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河堂村

濟河堂村位於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邊院鎮,共有305戶,1142人,1530畝耕地。1994年以來,突破傳統觀念,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有機農業,有力地加快了富民增收步伐。特別是1997年成立有機蔬菜協會以來,充分發揮協會的服務職能,帶動了當地農業結構調整,“小協會帶出大產業”,有力地促進了全村的兩個文明建設。有機蔬菜協會成了名副其實的“農業專業技術科普示範協會”。

基本信息

濟河堂村  

 濟河堂村位於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邊院鎮,共有305戶,1142人,1530畝耕地。1994年以來,突破傳統觀念,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有機農業,有力地加快了富民增收步伐。特別是1997年成立有機蔬菜協會以來,充分發揮協會的服務職能,帶動了當地農業結構調整,“小協會帶出大產業”,有力地促進了全村的兩個文明建設。有機蔬菜協會成了名副其實的“農業專業技術科普示範協會”。該村位於肥城市東南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過去是個高產窮村,祖祖輩輩靠種糧食生活,以小麥和玉米為主要農作物。糧年年不少打,但婚喪嫁娶、蓋屋修房、供子女上學、三提五統都靠這點糧食來應付,日子過的很緊張。因為窮,小伙子找個對象都很難。村集體經濟沒有收入來源,外債欠了百十萬,別說給民眾辦點實事了,就連村幹部的工資都發不出來。為改變這種高產窮村的現實,在省農科院的支持幫助下,於1994年春天試種了200畝無公害蔬菜,單季畝收入就超過1000元。在此基礎上,又積極爭得省農科院、國家環保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等權威機構的支持,以泰安亞細亞公司為龍頭,在全國率先一步嘗試發展起比無公害蔬菜更高層次、更高效益的有機蔬菜種植。當年種植的500畝有機日本大葉菠菜喜獲豐收,畝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在典型的帶動下,民眾發展有機蔬菜的積極性不斷高漲,全村的有機蔬菜面積迅速擴大,效益逐年攀升。目前,全村有機蔬菜基地面積已達1400畝,僅此一項,菜農人均增收近5000元,戶年均收入2-6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隨著農業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農村戶與戶分散的小生產、小經營往往信息不靈,勢單力薄,缺乏競爭力,難以應付多變的市場,產、供、銷中出現的問題也日益凸現。農戶最擔心的是品種不優,最發愁的是技術不過關,最害怕的是產品賣不出去。因此,搞好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服務,使自己生產的產品在品種、質量上適應市場的要求,使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優勢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廣大農戶的願望。要做好這些服務工作,僅靠村兩委是遠遠不夠的,受一個日本客戶的影響和啟發,我們村“兩委”幹部借鑑日本蔬菜合作社的經驗,以泰安市亞細亞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村兩委牽頭,於1997年8月成立了“肥城市濟河堂村有機蔬菜協會”。使有機蔬菜生產走上了“公司+協會+農戶”的模式。全村305戶菜農也全部入會,由於周邊村菜農的加入,現在該協會共有會員360人。幾年來,村有機蔬菜協會以服務為宗旨,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圍繞有機蔬菜生產的各個環節,發揮協會一頭聯公司,一頭聯農戶的作用,統一接訂單,統一技術操作,統一質量標準,合理定價,既為公司提供了穩定可靠的原料基地,又為菜農提供了系列化服務,維護了自身利益。一是科技服務。聘請山農大、泰安市農業局、泰安市駐我鎮農業產業化工作隊及外國的專家教授作科技顧問,致力於有機蔬菜技術開發和技術指導。根據不同農時蔬菜管理的不同要求,採取舉辦培訓班和科技夜校的形式,有針對性地對菜農面對面傳授種植技術。還成立了科技服務隊,巡迴在田間地頭,民眾有難題,當場就能夠解決。協會自行探索推廣了(春)綠菜花——(夏)毛豆——(秋)綠菜花——(越冬)日本大葉菠菜等多種四作四收或三作三收的高效種植模式,探索推廣了黑光燈誘蟲和黃板粘蟲,不僅解決了人工捕蟲或施用生物農藥帶來的勞動強度過大、費工費時費財的問題,而且提高了蔬菜品質,增加了效益。二是嚴格管理。反覆教育引導民眾增強標準化意識,嚴格實施標準化生產。對每戶菜農的種植品種、種植管理、收穫、貯藏和銷售等環節建立蔬菜檔案。發揮協會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作用,促使菜農推選1名質量監督員,菜農之間相互監督,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創造了公平競爭環境。從而使我村的有機蔬菜以過硬的質量和良好的信譽打響了品牌,贏得了市場。三是銷售服務。及早與合作廠家簽訂種植計畫契約,以銷定產,並確定保護價;協會還成立了服務公司,安排了專門的收購場所,方便了民眾。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協會的服務層次也不斷提高。協會內部實行計畫經營,企業化管理,統一簽訂購銷契約,統一供應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銷售貯運、統一結算,社員只管種植和採摘,其他環節均由協會統一組織。全村成了一個大工廠,而各個地塊成了生產車間,菜農成了農業工人。從而形成了一個以加工出口企業為龍頭,以協會為聯繫紐帶,以企業化管理手段,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生產格局,使有機蔬菜生產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四是抓誠信,樹品牌。質量就是生命,品牌就是效益。我們村有機蔬菜協會持之以恆的抓頒證、樹品牌,成了全鎮的有機蔬菜龍頭村。1997年4月通過了國家環保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FDC)的審查頒證;1998年3月獲得了國際有機作物改良協會(OCIA)的驗收頒證,生產的蔬菜經加工全部銷往日本、韓國、加拿大、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我國加入WTO後,在日本市場“技術壁壘”森嚴的情況下,2000年8月又通過了日本農林規格協會(JONA)授權的嚴格審查,並頒發了證書。目前,我們村已成為獲得有機食品頒證最多的村。同時,還在國家工商局註冊了“濟河堂”有機蔬菜商標,各種頒證和已有相當知名度的商標品牌為全村生產的蔬菜打入了國際市場取得通行證,為參與國際競爭鋪平了道路。拓寬有機蔬菜發展渠道,確保將我們村的有機蔬菜產業做大作強。[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