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濕熱型腸道感染是腸道感染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多發於夏秋之交,外受濕熱疫毒之氣侵及腸胃,郁遏於中焦,濕熱鬱蒸,氣血阻滯,氣血與濕熱疫毒相搏結化為膿血;傳化失常而發生泄瀉;腸中有熱則瀉下急迫;濕熱互結則泄而不爽;濕熱下注則肛門灼熱;濕熱內盛則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沿數則均力濕熱之象。濕熱型腸道感染多見於疾病的急性期。
活動期病情危重或疾病發展的高峰期,高熱不退,症狀逐漸加重。單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明顯,按中醫辨證屬於濕熱型腸道感染,則可用中藥灌腸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飲食
(1)多吃流食,如牛奶、菜汁、果汁、蛋湯、軟面、稀粥等水分豐富的食物,以補充腹瀉時損失的大量水分。
(2)添加含維生素B、C豐富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西紅柿、茄子、黃瓜、柑橘等,這些食物不僅能補充維生素,還具有止瀉的作用。另外,吃些雞蛋羹也不錯,它對於胃腸黏膜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
(3)當腹瀉好轉,恢復正常進食時,不要馬上就恢復腹瀉前的飲食狀態,要按照從稀到稠、從軟到硬的規律逐漸過度,少量多餐,否則容易傷胃。
治療
一.白頭翁;黃連;黃柏
據現代醫學研究白頭翁、黃連、黃柏有廣泛的抗菌作用。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綠膿桿菌,傷寒,副傷寒,霍亂,阿米巴滋養體等均有抑制作用。白頭翁對腸黏膜有收斂作用,故能止瀉止血,並配伍其它中。
二. 藿香正氣散 (水.丸)
處方來源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國藥典》(1990年版)。
劑型 丸劑;膠囊;軟膠囊;沖劑
藥物組成 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半夏、白朮、陳皮、厚朴、桔梗、甘草。
加減
功效 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 外感風寒,內傷濕滯。霍亂吐瀉,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舌苔白膩,以及山嵐瘴瘧等。用於治療感冒,急性胃腸炎,急、慢性結腸炎,蕁麻疹,酸中毒,體癬皮炎等。
製備方法
用法用量 丸劑:水丸劑,成人每次6g,日2-3次口服。水劑:每支10ml,成人每次5-10ml,日2次口服,急性患者宜頻服加量,兒童酌減。膠囊劑:成人每次3-4粒,日2-3次口服。軟膠囊:每次2-4粒,日2次口服。沖劑:每次5g,日2次口服。
用藥禁忌 陰虛火旺者忌服。忌生冷油膩食物。
不良反應 本方毒性甚低,但藿香正氣水系含40%-50%乙醇液體製劑,故對小兒、婦女、老人及不飲酒的患者,常可引起酒樣反應。極少數患者口服藿香正氣水後引起過敏性藥疹,經停藥或用抗過敏處理後症狀很快消失。
臨床套用 l.嬰幼兒腹瀉:用本方加減:藿香5-10g,大腹皮5-10g,紫蘇4-6g,白朮5-15g,白芷5-10g,茯苓5-5g,厚朴5-10g,半夏4-6g,陳皮5-10g,桔梗5-10g,甘草3-5g。日1劑,水煎至80-100ml,分3-5次口服。水樣便多者加豬苓5-10g,無熱者去白芷、桔梗、蘇葉,無嘔吐者去半夏、白芷、蘇葉、桔梗。高熱、嘔吐頻繁者給適量肌注安痛定、愛茂爾,脫水明顯者給一次性靜脈補液。治療嬰幼兒腹瀉96例,其中男46例,女50例;小於6個月3例,6個月至3歲93例;伴發熱者21例,伴嘔吐者34例。結果:發熱嘔吐止,糞便形態恢復正常,小於6個月嬰兒每日排便少於4次,6個月至3歲嬰幼兒少於2次為治癒。其中於藥後12-48小時止瀉者8例,48-72小時止瀉者24例,痊癒85例,有效6例,無效5例,治癒率為88.5%,總有效率為94.7%,平均7日治癒。
又有報導用本方製成片劑,每次1-8片,用紗布包煎成20ml,日服3次。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64例,年齡最小者6個月,最大者2歲;病程最短半日,最長6日。結果:止瀉天數與對照組間呈顯著性差異。表明用該煎劑治療止瀉效果快。
2.急性酒精中毒:用本方加減:藿香、蘇葉、半夏各12g,白朮、茯苓、大腹皮各15g,厚朴10g,生甘草、白芷各6g,桔梗10g,生薑3片,大棗5個,砂仁、木香各10g,葛根30g。日1-2劑水煎服。治療急性酒精中毒61例。結果:有效56例,無效5例,有效服藥劑數1-4劑,平均2劑。
3.急性胃腸炎:用本方製成沖劑治療急性胃腸炎組150例,男67例,女83例;其中成人104例,兒童46例。另設本方水劑對照40例。所有病例皆經中醫辨證屬外感風寒,內傷濕邪者。治療方法:成人每次1袋(5g),每日2次,兒童酌減。3日為1療程。結果:臨床痊癒(嘔吐、腹瀉、腹痛症狀消失,大便檢驗正常)95例,占63.3%;好轉(嘔吐、腹瀉次數明顯減少,噁心、腹痛等症狀減輕)55例,占36.7%;無效為0;總有效率為100%。水劑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7.5%。
4.急性食物中毒:用本方加減:藿香15g,蘇葉、白芷、陳皮、半夏各9g,白朮、茯苓、厚朴、大腹皮各12g,桔梗、甘草各6g,生薑3片,大棗4枚。日1劑水煎,分日3次服或頻飲。嘔吐甚加黃連3g;瀉痢頻數量多有脫水時,加用螅纘殼6g,並採用口服補液輔助治療。治療急性食物中毒33例,對照組29例以西藥(慶大黴素24萬單位加入液體靜滴為主,部分病例合併土黴素、痢特靈等藥物常規口服,並據需套用安痛定、柴胡注射液、癲痂、愛茂爾等)治療。結果:兩組全部治癒,治療治癒時間中藥組為52小時,對照組為56小時,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但在解除發熱、頭身痛、腹脹、腹痛等症狀及病後恢複方面,中藥組明顯優於對照組,其平均退熱時間37小時,對照組為52小時(P<0.01),有顯著性差異。
5.痱子:用本方製成水劑,用溫水洗淨,試於患部,局部搽塗藿香正氣水。每日3-4次。治療痱子30例。結果:治癒27例,3例因局部繼發感染成痱癤轉用他藥治療。
藥理作用 主要有解痙,鎮痛,鎮吐,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抑菌等作用。
1.解痙:藿香正氣丸(水)對兔離體十二指腸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能對抗擬膽鹼藥所引起的腸痙攣;對擬膽鹼藥引起的狗及兔在體腸痙攣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對抗水楊酸毒扁豆鹼引起的腸痙攣,其效果與阿托品對腸痙攣的作用相似。對離體腸平滑肌的自發活動有抑制作用,又能對抗氯化鋇引起的腸痙攣,故對腸管平滑肌尚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藿香正氣水對離體豚鼠、兔十二指腸的自動收縮及對組胺、乙醯膽鹼、氯化鋇所致的迴腸收縮均有良好的解痙作用;並可對抗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小鼠子宮收縮。藿香正氣膠囊亦有明顯的解痙作用,濃度為8.55xl0-4g/ml時,對離體兔腸正常的抑制率為73.8%,並能抑制乙醯膽鹼、氯化鋇所致兔腸痙攣,其抑制率分別為61.0%、68.3%。低濃度的藿香正氣丸對離體兔小腸運動有雙向調節作用,而高濃度則完全呈現抑制的作用,且能拮抗乙醯膽鹼。
2.鎮痛:藿香正氣水對醋酸刺激性疼痛反應(扭體法)有明顯鎮痛作用。藿香正氣膠囊對酒石酸銻鉀的致痛有對抗作用;對熱板法致痛,90分鐘痛閾值提高10%。
3.胃腸蠕動推進作用:藿香正氣水和膠囊溶液對小鼠胃腸道輸送機能有顯著影響,給藥組推進速度比對照組緩慢,表明對在體胃腸道平滑肌蠕動有抑制作用。
4.鎮吐:用11.4%藿香正氣膠囊溶液20ml/kg給家鴿灌服,5分鐘後每隻家鴿灌入1.5%硫酸銅溶液20ml/kg,其嘔吐潛伏期和嘔吐次數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表明該藥不僅不致嘔,還有鎮吐作用。
5.增強細胞免疫功能:用硫酸鎂致腹瀉造型的小鼠,經用藿香正氣丸治療,其外周血淋巴細胞滲入3H-TdR指數增高,而對照組比正常組(不致瀉)低,給藥組則接近正常組水平。揭示藿香正氣丸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並能促進受損傷的腸段修復。
6.增加胃腸道的吸收功能:腹瀉造型的小鼠經用藿香正氣丸治療後,其血液及肝組織中的葡萄糖和水分的吸收增加,使動物止瀉後又可恢復胃腸道對糖類的吸收功能。
7.抑菌:藿香正氣水對藤黃八疊球菌等8種細菌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對藤黃八疊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較強。並對甲、乙型副傷寒桿菌、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大腦狀毛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隱球菌及皮炎芽生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毒性試驗 急性毒性:健康小鼠灌服53.2%藿香正氣膠囊溶液25ml/kg(相當於人用量的583倍),每日2次,觀察7日,動物活動正常,無1隻死亡。
該文章轉載自醫學全線上
三.薏米赤小豆湯
是清除體內濕氣最好的偏方。(武國忠:薏米赤小豆粥-- 祛濕 百病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