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瀾滄江梅里大峽谷位於中國雲南迪慶德欽縣境內,北起佛山鄉,南至燕門鄉,長150公里,是雲南省高差最大的地方。峽谷江面海拔2006米,左岸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右岸的白馬雪山扎拉雀尼峰海拔5460米,峽谷最大高差4734米,從江面到頂峰的坡面距離為14公里。每千米平均上升337米,峽谷有一個近於垂直的坡面。自然資源
瀾滄江梅里大峽谷不僅以谷深及長聞名,且以江流湍急而著稱。冬日清澈而流急,夏季混濁而澎湃,該江年徑流量8.38億立方米。在l50km的流長里落差為504米,比降3.4%。狹窄江面狂濤擊岸,水聲如雷,十分壯觀。如此陡峭的高山縱谷地形,如此奇異絕妙的地理構造,實為舉世罕見。面對這滔滔的洪流,千百年來人類設法在這段江上開闢舟楫之便,人們跨越這條洶湧深邃的大江靠的是篾索橋,新中國成立後,在該段江面架設了“紅星橋”和“向陽橋”。
1974年滇藏公路通車穿越梅里大峽谷,當你站在海拔4292米的白馬雪山埡口,俯視雄險如削的深峽幽谷,眺望晶瑩峻峭的梅里雪山群峰,才能深切地感受到那種親歷親見的巨大震撼!
旅遊資源
普橋
瀾滄江由西藏入梅里峽谷後,江面束窄,水流湍急,無以為渡,歷史上全靠竹篾溜索過江。雖如此險危之處,歷史上人馬財物墜江損失不計其數,但實為滇藏交通之咽喉(茶馬古道),竟有“溜筒鎖鑰”之稱。茶馬古道的風險在許多人心裡成了生計的一大難題。這種狀況也在迫使人們想方設法去改變。1946年,做滇藏印度生意的麗江籍商人賴耀彩出資建起一座鐵索橋,命名為普橋。從此,人馬可順利渡橋。
溜筒江渡
瀾滄江梅里大峽谷內的各種自然景觀,使遊歷之人大開眼界。德欽縣佛山鄉溜筒江村的溜筒江渡,是瀾滄江艱險的古渡口,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建國前漫長的年代裡,人們靠蔑索橋過往這兇險之江。過橋的工具為一個大竹筒,倚此在蔑索上滑過,江流因此又稱“溜筒江”。
陰風口岩牆
相關評價
深邃的谷地,高聳的雪山,洶湧澎湃的水流和鬱鬱蔥蔥的茂密森林是本段瀾滄江大峽谷的特色,而被藏族同胞視為神山的梅里雪山在一旁的襯托更是增加了大峽谷的神秘感。——尤聯元(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大跳度的高差起伏,令江流洶湧咆哮,翻起巨瀾,峽谷區內雪山映照,更顯聖潔與神聖。具有神奇、聖潔與蔥鬱、波瀾之美。——康育義(南京大學地質學和美術學雙學科教授)
雲南之巔的梅里雪山和雲嶺之奇的白馬雪山一起,靜靜地注視著腳下這條永不寧靜的大峽谷。瀾滄江在這裡孕育了波瀾激越的動力,才有資格成為了中南半島的大動脈。——范曉(四川省地質公園與地質遺蹟調查評價中心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