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13世紀已經發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陽市發掘出的“婦好”墓(葬於公元13世紀),她的上過漆的棺木就是證明。
李約瑟說:“漆可能是人類所認識的最古老的工業塑膠。”在古代中國,油漆業的組織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國家的製作中心。巴黎東方藝術博物館存有一隻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銘文除說明該杯製作於公元四年外,還刻有參加製作的七名工匠和製作中心的五位官員的名字。這個木酒杯表現了中國人兩千年前就有對製造工藝的看法;另一方面,這個杯子還表明當時的生產很可能已使用現代的工業生產的流水線那樣的工藝流程。
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已發現了漆的重要化學性質,發
現了通過漆的蒸發過程使其變質的方法,發現了通過在漆中放幾隻螃蟹殼,漆就會保持液狀,不會變乾。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書和公元12世紀的李氏都提到螃蟹殼能使漆保持液態的特殊功能。現代科學家化驗證實,甲殼體組織內確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動的化學成份,其中一種酶就是使漆變硬的酶。漆可以通過化學作用保持長久的液態,這使中國的這項生物化學工藝具有不衰的工業雛形模式。
漆本義
漆是一種塗料產品,分類:油漆,桐油漆,熟桐油漆,家具漆,乳膠漆,生物漆,真石漆,牆藝漆,防火漆,模板漆等!
漆一般用於家庭裝修方面,內牆漆,外牆漆,其它用途還包括,汽車漆,金屬烤漆等。
漆的中文解釋(塗料產品)
套用
據史料記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漆的國家。
使用天然漆首先是作為家具的保護層,同時成為裝飾的載體而賦予它審美的功能。漆工藝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藝術,漆器易洗無異味,又具有耐酸、耐熱、耐磨、防腐和不易變質的性能;它又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它不公有誘人的光澤,而且能使器物變得絢麗多彩,使人們的視覺產生愉悅的感覺。在這七千年製造漆器的光輝歷史裡,成千上萬的歷代能工巧匠,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精美漆器作品。漆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使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重大的進步,先民們在施漆的過程中創造了豐富的工藝技法,與器物造型相互襯映,不斷發展成為一種燦爛多姿的漆器藝術。
我國最早使用漆器的時間可以追溯到虞舜、夏禹時期,1978年,在浙江省餘姚縣河姆渡村古文化遺址挖掘到一件漆木碗,經科學鑑定,距今已有7000餘年。商周時期,各種制漆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為後世漆工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戰國時期,我國漆器工藝的發展突飛猛進、興盛繁榮,並且經久不衰,一直延續到兩漢。1972年至1974年發掘的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漆器共有500件之多,其製作精美,品種齊全。
唐代的雕漆工藝達到歷史發展的頂峰,各種主要的髹飾品種也基本齊備:金銀平脫器、嵌螺鈿漆器、戧金漆器都自成一格,為後世漆製品的典範。宋元時期的漆器工藝基本承襲前朝,出現了一些剔紅、剔犀和戧金器的名品,大都古樸素雅、簡約怡人。明代漆器工藝的發展已相當成熟。漆製品數量眾多,品種新穎,製作精良,特別是在工藝上採用多種髹法相結合的手法使其從實用器上升為觀賞價值極高的藝術品。清承明制,其漆器工藝也相應地承襲前朝的製作方法及裝飾技巧,並帶有一定的時代特徵。
人們還總結出了一套保護漆器的方法。對此,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給予了專章介紹。書中對於保護漆器,是很有意義的,成為後世漆器保護的重要措施。
中國脫胎漆器歷史久遠,在戰國時期出現了脫胎漆器。脫胎漆器工藝的出現,是我國漆器製造史上的一大成就,至今脫胎漆器仍受到舉世的歡迎。
傳說
漆雕氏系神農(即炎帝)後裔,本姓姜.神農後四十一代孫(既伯夷叔齊之孫)隱居漆水之東,後徙商丘之漆園,遂以漆為姓,名曰漆河,漆姓由此開始.到五十一代孫漆沔,有壯志,喜游觀.至蔡邑(今山東上蔡)謁神農,卜居上蔡汶水之陽,遂以蔡為郡,這是漆姓稱蔡郡之來歷.春秋時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其中有漆姓之漆雕開,漆雕哆,漆雕徒父.故稱我漆姓為”三賢堂”.為紀念三賢人,漆氏改單姓為複姓,複姓漆雕從此開始.山東蔡邑為漆姓之第二老家.第九十八代孫季高公出任江西觀察史,萬民愛慕,故落戶江西南昌縣豬市巷地,忠厚相傳,詩書相繼,文章禮樂,渾厚敦龐,皆季高公為承前啟後之關鍵也.季高公為江西始祖,江西也就是漆雕氏第三個老家.郡為濮陽是也. 教授清名 (李文鄭) 上聯說明代瑞州新昌人漆文昌,嘉靖年間舉人,官應城知縣,離宰相張居正的家鄉江陵很近,但他從不因此去拜訪張居正,人們都佩服他的耿直。後歷官永昌知府、參政。晚年回鄉,把數十畝田地都分給族中人,自己則閉門教子。下聯說元代高安人漆希范,字文翁,才識超人,善寫文章。初為本縣文學,後任靜江路教授,謹慎清廉,為世人所推崇。