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自然資源

冬日清澈而流急,夏季混濁而澎湃,該江年徑流量8.38億立方米。在l50km的流長里落差為504米,比降3.4%。狹窄江面狂濤擊岸,水聲如雷,十分壯觀。如此陡峭的高山縱谷地形,如此奇異絕妙的地理構造,實為舉世罕見。面對這滔滔的洪流,千百年來人類設法在這段江上開闢舟楫之便,人們跨越這條洶湧深邃的大江靠的是篾索橋,新中國成立後,在該段江面架設了“紅星橋”和“向陽橋”。
1974年滇藏公路通車穿越梅里大峽谷,當你站在海拔4292米的白馬雪山埡口,俯視雄險如削的深峽幽谷,眺望晶瑩峻峭的梅里雪山群峰,才能深切地感受到那種親歷親見的巨大震撼!
旅遊資源
普橋
瀾滄江由西藏入梅里峽谷後,江面束窄,水流湍急,無以為渡,歷史上全靠竹篾溜索過江。雖如此險危之處,歷史上人馬財物墜江損失不計其數,但實為滇藏交通之咽喉(茶馬古道),竟有“溜筒鎖鑰”之稱。茶馬古道的風險在許多人心裡成了生計的一大難題。這種狀況也在迫使人們想方設法去改變。1946年,做滇藏印度生意的麗江籍商人賴耀彩出資建起一座鐵索橋,命名為普橋。從此,人馬可順利渡橋。
溜筒江渡
瀾滄江梅里大峽谷內的各種自然景觀,使遊歷之人大開眼界。德欽縣佛山鄉溜筒江村的溜筒江渡,是瀾滄江艱險的古渡口,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建國前漫長的年代裡,人們靠蔑索橋過往這兇險之江。過橋的工具為一個大竹筒,倚此在蔑索上滑過,江流因此又稱“溜筒江”。
陰風口岩牆

相關評價

大跳度的高差起伏,令江流洶湧咆哮,翻起巨瀾,峽谷區內雪山映照,更顯聖潔與神聖。具有神奇、聖潔與蔥鬱、波瀾之美。——康育義(南京大學地質學和美術學雙學科教授)
雲南之巔的梅里雪山和雲嶺之奇的白馬雪山一起,靜靜地注視著腳下這條永不寧靜的大峽谷。瀾滄江在這裡孕育了波瀾激越的動力,才有資格成為了中南半島的大動脈。——范曉(四川省地質公園與地質遺蹟調查評價中心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