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用語
為補瀉法的要領。《靈樞·官能》:“瀉必用員(圓),切而轉之,其氣乃行,疾(入)而徐出,邪氣乃出,伸而迎之,搖大其穴,氣出乃疾。補必用方,外引其皮,令當其門,左引其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懈),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
出處
《太素》楊上善註:“員謂之規,法天而動,寫氣者也;方謂之矩,法地而靜,補氣者也。”意指瀉法有如圓規,多用旋轉,有利於祛邪;補法有如角尺,端端正正,不多轉動,有利於扶正。
為補瀉法的要領。《靈樞·官能》:“瀉必用員(圓),切而轉之,其氣乃行,疾(入)而徐出,邪氣乃出,伸而迎之,搖大其穴,氣出乃疾。補必用方,外引其皮,令當其門,左引其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懈),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
《太素》楊上善註:“員謂之規,法天而動,寫氣者也;方謂之矩,法地而靜,補氣者也。”意指瀉法有如圓規,多用旋轉,有利於祛邪;補法有如角尺,端端正正,不多轉動,有利於扶正。
瀉方補圓,病症名,系指針刺必須候氣血的盛衰,記載於《類經》之中。
刺法用語 術語中醫治則治法術語。此處專指針灸補瀉。有兩種含義:一是在針刺得氣的基礎上所施用的手法,即常說的補法和瀉法;一是指針對病證的虛實而運用的治療思想,即常說的實...
簡介 分類 針法補瀉內補湯的成分是由乾地黃4兩,升麻1兩,當歸1兩,人參1兩,生薑5兩(切),麥門冬(去心)3兩,芍藥3兩,大棗20枚(擘),遠志(去心)2兩,茯苓2兩,大...
治陰虛發熱 解毒消腫 清肌退熱 處方來源湯方,方劑學名詞。又稱湯頭。古代將藥物劑型以煎湯劑為主,故將內服藥物方劑(主要是煎湯劑)通稱為湯方。如牛乳2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粳米淘洗乾淨...
家常補血湯方 夏天喝湯方 湯方集錦天王補心丹是常用中成藥。其方劑來源於元朝的《世醫得效方》一書。此方由生地、人參、元參、天冬、麥冬、丹參、當歸、黨參、茯苓、石菖蒲、遠志、五味子、酸棗仁、...
簡介 配伍特點 使用注意 鑑別 功效《太平聖惠方》簡稱《聖惠方》。漢醫方書類著作。屬於中國宋代官修方書。全書共1670門,方16834首。包括脈法、處方用藥、五臟病證、內、外、骨傷、金創、...
醫書簡介 編纂緣起 編纂特點 編輯思想 影響圓翳內障是指晶珠混濁,視力緩降,漸至失明的慢性眼病。因最終在瞳神之中出現圓形銀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秘傳眼科龍木論》稱之為圓翳內障。多見於老年人。常兩...
詳細介紹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診斷依據 辨證論治補肝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的功效,主要用來治療肝腎氣血虧損,脅脹作痛;或脅脹頭眩,寒熱,或身痛,月經不調,或視物不明,筋脈拘急,面色青,小腹痛者。
《證治準繩·類方》卷四引滑氏方 《眼科全書》卷三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師方》天王補心丹主要由丹參25g,當歸50g,石菖蒲25g,黨參25g,茯苓25g,五味子50g,麥冬50g,天冬50g,地黃200g,玄參25g,遠志(制)...
簡介 功效 用法 方解 歷史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