28個小組,3000畝;李家山村23個小組,3000畝;銀廠村16個小組,3150畝;機車村9個小組600畝。工作組組長每天都要去檢查核桃苗的種植情況,民眾遇到困難的,鄉黨委、政府都會及時解決,以免耽誤民眾的種植時間。

三是實行專業人員負責。鄉長親自帶領分管農業的副鄉長及村兩委的領導成員,聯繫技術人員,對核桃的壟溝、株距、行距以及注意的相關問題對農民民眾進行合理的栽種指導。

四是精心組織。該村的工作組長就是在村的負責人,必須保證該村的核桃種植按時,按質完成。如有問題的,由該村的工作組長負責。在挖坑時,各村的工作組長都會到場檢查督促,還請了林業站的技術員當場指導,確保核桃的種植質量。

五是做好後期保障工作。組織民眾進行學習核桃種植管理知識,學會病蟲害的防治,學習經驗,選擇良種,讓10430畝核桃成為火德紅鄉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帶動火德紅鄉的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

特色產業

(圖)蠶桑蠶桑

全鄉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省外。2006年 主產業全鄉銷售總收入33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1.2%。該鄉目前正在發展蠶桑、生薑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核桃、養殖等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0戶。

基礎設施

(圖)火德紅鄉火德紅鄉

截止2006年底,該鄉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鄉有487戶通自來水,有3576戶飲用井水,有317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6.4%)。有4662戶通電,有3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2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7.4%、0.6%和47.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8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67戶(分別占總數的20.7%和13.9%)。

該鄉到縣城道路為通路;進鄉道路為沙石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鄉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8公里,建有集貿市場2個。全鄉共擁有汽車12輛,拖拉機11輛,機車41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367畝,有效灌溉率為10.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87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畝。

到2006年底,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35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建有小水窖206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鄉有1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2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2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6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07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2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旅遊資源

(圖)火德紅鄉火德紅鄉

良好的森林覆蓋率和優美的生態環境,既有高寒山區氣候,又有酷熱的亞熱帶河谷氣候,形成獨特而個性鮮明的旅遊資源。火德紅鄉旅遊景點可基本劃分為:高山景區、二半山景區和江邊景區,概括起來即:高山景區有千畝松林,林中孕育百畝草坪,萬方水庫依林座落,路邊“花團景秀”;二半山區景區有千畝梯田順山而下直至江邊,山間波光粼粼,田間作物四季常綠,山內多處天然溶洞,洞中冬暖夏涼,鐘乳石千奇百怪,陰河水四季長流;江邊景區有奔流的牛欄江,江畔有連綿的灘途,兩岸有雄奇的險峰,江中有天然的熱水塘溫泉。從海拔2300米的高山到海拔1600米的二半山,再到海拔1100米的牛欄江邊,會使每一位身臨其中的遊客,在一天內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氣溫、景觀、植物和享受。

基層組織

全鄉建有黨支部25個,下設3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45人,少數民族黨員13人,其中男黨員314人、女黨員31人。
全鄉建有團總支5個,團支部17個,共有團員622人。

政務公開

全鄉政務公開項目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鄉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02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331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41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 個(勞均 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47.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人口衛生

全鄉現有農戶4786戶,共鄉村人口19242人,其中男性10252人,女性8990人。其中農業人口19242人,勞動力10437人。該村以漢族彝族布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布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8930人,彝族170人,其他民族142人。
到2006年底,全鄉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551人,參合率75.6%;享受低保118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6人,該鄉距離鄉衛生院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3個,未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97戶,占農戶總數的6.2%。

文化教育

(圖)魯甸縣火德紅鄉機車村林秉森苗苗圃希望國小魯甸縣火德紅鄉機車村林秉森苗苗圃希望國小

全鄉建有國小7所,校舍建築面積7915平方米,擁有教師110人,在校學生3551人,距離鎮中學0公里。目前整個鄉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727人,其中小學生2757人,中學生970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