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介紹
潘集鄉是霍邱縣轄鄉。1949年建潘集鄉,1958年成立先鋒公社,1983年改潘集鄉,1992年撤區並鄉時左王鄉併入。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7公里。面積119平方公里,人口4.5萬。有公路北通羅崗接淮(南)霍(邱)公路。轄左王、李崗、汪沖、韓郢、西王郢、秦嘴、秦橋、大新莊、馬崗、周崗、馬郢、潘北、黃一、堰套、朱郢、潘東、汪莊、玉皇、王祠、劉樓、東申崗21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產水稻、小麥。鄉鎮企業有窯廠、葦柴廠、建築公司、預製廠等。潘集鄉在1992年撤區並鄉以後,全鄉共50000餘人口,其中農業人口占90%。鄉政府所在地在潘集街南,共有21個行政村,兩個街道,36個正常運轉的黨支部,16個鄉直單位。
潘集鄉位於安徽省霍邱縣東部,淮河南岸,城東湖東岸。境內溝渠縱橫,坑塘棋布,水質優良,土地肥沃,無工業污染,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該鄉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淺水藕種植項目,現有規模栽培基地10000餘畝,年產量420餘萬斤。該鄉種植的食用藕藕相好,藕質潔白,品質優良,澱粉含量高,汁濃漿多,口味鮮美,屬於純天然綠色食品。
潘集鄉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工作目標,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放在突出位置,作為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重中之重來抓,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區種植業結構、糧經作物比例漸趨全理,區域經濟特色逐步明顯,產業化經營勢頭良好,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促進了農業的穩步發展和農民增收。
潘集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科技興農、科技興企成效明顯,“兩基”教育達到國家標準,文化體育衛生事業全面進步。境內有中學23所、國小134所,鄉級衛生院12所。
經濟發展
潘集鄉地處湖區窪地,長年春夏之季水來成災,水去成灘。農作物、植物有打瓜、棉花、玉米、紅麻、意楊樹、雜交藕等。動物有白鵝、生豬、皮鴨、麻黃雞、黑魚等。潘集鄉大小企業有十幾家,其中較大的有自來水廠(華西人投資)、第一輪窯廠、第二輪窯廠、潘集精米廠等。潘集鄉雜交藕示範基地位於李崗村境內、羅花公路兩側,雜交藕面積600多畝。基地為村辦集體經濟實體,採取承包經營方式。每年投入資金9萬元,從業人員270人,其中黨員25人。雜交藕經濟效益可觀,畝收入2000元以上。基地通過利用保鮮運輸技術,將產品遠銷淮南、蚌埠、南京等地,同時向本縣及周邊縣農戶常年供應藕種。
自2006年以來,全鄉共引進外資五百餘萬元。其中引進華西村蔣某二百二十五萬元興羅自來水廠;進黃一村在上海創業的姚某二十餘萬元修村村通工程道路;進姚某十萬餘元慰問全鄉五包戶;進新莊村在上海創業的桑某、張某等近十人二十餘萬元修村村通工程道路;進姚某二十萬元修建敬老院;引進本鄉在合肥創業的徐某五十萬元建左王中學教學樓等等。
潘集鄉境內的左王至新莊公路全長5公里。該路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工代賑及民工建勤修建的四級砂石路,由於洪澇災害影響及缺乏資金無力維修,此路已不能正常通車運行,民眾反映強烈。改建的左王至新莊公路是連線霍邱縣及裕安區部分鄉鎮縣際道路的一部分,是一條活躍邊貿經濟的通道,是一項德政工程,是發展經濟的致富路。
教育建設
潘集鄉黨委、政府傾心發展教育事業,把全鄉教育興衰視為已任,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備地,全力為教育保駕護航,為學校、為教師辦實事,致力於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使潘集鄉的教育不斷最佳化,教育質量明顯提升,教育事業穩步推進。潘集鄉在關心重視教育的同時,也注重對教育的督查。每學期初,鄉里都要成立督查組,深入各校從安全、收費、學校管理、校園環境、民眾對學校的反映情況等進行深入的調查了解,其中還不定期的對各校的教育教學方面工作進行明察暗訪。鄉黨委、政府在對教育進行督查時,發現問題,總是及時給予糾正,確保了全鄉教育在民眾中的滿意程度。
潘集鄉由政府牽頭,人大、政協參與,帶領公安、公商、廣播、衛生等鄉直有關部門,對全鄉13所中國小校園內外的攤點、網咖、遊戲機室、小食堂等進行了清理整頓。清除了所有校園內攤點,關停了一所校園附近的黑網咖,對校園附近的食堂、攤點進行了摸底登記,並對其食品衛生情況、進貨渠道進行了嚴格的檢查。“重視教育就一定要關心教師”,潘集鄉黨委、政府就是以這樣的理念,從每時每刻關心教師的生活、及時為教師送去溫暖與祝福這樣的生活細節工作中,進一步體現了對全鄉教育的重視。每年春節來臨,鄉黨委、政府為退離休老教師每人送上一份慰問品,為全鄉教師送去祝福。
為了更進一步推進和諧校園建設,鄉黨委、政府還積極參了中心校開展的“知榮辱、樹新風中小學生演講比賽”、“全鄉中小學生慶六·一文藝匯演”、“全鄉中小學生慶國慶聯歡”、“左王國中的校園運動會”、“中心校校園廣播操比賽”等系列校園文體活動。
社會服務
潘集鄉把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的管理服務同流動黨員的管理服務緊密結合,由組織部門牽頭,計生、勞動、司法等多家配合,在流出地人員較為集中的地方建立以協會為載體、以黨支部作保證的“協會+黨支部”的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新機制,為流入地和出生地架起了橋樑,節約了管理服務成本,取得了成效。
潘集鄉有7000多名流動人口在上海市奉賢區光明鎮打工,冬服開展後該鎮請縣委組織部和縣人口計生委牽頭,在奉賢區人口計生局的協助下,與光明鎮結為友好鄉鎮,建立流動人口雙向共管機制,並成立潘集-光明流動人口協會和黨支部。
潘集鄉在上海奉賢區成立的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協會和黨支部已開展三次集中服務活動,查環孕8915人次,補環271人,補救14人,換髮、補辦《流動人口婚育證明》2846人,他們還與流出地計生部門一起到上海奉賢區中醫院聯繫,讓所有流出育齡婦女均能享受到免費技術服務,僅此一項就節約資金6萬元。潘集鄉還以此為橋樑,動員外出務工致富能人返鄉經商辦企業,為家鄉經濟發展作貢獻,一些外出務工致富的能人,紛紛返鄉投資興辦自來水廠、修路,為家鄉人民造福。
六安鄉鎮(三)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