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善堂

潮汕善堂

潮汕善堂是潮汕地區帶有民間信仰色彩的民間慈善機構。潮汕善堂在明、清兩季逐步發展壯大,至清末民初達到全盛期,達到500多家。

簡介

潮汕善堂是潮汕地區帶有民間信仰色彩的民間慈善機構。雖然它並非潮汕地區獨特專用,而是與明末清初的善會和善堂有密切關係。但由於現今,全國只有潮汕地區附近以及潮汕人聚居的地方才存在這種已融合本土文化特色的民間慈善機構。這種組織形式也被當地人認為是他們潮汕人獨特文化,並已成為潮汕人自我認同的重要內容之一。

起源與宗旨

一般潮汕人認為潮地善堂起源於宋代潮陽的釋大峰祖師時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而潮陽的和平報德古堂,就做為潮人善堂的“鼻祖”。潮汕地區的絕大多數善堂是奉敬宋大峰祖師並以此為號召力的,但也有個別奉敬呂祖、玄天上帝、華佗仙師竇先師、齊人大聖及“崔師爺”、“林大人”、“佛祖”“老君”、“聖母” 等等。總之是把為民做過好事的先賢或神仙當作崇拜對象,以增強對善信凝聚力,也有利於籌資集物以行善。其主要宗旨是弘揚佛家慈悲齊世、積德從善的宗旨,奉行濟困扶貧、修僑造路、撫孤恤寡、助殘助學、救災救難、收埋無主屍休、調解民間糾紛、敬惜字紙等善舉。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善堂逐漸演化成集釋、道、儒文化於一爐的民間自發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濟機構。

發展狀況

潮汕善堂在明、清兩季逐步發展壯大,至清末民初達到全盛期,達到500多家。至文化大革命時期大多停辦,近10年來己陸續恢復約300座。海外潮人聚居地,如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以及香港、台灣等地都先後出現了善堂機構,他們大多在地方上的慈善教育發揮不少作用,甚至影響深大,另外當故鄉有難時,也是八方來援。善堂多少成為團結聯繫華僑與故鄉、祖國的紐帶。
國內外的善堂有不同的組織形式,以潮汕地區為例,城市的善堂幾乎全部由市政府接管,而農村的善堂主要市考村民的自治力量來維繫。

代表善堂

國內外較為名氣的善堂:
汕頭存心善堂泰國華僑報德善堂新加坡中華善堂藍十救濟總會、馬來西亞明修善社、高棉金邊輝德善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