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山官莊

官莊鎮地處潛山縣東北角,位於桐(桐城市)、岳、潛、舒(六安市)三市三縣交界處,北靠合肥,東臨巢湖,南接安慶,西望武漢,與安慶機場和安慶客貨碼頭相距80公里,到滬蓉高速和京九鐵路僅60公里。全鎮總面積187平方公里,全鎮轄13個行政村,355個村民組,8535戶,32800餘人口。

簡介

對外到舒城、桐城均有公路通車,內部村村通車,主幹道均為瀝青油路面,交通較為方便。境內有移動、聯通基站各3座,手機信號全覆蓋。電力設施配套齊全,動力電遍布每個自然村莊。

潛山縣官莊鎮自然資源

官莊境內自然資源豐富,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省級金紫山森林公園坐落境內,與板倉自然保護區、舒城的萬佛山森林公園緊緊 相連,總面積4073.3公頃。公園境內森林茂密、環境清幽、風光旖旎、古蹟悠久,渾然一幅徇麗多彩的風景畫卷。始建於清光緒十二年的大香山寺坐落於香山村境內,號稱“佛國三千大世界,天下禪林第一家”,為省級重點保護寺廟。禪院松竹掩映,莊嚴肅穆,每日晨鐘鼓聲傳 十里。1957年建成,1969年遷建於鑼鼓山南的烈士墓葬有革命先軀十八人,內有周恩來總理同學,中共潛山特支書記余大化烈士等,現為縣級 文物保護單位。早在清乾隆年間即有“官莊一條街”之稱的官莊老街,全長300餘米,寬3米,路面由全山石板鋪成,兩旁店鋪眾多,隨著時代變遷,雖幾度興衰,仍延續至今。

遠道客人眼中的官莊風光遠道客人眼中的官莊風光

潛山縣官莊鎮特產

官莊鎮自然資源豐富,土特產品種多,區域傳統特色經濟發展優勢明顯,其中豆製品生產已有二百年歷史,由於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和優質的礦 泉水,生產出的產品屬無公害綠色食品。產品生產以“官莊鎮福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現有豆製品生產加工作坊60餘家,“福源”牌 豆皮遠銷北京上海武漢等大都市,產銷兩旺,前景廣闊。鎮內有桑園326公頃,年產鮮繭2萬餘擔,居全縣前列。現有茶園3000餘畝,茶場20餘家,年產乾茶6萬多公斤,名優茶品種齊全,以色、香、味著名,深受消費者好評。境內“天柱紅”花崗石資源豐富,經地質鑑定,色灰白 、灰紅,斑狀、塊狀結構,整體固定,硬度極強,耐腐蝕,是一種堅固耐用、美觀大方的裝修材料,全鎮現有開採、加工台鋸28台套,發展勢 頭強勁。書畫紙生產始於宋元時期,今官莊壇畈古時生產的桑皮書紙遠銷印度日本等國家,因產於官莊,故名“官莊書畫紙”,俗稱“仿宣紙”,以優質野生植物纖維為原料,性能獨特,無蛀、無毒,可書、可畫、可裱,為書畫美術理想的丈房一寶,國家檔案局和中國美術家協會通過使用、鑑定,予以了高度評價。金紫山下生產的桑皮紙走進了紫禁城,破解了故宮修復難題。這訊息源於中央電視台熱播的大型歷史文 獻紀錄片故宮》中的一段解說詞。故宮大修的樣板工程——倦勤齋修復通景畫的背紙,來自“安徽省潛山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官莊鎮。“桑皮紙是怎樣走進紫禁城的?”1998年,國家圖書館搶救善本,用的也是這裡生產的超薄桑皮紙。2002年,預算800萬元的故 宮倦勤齋通景畫搶修工程急需用背紙。主持修繕的美國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的專家葉美寧建議用韓國生產的高麗紙。中國方面不同意,曹靜樓副主任先後陪同美國專家6次來金紫山下的這個偏僻小山村考察。官莊生產的傳統桑皮紙,經過國家8次檢測,終於達到了質量要求。“不能 讓國寶有什麼缺憾的地方。”抱著這樣的願望,以作坊生產的官莊人劉同焰和餘一富兩位老人一絲不苟,嚴格按照故宮用紙的要求,歷經兩載 ,於2004年10月、2005年7月將500令桑皮紙分兩批送交故宮。金紫山下的桑皮紙進故宮,山村京都紙為媒,一舉揚名天下知。 劉同焰、餘一富一時間成了小山村遠近聞名的新聞人物。故宮博物院贈送給他們的的紀念品——是一面精緻的倦勤齋場景相框。背面寫著:“ 衷心感謝參與美國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和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修復紫禁城乾隆皇帝倦勤齋”。

潛山縣官莊鎮歷史

官莊鎮位於縣城北65千米的大別山區,潛(山)、岳(西)、舒(城)三縣交界處。鎮域南北長13千米,東西寬9千米,總面積88平方千米 。域內崇山峻岭、峰巒疊幛,超過千米山峰14座,其中最高峰金紫山諸佛尖標高為1539米。官莊老街坐落在群山環繞的盆地中央。
古鎮創始於漢末、興盛於明清。先民以造紙為主業,集合槽坊,依山傍水、群居成鎮。宋元後就是桐、潛、舒、岳、(岳西縣民國置)四 縣的物資集散地,乾隆年間即有“官莊一條街”的稱呼。老街全長300餘米。寬3米、路面由石板鋪成、兩旁店鋪眾多,主要經營漢皮紙、書畫 紙、黃板紙竹木器、油漆畫、冬粉、豆製品、茶葉蠶繭等,素有“豆腐之街、書畫之鄉”之稱。其漢皮紙,桑皮書畫紙經國家檔案局中 國美術家協會使用鑑定、性能獨特、產品遠銷印度、日本和國內各省市。

官莊鎮文物古蹟

官莊鎮主要文物古蹟有:官莊、《宋史》載:屯田中員外郎、掌屯田、職田學田,官莊之政令。後,“寧古塔將軍編流人隨旗下,設立官 莊……凡家中所有,皆為官物”。街頭廣興五世同堂老宅、三堂五進,建築宏麗。乾隆皇帝親筆所賜匾額,現仍保存完好。橫跨官莊河的鳳溪古橋,精巧秀美。橋頭高大銀杏古樹、綠陰垂地。周邊綠野淡山、環境十分古樸和優美。鎮西南有香山寺,始建於清光緒12年,殿分兩重,前 殿內懸萬名鍾,擁四縣三省施主香火鼎盛,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鑼鼓山南建有烈士墓、內葬中共潛山特支書記余大化與新四軍政委牛金 山等18位烈士遺骨。其文化遺蹟還有汪墩周代石器、陶器遺址、金紫山森林公園、寺廟、摩崖石刻、壇坂村水口石刻等。按照皖西南旅遊規劃,官莊將建設成為金紫山、板倉下滸山水庫即大別山生態旅遊區依託集鎮。
潛山縣官莊鎮與岳西、桐城和舒城三縣(市)相鄰,依山傍水。官莊地名始於宋,據《宋史》載:“屯田郎中員外郎,掌屯田、營田、職田、學田、官莊之政令。”清朝《吳振臣寧古塔紀略傳》載:“清康煕時,寧古塔將軍編流人隨旗下,設立官莊。”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其時的“官莊”是行政機構的名稱。千百年來,因這裡世代讀書、為官者甚眾,後人便以“官莊”為地名沿襲下來。
官莊古鎮創始於漢末、興盛於明清。先民以造紙為主業,依山傍水、群居成鎮。宋元後就是桐、潛、舒、岳四縣(市)的物資集散地,乾隆年間即有“官莊一條街”的稱呼。老街全長300餘米,寬3米、路面由石板鋪成、兩旁店鋪眾多,主要經營漢皮紙、書畫紙、竹木器、油漆畫、冬粉、豆製品、茶葉、蠶繭等,素有“豆腐之街、書畫之鄉”之稱。其漢皮紙、桑皮書畫紙經國家檔案局和中國美術家協會使用後鑑定為:性能獨特,產品遠銷印度、日本和國內各省市。

金紫山和香山寺

位於官莊鎮北部的金紫山,是省級森林公園,因古有金紫世家而得名。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官莊鎮也是潛山縣的最高峰。當地民間有這樣的傳說:金紫山與天柱山比高賭長,一夜之間,兩山均有破天之勢。當地土地神奏報玉帝,玉帝遂命雷公電母下凡懲戒,一道電閃,一陣雷鳴,天柱山被劈成兩半,至今主峰旁仍存“一線天”景觀;金紫山被攔腰一劍,現主峰西側如削如切,壁立千仞。金紫山頂峰突起,挺拔險峻,整個山形有逼人的雄偉氣勢。山中有雙虹岩、金雞門、石鳳冠等勝景12處,留下了20餘處古代文人題刻。其中仙女洞石門石窗,高敞空豁,四壁清爽,成天然石室,相傳古時有一美女在此修煉成仙。前人題詩云:塵寰哪曉蓬萊境,到此方知即是仙。
官莊大香山官莊大香山
香山寺位於距金紫山不遠的狀如圓錐的香山。“大香山寺”匾額,懸掛在寺門正中上方,兩側刻有“佛國三千大世界,天下禪林第一家”的門聯。香山寺始建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後由中興師祖釋長法盡心苦修,募捐巨款,建成三層大殿。寺內有巨鍾一口,高3.2米,直徑2.6米,圍6米,鐘口厚0.23米。大鐘建於清光緒癸酉年冬,全部用黃銅鑄造,鐘身布滿一萬二千多人姓名,故叫“萬名鍾”,是禪林一絕。相傳,當時用48隻爐熔銅水,鑄成鐘身,但鐘頂卻無法凝固。長法急得無奈,便浴身祈禱,欲將雙乳割下拋入爐中。在他正欲割乳之時,只見香山頂上祥雲盤繞,太上老君手持拐杖朝爐中指點,鐘頂立刻凝固起來。據說大煉鋼鐵時,有人要砸鍾煉鐵,只因此鐘太重太堅固,奈何不得。後來紅衛兵也只砸下了底部的幾塊鐵皮。
香山寺正門一景香山寺正門一景
 古老桑皮紙的最後守望者
金紫山下有一條奔流不息的官莊河,河邊有一個美麗的村莊叫壇畈村。村民劉同焰、餘一富便是古老桑皮紙的最後守望者。
造紙作坊臨水而建,有4間土坯房,黑色的小瓦,低矮的屋檐,牆壁經過煙燻火燎,顯得十分滄桑。劉同焰個頭不高,臉膛黝黑,憨厚中不失精明。餘一富瘦高個頭,兩眼炯炯有神,說話慢條斯理,一看就是見過世面的人物。他倆是表兄弟,年齡相仿,都在40歲光景,從小一塊長大。年少時他們就對家裡的造紙作坊很著迷。在自家作坊里,看著一張張粗糙的樹皮在大人的巧手中,如同變魔術般成了一張張薄紙,他們就這樣在言傳身教中,慢慢地領悟著。
桑皮紙是潛山縣著名工藝品,它的生產始於漢末,因此又稱漢皮紙,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桑皮紙的特點是:拉力強、不斷裂、不褪色、防蟲、無毒性、吸水力強,主要用於高級包裝和制傘、糊簍、做炮引及製作某些工藝品。
20歲時,劉同焰、餘一富“出師”了,此時也是官莊桑皮紙最為興盛的時期。當年壇畈村40%的勞力從事桑皮紙的生產和加工,整個官莊鎮達1500餘人,共有180張槽,200多人常年在外推銷,年產40萬噸,要裝400多卡車,年產值500多萬元。餘一富這時則成了推銷桑皮紙的佼佼者。也正因為生產桑皮紙,官莊人的生活水平大大高於周邊地區。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傳統手工造紙工藝受到了機械化生產的嚴峻挑戰,一家一戶的手工作坊式加工已無法與之競爭,其沒落似乎已是必然。雪上加霜的是,桑皮紙的市場也喪失殆盡。許多和劉同焰、餘一富一樣,世代相傳身懷絕技的民間造紙藝人,為了謀求生計,不得不忍痛割愛,轉行從事他業。劉同焰、餘一富實在捨不得祖祖輩輩傳下的手藝在自己手裡丟棄,依然“頑固”地堅守著。到本世紀初,官莊鎮桑皮紙生產作坊由鼎盛時期近200家,銳減到10來家。這門傳承了1000餘年的造紙術出現了嚴重的生存危機。
2004年6月的一天,從北京傳來訊息,故宮最終決定由余一富和劉同焰製作倦勤齋修復所需桑皮紙。他們在專家的科學指導下,嚴格按照故宮用紙的要求,每道工序都親力親為,於2004年10月及2005年10月,將500刀桑皮紙分兩批送交故宮。
2005年11月央視大型紀錄片《故宮》道出了這段內情,讓人們記住了餘一富和劉同焰的名字。2006年至今,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安徽日報等媒體,相繼對他們進行了採訪,推出了有關官莊桑皮紙的報導。壇畈這個普通的小山村,在省和中央級媒體上頻頻閃亮登場。
2007年初,安徽省公布了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官莊桑皮紙名列其中。最近,又傳來了令劉同焰、餘一富興奮的訊息:官莊桑皮紙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已通過了專家評審。

豆腐一條街

官莊老街全長300餘米,寬3米,街面全由石板鋪成。街道兩旁店鋪林立,然而,最富有特色的恐怕還要算挨家挨戶的豆腐坊。
由於官莊海拔高,山地土質好,氣候濕潤,特別適宜黃豆生長;加之山里清泉眾多,甘甜清冽,做出的豆腐白如玉、嫩如脂、素而香、鮮而純。因此,幾百年來,這裡家家戶戶便形成了做豆腐、吃豆腐的習慣。官莊豆腐坊至今還保留著傳統手工做法。從選豆、浸泡、上磨、擠漿、燒煮、點鹵、壓單,每道工序都不溫不火,精工細做。一鍋豆腐,能產出豆腐、豆皮、豆棍、千張、醬乾等系列產品。豆渣是養豬的精飼料,就連壓豆腐流下來的熱水,冬天牛愛喝,人們用它洗澡不生瘡。如今男人多外出打工,因此,留守在家的“豆腐西施”,便成了官莊古鎮一道亮麗的風景,她們辛苦並快樂著。

官莊余姓

說到官莊古鎮,不得不提及官莊“余姓”,因為余姓在這裡不僅是大姓,而且古今有史料和文獻記載的名人就有20多位。余氏宗祠“德馨莊”是一處雕樑畫棟的古建築,門前有一棵4人合抱的銀杏樹,樹下有石桌石凳。房屋雖有些破壞,但至今古蹟猶存。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余文章87歲,有7子,全家130多口人,五世同居,和睦相處。縣令見聞奏報朝庭,乾隆乃賞賜“五世同堂”匾額,隔3年又賜“七葉衍祥”匾額。如今,匾額雖有些斑駁,但乾隆手書遒勁有力,乾隆二字清晰可見,記載著昔日的榮光。
余受之,清光緒癸已新科亞元,天文學家。自幼聰穎,博覽經史,一生著述很多,尤其對天文學頗有研究。現僅存《天文韻言》一書,為中國最早的天文學著作之一。余誼密(1873—1935),曾任安徽省政務廳長、財政廳長、代省長。其故居“玉成堂”有其自撰一聯:“余少日孤貧是正氣未墮乃有今日,若後人奮勉要家聲丕震方可為人”。余大化(1899—1927),1921年參加共青團,1927年加入共產黨,是周恩來總理同學,安徽學生運動骨幹之一,潛山黨組織創始人。被捕犧牲時年僅28歲。余英時,出生於1930年,現定居美國。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亞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其對儒家思想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自成一家,有中西文著作達數十種。2006年獲素有“人文諾貝爾”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科終身成就獎。7至16歲青少年時代在家鄉生活過9年,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表示想到自己的故鄉官莊看看。其父余協中為抗日名將。古鎮之現狀
官莊鎮全鎮總面積187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355個村民組8535戶,32800餘人口。對外到舒城、桐城均有公路通車,內部村村通車,主幹道均為瀝青路面,交通較為方便。
如今的官莊鎮旅遊經濟與特色經濟競相發展。官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更由於官莊鎮自然資源豐富,土特產品眾多,區域傳統特色經濟發展優勢明顯,其中豆製品生產已有二百年歷史,由於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和優質的礦泉水,生產出的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武漢等大都市。鎮內有桑園326公頃,年產鮮繭2萬餘擔,居全縣前列。現有茶園3000餘畝,茶場20餘家,年產乾茶6萬多公斤,名優茶品種齊全,以色、香、味著稱,深受消費者好評。書畫紙生產始於宋元時期,如今官莊壇畈生產的桑皮書畫紙遠銷印度、日本等國家。
大山深處古鎮之行,讓我感觸頗深的不僅僅是官莊鎮古老的歷史、傳統的建築、石板路、名人,更讓我感動的是這裡的“守望者”們!很多的古鎮也許曾經有過輝煌,如今也留下了一些古韻,但是大多古鎮在現代鋼筋混凝土的世界裡開始衰落,甚至都不曾被人記起。提起那些古老的手藝甚至是一些“古鎮之寶”,很多人都會重複著說這樣一句話“那都是以前的東西了,現在不行了!”然而官莊如今走的卻是一條發展區域傳統特色經濟的道路,桑皮紙、豆腐、茶葉等產品遠銷國內外。這些古老的手藝在官莊不僅沒有衰落,反而成為古鎮發展的“助推器”。
湛藍的天空,如黛的遠山,廣袤的田野,還有最先搖曳的一縷炊煙,不知不覺中便凝固成冬日山鎮裡最生動的風景。大山深處藏古鎮。披一身晨曦,踏一路繁霜,沿著清涼光滑的石板路,置身於逶迤靜謐的青色巷道,聽幾聲牛哞犬吠雞鳴,遠處飄來農家晨炊飯菜的香味。許多兒時塵封的記憶,頃刻間便像村頭潺潺的溪水汩汩涌動。這便是官莊古鎮,遠離了都市的浮躁與喧囂,飄蕩的滿是農家鉛華淨洗的質樸與自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